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docx
《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课文 1 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1观潮|人教课标教材 观潮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依次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索所供应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妙的自然景色,激发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肯定依次,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妙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概雄伟,
2、令人震撼。)老师进行充溢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闻名江流。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美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很多形象的词语,
3、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许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雄伟壮丽,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别出心裁?(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概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别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别的壮美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预习状况。 读准多音字: 闷(mn)雷薄(b)雾风号(ho)浪吼(hu
4、) 涨(zhng)起颤(chn)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指名读课文,正音。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依次给课文分段。 (2)同桌沟通。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依次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依次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依次把钱塘潮的景象写详细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依次)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
5、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依次、抓特点的视察方法,培育学生留心视察四周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绽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建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沟通,品读。 潮来前覆盖薄雾一帆风顺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
6、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安静、漂亮,来时的汹涌、宏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方、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覆盖白雾一帆风顺)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沟通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依次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沟通,老师刚好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留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依次来写潮来时
7、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概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概之雄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改变。(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概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概: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终支配齐读。(读整段时留意读出潮水形声的改变,气概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8、背自己喜爱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概宏伟壮丽?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安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概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化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美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依据详细状况进行小结 4作业。
9、 (1)按肯定依次,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观潮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试验教科书适用性探讨课题组 学习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课前打算: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支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
10、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后提问。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师答疑。 3同桌相互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老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其
11、次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丽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丽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丽 1谈话激发学习爱好。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爱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爱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爱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觉作者观潮依次 1范读课文,听
12、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依次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依次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领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13、。 2感悟发觉:作者是按从远到进依次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改变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丽。 3齐读课文,感受壮丽。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丽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爱好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概(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傲慢)!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日,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特别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
14、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留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日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晰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如同(),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慢慢的,潮过去了,消逝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探讨,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课文 18 颐和园|人教课标教材 课文18颐和园|人教课标教材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漂亮
15、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1根据课文所记叙的巡游依次,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屹立和隐隐隐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老师板书课题)那里有闻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日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踪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相识颐和园的几个闻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
16、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相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
17、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精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用比较法(依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分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老师要重视培育学生查字典运用工具书的这种实力。学生具备了这种实力将终生受益。 2说明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醒悟,精神爽快。 金碧
18、辉煌:形容建筑物异样华丽,光芒耀眼。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态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艳丽、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其次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白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美丽;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
19、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巡游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巡游依次。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其次段。 1指名朗读,思索探讨,老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详细的? 2根据提示给其次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其次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其次
20、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其次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白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绚丽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才智。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白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白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白长廊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文 17 长城-人教课标教材 长城 教课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