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二)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改变教材分析 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改变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学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的内容,在“第1节种群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就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不仅受种群密度的影响,还会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第2节种群数量的改变”中,通过细菌种群数量的改变说明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具体探讨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在志向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环境资源有限的状况下,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通过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种群数量改变除
2、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最终文中分析了影响种群数量改变的各种因素,特殊指出了人类对种群数量改变的重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留意培育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和合理利用资源意识。二、学情分析:本节是中学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有肯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探讨能够把握好数学模型的建构。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阐述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类和特点。实力目标:1、通过探讨细菌种群数量的改变,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说明种群数量的改变。情感看法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改变的影响。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尝试建
3、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说明种群数量的改变。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五、教学方法:探讨法、探究法六、课时支配: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引入种群数量的改变PPT展示有关春运时车站人口图片、水葫芦图片以及鲸鱼被捕杀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爱好,引入新课细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建构视频播放细菌分裂动画并提出问题:细菌是如何繁殖的?PPT展示学生探究内容一:即课本“问题探讨”1、1个细菌,假如在养分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状况下,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72小时后细菌的数量为多少?2、假如我们用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请尝试写出细菌种群增长的公式
4、。3、以时间为横轴,细菌数量为纵轴,尝试画出细菌种群增长的曲线。老师进行点评,简洁介绍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学生观看并思索,回答: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学生观看PPT学生行分组探讨,并由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同时作出简要说明。Nn=2n学生利用数学学问进行推理计算。绘图,并从中相识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规律。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那么在自然条件下能否找到类似于细菌种群增长的例子呢?播放PPT澳大利亚野兔美国环颈雉(课本图4-5)PPT展示探究内容二: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以肯定倍数增长,其次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假如种群的起始数量是No,试写出t年后种群数量的增长公式
5、。老师进行点评。学生观看并推断其增长曲线是否符合细菌种群增长曲线。学生探讨,并汇报成果。Nt=Not质疑上一环节中得到的细菌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学生自己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培育学生自己获得新知的实力。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事实上,我们刚才用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表示细菌种群数量的改变,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野兔和美国环颈雉的探讨来检验与修正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这个过程就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过程。建构数学模型对于我们总结规律,相识事物本质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许多宏大的科学家都是建构数学模型的大师,比如咱们之前了解到的孟德尔、沃森和克里克、桑格和尼克森等科学家,都进行过模型的建构
6、,今日大家也亲自进行了模型的建构,学习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带领学生小结J型曲线,以及条件。让学生相识数学模型构建的基本过程,熟识并驾驭这种技能。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向学生介绍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数量的改变,同时PPT展示探究内容三:地球的人口能否始终按“J”型曲线发展下去?做出你的推断,并谈一谈你的理由。老师点评并引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展示高斯试验,呈现数据,给出曲线,进一步证明前面的推断。PPT展示一系列问题:如何理解K值,S型曲线不同于J型曲线出现K值的缘由是什么?2、K值的定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K值的大小?学生探讨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汇报。不能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探讨,由学
7、生代表发言汇报。环境阻力环境容纳量以人口不能无限增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志向条件走向有限条件种群数量的改变。通过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容纳量概念的理解。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肯定在K值左右保持稳定吗?PPT展示蝗虫,鲸鱼实例,老师解说。倾听学生汇报,点评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蝗虫数量波动,鲸鱼种群数量下降的缘由,由学生代表汇报探讨成果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为因素。让学生相识到影响种群数量改变的因素许多,而且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探讨种群数量改变的意义PPT展示问题: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实行什么爱护措施?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限制,应当实行什么措施?3、
8、如何捕捞又不影响渔业的发展?学生探讨并回答建立自然爱护区地面硬化,贮存粮食,养猫,投放鼠药,机械捕鼠捕获至K/2达成共识加强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和合理利用资源意识。课堂小节老师用PPT展示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构建方法和“J”型和“S”型曲线的区分,说明种群数量改变的多种形式及缘由。学生观看听并仔细听讲。巩固课堂内容。八、板书设计种群数量的改变一、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t志向条件三、模型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视察对象提出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四、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环境容纳量)有限条件五、探讨种群数量改变的意义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9、: 1.学问目标 (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说明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实力目标 (1)学习有关概念,培育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推断和推理的思维实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爱好。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育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探讨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意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化,让学生明白实施安排生育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0、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明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教学过程 【导入】种群的概念 展示几张常见种群图片 通过学生的总结,老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A.两个湖泊中的鲤鱼 B.校内内的全部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学生分析思索回答:ABC不是 师生一起总结:种群是在肯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使学生明白: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究竟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老师提问:请同
11、学们视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 1.匀称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老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空间上的特征,种群除了空间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数量特征。 培育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实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培育学生的视察和科学思维实力 【活动】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改变,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有时候数量并不能说明一些问题, 思索:假如说我看到十只蝗虫,那么蝗虫是多还是少?假如我在一片叶子上看到十只蝗虫,那么蝗虫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多或少 请同学们探讨一下我
12、们该用何种方式来描述种群并找同学回答。 总结:所以说我们有时候要用密度这一特征来对种群进行描述。 【讲授】诞生率和死亡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诞生率和死亡率 老师提问:同学们想想,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改变? 既然是一个种群,确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有个体不断死亡,所以探讨种群还必需了解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 诞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老师提问:不同种群的诞生率一样吗?诞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确定呢? 主要和生物的繁殖实力
13、有关,繁殖实力强的种群诞生率高。 学生看课本、总结、思索、探讨,回答相关问题 使学生了解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特征, 【讲授】迁入率和迁出率 (二)迁入率和迁出率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老师总结: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学生视察,思索并探讨。除了诞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和迁出也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让学生相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讲授】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老师提问:假如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影响到种
14、群的数量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影响种群数量的另两个种群数量特征: 1种群的年龄组成: 老师提问: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2 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引导学生举例性别比例的三种状况: 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 一般来讲,人工限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探讨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
15、,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 老师总结: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诞生率。而大熊猫应当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诞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崽,降低死亡率 【活动】实际应用 学生视察,同时思索,看图分析表述将来种群数量改变的趋势 思索:预料将来人口的改变趋势与家养动物如牛、羊等动物的改变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样吗? 利用上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人口数量?2对于大熊猫呢? 提高学生视察实力,以及分析、思维实力。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安排生育政策,及大熊猫爱护
16、措施 【讲授】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老师活动: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老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 老师提问: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 结论:实心球的应为计数的个体 学生活动:学生各自实行方法估算。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看课本总结探讨:样方法中,样方
17、的大小、样方的取样原则、及样方边缘的计数问题。 设计意图: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 【讲授】标记重捕法 老师提问:全部种群的密度都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吗? 展示鱼群图片 学生思索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 老师介绍:对于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 【练习】标记重捕法实操 PPT展示:依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 在对草原上某种羊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
18、2只羊,其次次捕获10只,其中有标记的羊4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老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设计意图:用刚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让学生驾驭标记重捕法 课后小结 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预料将来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通过限制诞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9、(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缘由。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实力目标: (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试验学会本试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 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及组织合作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试验,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育学生对科学的严谨看法及勇于实践的实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课时支配: 预料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0、导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需干脆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 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物体可通过自身的调整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肯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肯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全部种群的总和。 注明: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A、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 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C、池塘里全部的雄
21、性蟾蜍 D、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A、 B 、C不能描述为种群的缘由,归纳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 1、肯定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构成 3、全部个体的总和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洁累加,这使种群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设问:究竟种群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1 二、种群的特征(重点) 每一个种群都有大小之分,要描述两个种群数量时我们引入种群密度的概念。 1、种群的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2)计算方式: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特点: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不同物种的种
22、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4)意义:种群的密度反映了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提问:如何测量种群的密度呢? 假如要我们确定一个公园里大熊猫这一种群的密度,很简单,由于它们的数量不是许多,而且个体较大,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是若要我们推断太湖水葫芦物种入侵状况,测量它的种群密度呢?像这种数量较大,难以逐个计数的种群,我们该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 现以问题探讨为例,请同学们动手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学生动手、动脑时刻)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过程。 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和评价估算方法。
23、 老师总结:调查方法 (5)调查方法 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通过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的密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A样方法(重要)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课本60页) 【举例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课本61页) 调查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依据地方实际状况确定。 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 计算种群
24、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2 常用的取样方法 五点 取样法 等距 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方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一样。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分,由抽样比率确定距离和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样方大小:一般以 1m 的正方形 (填形态)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扩大 。 取样时应留意的事项: a:取样的关键就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b: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
25、计结果越接近真实状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肯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计算种群密度:(N1+N2+N3+N4+?+Nn)/n ( N1、N2、N3?Nn,各样内的个体数;n 样方的个数) 【例2】若对面积 100m的地块进行调查,设10个样方,每一个样方所代表的面积为多少m ?10个样方(均为1m1m)调查的结果是某植物个体数依次为:12.18.15.16.15.13.15.11.12.13,则所调查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 )
26、A、10、18 B、10、14 C、1、15 D、1、14 说明:样方是代表所选地的特征 所以面积小 具有所代表土地的全部特点 便于测量所以 每一个样方所代表的面积为 100/10=10;种群密度=(N1+N2+N3+N4+?+Nn)/n =(12+18+15+16+15+13+15+11+12+13)/10=14 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实力弱的动物。 2 2 2 假如现在须要估算一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 过渡:如何来调查这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呢? 像这种动物生活实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的,我们常用标记重捕法。 B:标记重捕法(重要) 方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
27、确界限的区域内,捕获肯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 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依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肯定估计。(课本62页)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记录标记的个体数N1 重捕并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个体数量(N2)及其中被标 记的个体数(N0),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N N2 计算出N 计算种群密度:利用公式 N1 = NO 【例3】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
28、记46只鼠,将其放回原来的活环境中,其次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2只,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标记重捕获法是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肯定期限后进行重捕,依据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为m,则N:Mn:m,所以NMn/m=46*25/1296(只)。 留意事项: a.标记方法必需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b.标记不能
29、过分醒目. c.标记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探讨时间. d.在调查期内应当没有太多个体诞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所以本方法的运用条件: 标记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匀称,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机会相等 没有较多的个体诞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 适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范围大和活动实力强的动物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改变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和消长,还须要探讨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等其他特征。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导入: 提问:在不同的时间、季节里来估算这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密度发生改变? 学生思索回答: 老师总结:既然种群是全部个体的
30、集合体,确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不断有个体死亡,所以探讨种群还必需了解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 2、诞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诞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2)分析诞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 诞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诞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不变; 诞生率 小结: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确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主要的生物因素,也是最干脆的因素。其他因素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影响也是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来进行的。 老师:利用诞生率与死亡
31、率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以及动物灭亡的状况 (3).与生活联系:我国实行安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诞生率来限制人口过度增长。 提问:我们知道冬天大雁为了避寒,会迁徙到南方,那这种迁徙对北方和南方大雁的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呢?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密度_; 迁入率 (3)意义:探讨一座城市人口的改变,迁入率与迁出率是不行忽视的因素。 总结: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要经过三个阶段,幼年、
32、成年和老年,同样,种群也具有这样的年龄阶段,我们把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称为种群的年龄结构。 提问: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有无影响呢?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可分为三种类型: 、 、 。 A B C (3)完成下表: 种群 A B C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特点 幼儿个体许多,老年个体很少 各年龄段个体数接近相等 幼儿个体很少,老年个体许多 诞生率/死亡率 诞生率死亡率 诞生率=死亡率 诞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改变趋势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肯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4)意义:通过分析种群
33、的年龄组成可以_预料_该种群的数量改变趋势。 【例4】.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 (表示幼年个体,表示成年个体,表示老年个体) A B C D 解析:从上图中可看出:A种群属于典型的衰退型,即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则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B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C、D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会保持相对的稳定。答案:A 【例5】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起先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间( )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诞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34、 D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诞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答案:D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雌雄相当型,如:自然界中的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如:人工限制的种群(猪、鸡)等; 雌少雄多型,如: 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限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许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限
35、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学问秘诀: 种群数量改变特别实例分析 (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是由诞生率大于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诞生率造成的。 (3)安排生育政策限制诞生率,市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通过变更性别比例来降低诞生率。 (5)将性引诱剂释放到稻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配降低诞生率。 三、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除了数量特征以外,还存在空间特征。组成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干脆影响 诞生率和死亡率 确定大小和密度 干脆影响 年龄组成 预料改变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迁入率 干脆
36、影响 种群数量 干脆影响 干脆影响 迁出率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视察课本上的三幅照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 图1、匀称分布 图2、随机分布 图3、集群分布 同学们,以上我们学习了种群的几个特征。 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限制诞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将来改变。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改变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种群数量的改变。 【教学反思】: 7 第三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范围的是( ) A.一个水池中的全部生物 B.某温室中栽培的全部花卉 C.一个水池中的
37、全部蝌蚪 D.某城市中的全部人口 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西双版纳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太湖中的全部鲤鱼 C.大兴安岭中的全部林木 D.东海海洋中的全部水藻 3下列生物同时生活在一座大山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大大小小的山羊 B.各种毒蛇 C.全部杂草 D.整个昆虫动物 4下列动物调查探讨中,不行用样方法获得种群密度的是( ) 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 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 D.某地田鼠的密度 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
38、数量 6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一地区肯定时期内( ) A.同种生物全部成熟个体的总和 B.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C.全部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D.全部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7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蒲公英 B.马尾松 C.蚯蚓 D.野兔 8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需用重捕标记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田鼠 B.野兔 C.狼 D.蚜虫 9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诞生率和死亡率 10一位生物学家正在探讨某一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探讨的对象是( ) A.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群落 C.一个个体 D.一个种群
39、11.预料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将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诞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12.松林防治松毛虫 害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及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是 ( )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13假如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缘由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是10% D.群落结构太困难 14当大量的N、P流入河流后,引起了水体的富养分化,下列曲线中能代表沿河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的可能改变的
40、是( ) D C A B 注:横坐标代表沿河距离 纵坐标代表生物数目 “ 实线 ”代表浮游动物 “ 虚线 ”代表藻类 15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昆虫,该昆虫的种群密度在短时期内倒出现( ) 8 A.先削减后增多 B.大量削减 C.大量增多 D.无显著改变 16下图为某一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试分析该生长曲线中哪一段表示食物生存空间最可能成为该鼠群增长的限制因素( ) A. CD段 B. DF段 C. BD段 D. EF段 17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主要取决于人群的( ) A诞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18下列哪些
41、状况不会导致种群密度愈来愈少( ) A种群中的年龄结构合理适中 B.种群中的幼体数少,中老年个体数多 C.群中死亡率超过诞生率 D.种群内雄性个体趋于不育 二、非选择题 2 1.假如调查一块100m的狭长地区草地中蒲公英分布比较匀称的地块,以10个样方10个小组分别统计一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株数(株2/m) 1 0 2 3 3 3 4 2 5 2 6 3 7 3 8 9 9 4 10 3 那么此调查用样方法调查时,样方的大小一般以 为宜 随机取样时,取样方法以 为好. 假如有两组是经过询问所报有数据,不真实,那么这两个组可能是 组。 该地区蒲公英种群密度应为 . 2.试依据我国人口年龄性
42、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缘由是_。 (2)图中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 (3)图中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产生这一结果主要缘由是_。 3.下图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一种类型,问 此图所示为 型的种群 此图中的某种群中的 个体多, 个体少。 20世纪70年头,我国人口(种群)组成相像,所以在以后一 老年 段时期内,我国人中发展趋势为 。 我国实行 人口政策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 中年 目前人口增长已进入6?的低生育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期内仍保持 增长。 幼年 4.下图
43、为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老年期 成年期 幼年期 A. B. C. 图中A表示种群的 型,A图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此时 大 于 ,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图中B表示种群的 型,B图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其中 和 相近。 图中C表示种群的 型,其年龄结构特征是 ,种群密度的发展趋 势是 。 三图中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 。 5下图为牛群和鸡群两个种群存活曲线,据图分析说明: 若曲线为某养牛场的牛群,表示该牛群属于 型,因为该牛群中 个体许多,而 很少。则该牛群的种群密度会 ,表示该养牛场经营正常兴盛。 曲线是某养鸡场的鸡群,属于种群的 型,该鸡场进入 经营危机状态。因为 太少 死亡太多,经营必需实行的措施是留下 鸡,处理掉 鸡,保持 鸡多 鸡少的性别比例;或购入或孵化大量 鸡,加以良好的饲养管理,使之有很高的 ,让鸡群转化为 型。 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X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2) 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