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课改规划 课改两年课堂在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年课改规划 课改两年课堂在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年课改规划 课改两年,课堂在变化课程改革进入试验区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新课程给试验区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课程改革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教化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的有关专家,本专刊将分改变和问题两个部分刊发,本期关注的是新课程引起的课堂教学的改变。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明显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学生、课堂教学和老师等方面。在试验区,记者通过与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的座谈,进入课堂听课,充分地感受到了来自学生、老师、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改变。那么,这种改变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为此,记者采访了教化部新课程专业支持工作组项目负
2、责人、福建师范高校课程中心余文森教授。 学生变了 经过近两年的试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试验班学生的改变和进步是明显的 记者通过对试验区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接触与访谈中感受到,学生明显喜爱学校,变得爱学习了,一些试验学校的校长、老师和教研人员还认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高了。 学生为什么变得爱学习,喜爱学习了?福建师范高校生课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本身的改变带来的。他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苦痛的、苦涩的甚至是痛恨的,苦学是一种不行持续的学习行为。假如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
3、自己的精神须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华蜜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教材内容上变更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意书本学问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阅历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从“童心”、“童趣”动身,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学问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以前的课堂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育成为同样的学生。而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
4、中学,在思索中学习、嬉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驾驭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加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主动提倡和实践学习方式的特性化,激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动身,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今,在试验班的课堂上,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个试验,学生们可以设计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案;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这说明学习已经充分体现出特性化。另外,评价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的改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确定、赞许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胜利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骄傲感和自尊感
5、,这是新课程所提倡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方式。余文森教授说,孩子变得爱学习了,缘由就在于他学得会。因为,在试验区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会被我们的试验老师所察觉、所发觉、所赞许,学生变得自信起来。 通过试验,老师们反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进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提高干脆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力提高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常常可以发觉,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长到生活世界、科学世
6、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剪报贴画,搜集各种资料,找寻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学生沟通和表达实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在沟通研讨活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沟通各自的学习心得,沟通彼此的看法,沟通思想情感体验。老师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试验老师反映:“试验班学生说的实力普遍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实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激励学生在探究发觉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觉、探究、探讨等相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索、质疑、批判、发觉、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建性得
7、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育。用试验老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常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得。” 学生动手实践实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特地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主动创建条件,尽量赐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实力因此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变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起先由传统的学问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 试验区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改变体会是最深刻的,虽然他们仍旧存在着一些怀疑,但课堂上已经起先了有意识的改变。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目标变了。新课程确立了学问、技能
8、,过程、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学问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意追求学问、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思索、视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相识过程来获得学问,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学问和实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心情生活和主动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关于三位一体的
9、教学目标,余文森教授说,或许并不是全部的试验老师都能在课堂上有机地实现了三者的整合,有的老师整合得还很形式、很机械、很呆板,但是,珍贵的是,老师们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追求。用试验区老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学问的授受,还要关切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 其次,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分就是“活”起来了,课堂之所以活起来了,余文森教授认为是因为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
10、缚、限制、压抑、规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给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索、特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老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同等的一员参加课堂教学并受到同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惩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特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现在老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长、拓展、重组,并注意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阅历的联系和融合
11、,同时激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过程”开放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须要开放地纳入干脆阅历和弹性敏捷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需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激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建,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时空”开放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
12、延长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课堂的“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学问活、阅历活、智力活、实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 老师变了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老师带来了挑战,同时给老师带来的改变也是明显的,虽然我们也听到他们的一些困惑,但更多的是在渐渐地向新课程所提倡的方向改变。 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广阔老师已经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化教学观念,这些新的观念详细体现在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老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
13、的形成:首先是学生本位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华蜜,这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其次是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子。第三是学生特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育具有独特特性的人,已经成为试验区老师对待学生的基本看法。 在课程观上,新课程变更了老师仅把课程当做讲授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老师不再是课本学问的可怜的说明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他们有了课程意识,许多老师都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再也
14、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非常注意书本学问向生活的回来,向儿童阅历的回来,非常留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创建与开发的过程。 在教学观上,老师们已经相识到,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须要。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学问,而是一起共享理解,即老师与学生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学问,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觉,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的课堂教
15、学中,老师唱独脚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学生沟通、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 余文森教授认为,在新课程中,老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新课程不断地促进老师从学问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老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老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干脆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的行为出现了新改变: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驾驭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供应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加者,与学
16、生共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找寻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老师成为教化教学的探讨者。在中小学老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探讨活动是彼此分别的。老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探讨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新课程把“老师即探讨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余文森教授认为,老师自己就应当是一个探讨者,事实上,在新课程实施的两年中,广阔试验区老师参加教学探讨的主动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主动开展探讨,促使教学与探讨“共生互补”。不少老师坚持写试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化随笔。老师之间随时在一起探讨试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
17、供应帮助,自己也为别人供应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老师身边发生的、与老师有亲密关系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也使他们真实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老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程的决策、开发以及评价等诸多环节是没有发言权的,处于从属地位,新课程变更了老师课程从属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创建性运用上。试验区老师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运用,依据自身实际创建性地运用教材,用出特性化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可以说,试验区的教学基本上变更了过去那种“教教材”的状况。其次表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试验区老师有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同时有了课程资源的需求,他们已相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妙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化效果。在试验区,我们发觉,老师一方面为课程资源欠缺而发愁,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主动主动地开发各种可用资源,从而使教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绽开。余文森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老师队伍发生历史性改变,每位试验老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验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事实上,试验区老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他们所做的努力也是令人感动的。 中国教化报2003年5月16日第4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