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案)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其中一个重要而详细的目标,就是要变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加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励奖信息技术渗透与物理教学之中。 本节课的教学从设计上力图将信息技术与试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采纳以探究式为主,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过程中,采纳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增加探究过程的实效。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老师的诱导,深化实际问题,形成物理问题。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涉设计探究试验
2、,收集试验数据,初步相识凸透镜的秤想规律。在利用凸透镜秤像的课件模拟试验,获得凸透镜成像的动态信息,归纳结论。整个教学以“设计探究发觉”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学习思索,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问,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实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课题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材 北京市:vml?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会运用相关的试验仪器,能通过视察和试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3)经验从所视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记录和收集到的试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
3、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探究 【难点】从试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具】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焦距f=10cm的凸透镜 【课型】试验、讲解、探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演示试验:课本图4-23 当凸透镜距灯泡较近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灯丝正立、放大的虚像; 适当增加凸透镜与灯泡的距离,在墙上看到灯丝倒立、放大的像,接着增加凸透镜与灯泡的距离,在墙上又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像。 板书:1、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实像。 2、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u); 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v)。 二、新课教学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知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能成倒立、放大
4、的实像,还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像距、物距和焦距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通过试验来进行探讨。 为了精确地测量出物距和像距,我们这个试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光具座。 如何测量物距和像距? 强调:试验时,凸透镜中心,烛焰中心及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活动一:倒立缩小的像 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问题: (1)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2)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还是异侧? (3)物上、下移动,光屏上的像怎样移动? (4)用书本将透镜上半部分遮挡起来,像有什么改变? (5)对调蜡烛和光屏,成什么像? 结论:当u2
5、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应用:照相机 探究活动二:倒立等大的像 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 倒立等大的像 探讨: (1)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2)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还是异侧? 结论: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探究活动三:倒立放大的像 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 倒立放大的像 探讨: (1)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2)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还是异侧? 结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探究活动四:正立放大的像 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 正立放大的
6、像 探讨: (1)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像与物是在同侧还是异侧? (3)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结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依据以上探讨,你能不能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呢? 板书: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vu,照相机,物像异侧;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v=u,物像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vu,投影仪,物像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物像同侧; 探讨与沟通:试验中你还有哪些新发觉? 问题探讨,引申拓展: (1)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什么?实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7、?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什么?虚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3)凸透镜成像时,什么状况下物像异侧?什么状况下物像同侧?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如何改变?像的大小又如何改变? (5)某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试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视察到像,这是什么缘由? 补充:课本最终一段文字:a、两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的像还是放大的像的分界点; b、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6)你能否想出两种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7)当u=f时,凸透镜能成像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在凸透镜成像试验中,当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为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8、,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8cmC、12cmD、16cm 2、见创新作业第7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1、2、3、4、5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学难度大,应分为两个课时进行。重点应放在试验探究上,以问题为主线,可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指导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材: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学问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
9、二、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但由于初二的学生认知实力还比较低,对学问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实力还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三、教学目标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相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通过探究性试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2)通过学生自己制定试验安排,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