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终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终稿 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 终稿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7 2017 年4 4 月目 目录 序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成就与阅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主要成就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主要做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基本阅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章发展环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贫困现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面临挑战与困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总体思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总体思路 . 错误!
2、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发展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主要任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九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估算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投资估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资金筹措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保障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组织实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其次节机制创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规划实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表:序言扶贫开发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难的任务。
3、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兴海县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实现全县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冲刺期。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看法、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根据适应新常态、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创新新机制、实行新举措、实现新跨越的思路,编制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全县 7 乡(镇)57 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 23个),涉及建档
4、立卡贫困人口 3250 户 9356 人。规划根据中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州委州政府的总体要求,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实施六个精准扶贫方略、九个脱贫攻坚行动安排和十个行业专项方案。在总结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提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第一章成就与阅历第一节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开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全局位置,加大资金投
5、入,细心组织实施了兴海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着力实施了整村推动、易地扶贫、产业扶贫、连片开发、雨露安排、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重点工程。经过全县贫困地区广阔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贫困人口大幅削减兴海县扎实推动产业扶贫、整村推动、雨露安排等扶贫工程,实现减贫 9047 人,年均减贫 1809 人。贫困发生率从 26.84%下降到2015 年的 13.41%。二、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由 2010 年底的 4796 元,增长到 2015 年底的9444 元。其中贫困人口收入由 2010 年底的 1980 元,增长到 2015 年
6、底的 2800 左右,年均增长 7.18%。三、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5 年底,兴海县行政村道路通畅率 84.2%,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自然村通电率 92.98%,行政村饮水平安达到 91%,行政村通宽带率达72%。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兴海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8%、97%、97%以上。九年义务教化巩固率达 94%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五、改革创新了扶贫机制主动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兴海县将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根本动力。增加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扶贫权重,建立完善了专项扶贫、行业
7、扶贫、社会扶贫、援青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和财政扶贫资金安排运用、金融扶贫等扶贫开发新机制。六、扶贫精准度不断提高兴海县主动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构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全面完成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完善了联点帮扶举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覆盖全部贫困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和第一书记覆盖全部贫困村。七、扶贫攻坚高位推动兴海县政府担当了扶贫主体责任,项目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到十二五末,兴海县全部扶贫指标如期实现,就业、发展、住房等状况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总之,十二五时期,是兴海县投
8、入力度最大、攻坚举措最实、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多、减贫进程最快、扶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持续有效的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节主要做法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投入大幅增加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大局统筹谋划,不断创新,县委、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村党政及行业部门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加大扶贫投入。2013 年兴海县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县域内南部三乡的特别贫困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兴海县南部三乡特别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已如期实施。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5
9、.6 亿元。二、扶贫重点工程协同推动,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一)专项扶贫创新实施,突出稳定增收核心。注意建设持续稳定增收的扶贫产业,投资 8203 万元,实施整村推动及产业扶贫项目27 项;以 500 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质押、撬动 3000 万元金融资金建立扶贫产业园(商业步行街)1 处,项目扶持 4054 户、17662 人。投入藏区专项扶持资金 1380 万元,建设基地 1 处,干脆带动 3525 户。结合危房改造、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整合对口帮扶及危房改造资金,总投资 9428 万元,以就近就地和易地搬迁相结合方式实施易地搬迁 1823 户。注意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实力,投入资金 16
10、3 万元,实施雨露安排培训贫困劳力 3055 人,涉及专业 6 个。投资24 万元,实施两后生职业教化补助项目,人均补助 3000 元,收益 80 人。投资 40 万元,实施高校生青春创业项目。投资 1.8 亿元,建立光伏扶贫试点基地。投资约 4.14 亿元,实施南部三乡脱贫实施规划。(二)行业扶贫聚力攻坚,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十二五以来,县各有关行业部门仔细实行青海省中办发 25 号文件实施方案和集中连片特别困难地区实施规划,紧紧围绕村道畅通、饮水平安、农电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教化扶贫、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信息化工作等十项扶贫攻坚重点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和
11、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三)社会扶贫健全体系,引导各界主动参加。定点扶贫、外省救济协作、结对帮扶、村企共建四个层面的社会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关注扶贫、参加扶贫的氛围全面形成。2011 年以来,中心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落实帮扶资金 113 万元。(四)外省救济扶贫富有成效,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外省和企业落实援青资金达到 2976 万元,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对口援建项目。三、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一)强化考核,增加权重。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削减贫困人口数量等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了
12、县委、县政府的主体责任。从 2011 年起先,主要突出对生态爱护、民生改善、扶贫开发的考核。2015 年将生态爱护、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作为考核重要指标。(二)精准识别,夯实基础。开展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 23 个、贫困人口 3250 户、9256 人,全面驾驭了全县贫困底数,为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奠定了基础。(三)驻村联户,建好管道。根据两到户、两覆盖要求,依据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青海省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及联户工作实施方案,抽调 69 名干部组建 27 个驻村工作队(含维稳重点村)开展驻村帮扶,29 名县级干部以不同形式联户帮扶贫困村 106 人。( 四)银政合作,帮解民忧。为解决贫困群众贷
13、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的问题,主动探究财政扶贫资金补改贷运行模式。以扶贫资金质押贷款方式,引导金融部门以基准利率发放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扶贫部门贴息 188 万元。(五)配备专干, 强化三基。为解决基层扶贫队伍力气薄弱、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协调组织部门在全县 6 个乡(镇)配备了扶贫专(兼)职干事。同时,主动协调推动扶贫组织和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了班子,使全县扶贫队伍由 2012 年不足 10 人增加到 15 人。第三节基本阅历回顾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是兴海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改变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减贫成效最为明显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
14、针对性强的重大举措,各地各部门主动探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形成了扶贫攻坚有效形式,获得的启示和阅历弥足宝贵。一、着力实施精准扶贫,锁目标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气精确制导、精准滴灌,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通过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主体作用,落实权责一样的责任制,为精确识别贫困户,探究提出了六个不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方法,严格遵循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查、政府审定、报纸媒体和农网公示程序,2015 年底核准精准扶贫对象 3250
15、 户、9256 人,并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针对贫困对象、贫困程度、致贫缘由三大要素在经过调查探讨的基础上,归纳出三因(因学、因病、因残)、四缺(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缺土地)、一不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致贫缘由,找准了扶贫工作着力点。改革财政扶贫资金安排运用方法,主动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有力激发了脱贫攻坚的活力。二、着力实施整村推动,筑平台 争取实施整村推动,重点用于解决贫困对象脱贫最干脆最有效的相关项目,为削减扶贫对象打牢基础。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以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着力打造筑牢建设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平台。十二五以来,主动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
16、资金支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 10%以上,人均扶贫资金投入强度达到 22600 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含整合资金)超过 5 亿元,项目惠及全县全部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在夯实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支撑贫困农牧民脱贫减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建设累计扶持贫困群众 18303 人,有力推动了农村牧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收入增加。三、着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拔穷根 依托雨露安排短期技能培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贫困农牧民群众进行了汽车驾驶员、工程机械、民族服饰及工艺品制作、林业管护技能等各类培训,全面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综合素养和就业实力,为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促进农牧区贫困劳
17、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了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改善和农牧区经济发展供应了有力支撑,激发了农牧区经济发展活力。四、着力创新金融扶贫,增投入 实施金融扶贫试点项目 2 个。对扶贫项目范围、项目对象、分工协作、贴息资金、贷款额度、贴息利率、贴息期限、贴息方式、公示公告等作了明确规定。充分发挥了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切实创新信贷扶贫机制,增加金融对扶贫的投入,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冲突。五、着力实施安居工程,治穷窝 以加快推动漂亮家园建设为契机,以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两个专项为引领,整合各部门资金,动员广阔贫
18、困群众自食其力,主动投资投劳,强化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变更贫困群众赖以生存的住房条件。合理支配产业发展项目,做到治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六、着力社会帮扶,结对子。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气,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主动开展爱心包袱、 博爱一日捐 、全国助残日、10.17 扶贫日等捐款活动,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了全社会参加扶贫开发工作的局面。各扶贫联点单位结合活动的开展,深化联点村,调查探讨,全面驾驭解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为联点帮扶村发展想方法找出路,理清发展思路探讨发展对策,并通过本部门、本单位、自身优势条件,主动争取资
19、金和项目,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七、着力抓好责任落实,促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执政之基、民生之要,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推动,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仔细落实领导小组统筹、县级领导联乡挂村、县扶贫办和牵头单位协调、行业部门支持、县级全力推动、乡镇抓详细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为加快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供应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八、着力实施廉洁扶贫,保平安 依据青海省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方法、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方法(试行)、青海省扶贫开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管理方法(试行)等 10 余
20、项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透亮度,深化开展廉政文化进扶贫活动,确保扶贫队伍风清气正。坚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救命钱意识,科学管理项目,严格资金运用,使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让广阔贫困群众受益、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教化扶贫、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信息化工作等十项扶贫攻坚重点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三)社会扶贫健全体系,引导各界主动参加。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气,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主动开展爱心包袱、 博爱一日捐 、 全国助残日、 10.17扶贫日等捐款活动,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了定点扶贫、
21、外省救济协作、结对帮扶、村企共建四个层面的社会帮扶体系。其次章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将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面临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发展环境困难多变的严峻挑战。第一节贫困现状兴海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 3250 户、9256 人、23 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 13.14 % 。县农村牧区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特别性、综合性特征,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依旧存在。总体看,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其次节面临挑战与困难十三五时期,制约兴海县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深层次冲突依旧存在,在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的同
22、时,十三五加快整体脱贫面临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脱贫攻坚面临重大挑战。一、自然条件严酷,产业选择培育 难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主要表现为高、冷、稀、旱、灾等五个方面。一是海拔高、平均海拔在 3900以上;二是气温低,光照不足、辐射剧烈、冷季长、暖季短、热量不足、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在 15之间;三是空气淡薄,含氧量低。同时,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科技贡献率低,致富产业选择培育难,加之县场发育慢,融入县场实力差,缺乏辐射带动贫困户的能人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二、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全面建成小康
23、社会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也是导致提前整体脱贫的不稳定和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重要缘由。贫困人口大部分仍旧居住在高寒牧区等特别类型贫困地区,特殊是南部三乡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成本高,难度较大;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县仍有 747 户、1943 人行路难;有 1437 户、4217 人饮水困难;无房户和危房户达 184 户,占建档立卡户的 5.66%。20 个贫困村不同程度存在打电话难、上网难,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总体不足。三、增收空间狭窄,脱贫难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爱护力度加大和区位条件的限制,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不高,外出务工等随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总体收入低。在加快整体脱贫的进程中
24、,新旧冲突相互交织,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依旧多,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了提前整体脱贫的难度。四、致贫成因困难,成本高目前,贫困问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自然条件、县场影响、政策因素与区域环境、个体素养等致贫缘由困难多样、相互交织。因残,因病,因学及丢失劳动实力致贫问题依旧突出。还有不少缺水、缺电、行路难、缺增收渠道。有相当脆弱农牧户处于脱贫边缘,抵挡自然和县场风险实力弱,脱贫攻坚难度大、成本高。五、思想观念落后,实力素养低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因素、历史条件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制约,贫困人口人均受教化程度低,文盲率高,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实力差,使得贫困人口脱贫困难。传统的生产
25、经营方式,贫困人口大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的养殖业和部格外出务工收入,等、靠、要思想严峻,群众理财实力差。特殊是贫困地区教化卫生事业的相对落后所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下是提前整体脱贫面临的最大障碍。第三节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兴海县脱贫攻坚面临实现提前整体脱贫的难得历史机遇。一、将脱贫攻坚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来,党中心、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非常关切、重视困难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并赐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确定阶段。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不行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6、。针对十三五脱贫攻坚面临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县委、县政府将主动落实党中心及省委省政府方针政策,实行更有力、更有效的过硬举措,加快解决县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瓶颈制约,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创建有利条件,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二、脱贫攻坚已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十二五以来,兴海县贫困人口大量削减,贫困地区面貌显著改变,为提前实现整体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究,积累了不少的阅历。三基建设的深化推动也为提前整体脱贫夯实了工作基础。这些有利于脱贫攻坚更好地扶到点上、扶到实处。三、精准扶贫机制为脱贫攻坚供应重要的制度保障兴海县将深化扶贫改革作为推动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根本动力。
27、落实精准扶贫机制,通过建档立卡工作,识别贫困村 23 个、贫困人口 3250 户、9356 人,做究竟数清、任务清、责任清;根据两到户、两覆盖的要求,抽调 69 名干部组建 27 个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每个乡镇配备了扶贫专(兼)职干事。四、贫困人口规模相对较多2015 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为 3250 户、9356 人,属扶贫攻坚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五、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特别剧烈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推动,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整体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更加期盼同步实现小康,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和创建性在增加,很多贫困人口期盼过上更加有尊严的生活。同时,随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28、、外省救济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建立,全社会关注扶贫、参加扶贫、支持扶贫的氛围日渐深厚,脱贫攻坚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第三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全面实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一个同步(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三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先进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打造一个高地(铸就青海精神高地)’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确保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再
29、抓一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坚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县域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深化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爱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连接,实行特别举措和过硬方法,依据省政府出台的精准扶贫方案,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九个脱贫攻坚行动安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借国家、社会之力,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兴海县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必备条件。二、基本原则十三五期间,兴海县脱贫攻坚必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党政主导,分级负责。落实县、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整体脱贫、脱
30、贫攻坚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脱贫。针对不同缘由、不同类型的贫困,实行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疗法,落实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切的安居、乐业、有保障和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为重点,依据县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扶贫对象现状,因地制宜,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坚持落实创新机制,协调推动。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方针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为实现提前整体脱贫制定的相应的工作机制,协调推动整体脱贫、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区
31、域脱贫攻坚和生态爱护建设。 坚持爱护生态,绿色发展。坚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阴山的理念,把生态爱护放在优先位置,脱贫攻坚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主动探究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获益。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动力。接着推动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注意扶贫先扶智,增加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实力。其次节总体思路为全面实行纲要和中办发 25 号文件精神,根据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部署,根据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规划概括为 246
32、910 。2 2 个战场指的是突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和区域扶脱贫攻坚两个重点,实行双轮驱动。4 4 个结合指的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爱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连接。6 6 个精准指的聚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支配精准、资金运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9 9 个脱贫攻坚行动安排指的是实施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教化培训、低保兜底、大病救助、易地搬迁、库区移民脱贫攻坚工程,确保贫困群众精准脱贫。0 10 大工程指的是突出重点,大
33、力实施十大重点扶贫工程,即交通、水利、电力、医疗卫生、文化惠民、金融、平安住房、科技、通信、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在巩固阶段,加强脱贫后续政策持续,在肯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气不减,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持续深化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加快推动扶贫产业园建设,持续增加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转变、社会救助向自我发展转变、政策扶持向产业支撑转变、基本脱贫向小康生活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与各族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三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兴海县扶贫工作分为 2 个阶段,其中 201
34、62019 年为扶贫攻坚期, 2020 年为扶贫攻坚巩固提升期。通过四年整体脱贫攻坚,到 2019 年底,现状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年均反贫率不高于 3%,摘掉贫困县帽。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达到 4000 元以上,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提升期将持续低保、医疗及贫困助学等扶贫各项实惠政策;到 2020 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牧民群众自我发展实力显著增加,全面消退肯定贫困现象,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年攻坚脱贫实现 23 个贫困村退出,
35、全县 3250 户、9356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脱贫目标安排详见表 3-1。表 3-1四年攻坚脱贫规划分年度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安排表内容6 2016 年7 2017 年8 2018 年9 2019 年0 2020 年贫困人口脱贫(人)- 1500 2000 5756 巩固成果 贫困村退出(个)- 5 10 8 巩固成果 二、 详细目标 基础设施目标。到 2019 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 85%实现通沥青(水泥)或砂石路;贫困村平安饮用水普及率达到 100%,集中供水率达到 100%;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大电网覆盖范围外太阳能供电全覆盖。到 2020 年,实
36、现全县牧民群众饮水平安的目标,平安饮用水普及率达到 100%,集中供水率达到 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9%;进一步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全面提升配网供电实力和供电质量,满意牧民群众生活、牧业生产用电须要,牧业区全体牧户基本生活用电得到保障;进一步提升县乡、乡村马路等级,实施通乡油路建设、通村通户道路硬化等道路通畅工程,全面解决全县各乡、各村道路交通问题。 住房及居住环境目标。到 2019 年,解决 100%贫困农牧户住房平安问题,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接着完善村级住房建设规划,确保全县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平安、住的舒心。建成高原特色小城镇、高原漂亮乡村,将各村打造成基础设施健全、生态
37、环境美丽、精神文化丰富、群众面貌面貌一新、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新牧区。 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到 2019 年,义务教化巩固率达到 93%以上;贫困村实现有标准卫生室、有标准文化活动室、有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新型农牧业生产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贫困户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达到 100%,贫困村基本实现信息有线或无线网络宽带全覆盖;贫困户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 100%,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到 2020 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 产业发展目标。牧业经营主体建设新机制将全面落实;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型扶贫产业基本建立。到 2019 年,贫困村
38、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比率达到 85%;实现每个贫困村有 1 项优势主导产业;建立 1 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区;贫困户至少参加 1 项稳定增收项目,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实力进一步提高。到 2020 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防灾避灾实力不断提升,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特色种养业项目,打造电商平台、完善县场沟通体系。减贫任务目标。通过实施 9 个脱贫攻坚行动安排扶贫攻坚行动,到 2019 年底,9356 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 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地区牧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 2020 年,全县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实现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生
39、态改善目标。到 2019 年,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全面落实,贫困地区减灾防灾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因灾返贫现象基本得到解决。到 2020 年,全县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总体明显改善。详细目标详见表 3-2。表 3-2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发展目标类别指标单位5 2015 年9 2019 年0 2020 年备注 详细发展目标 减贫目标 贫困人口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 人 9256 全部脱贫 巩固提升 约束性 贫困村 建档立卡贫困村 个 23 全部退出 巩固提升 约束性 贫困县 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数量 个 1 全部摘帽 巩固提升 约
40、束性 收入 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97040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基础设施 交通 贫困村道路通畅率 % 84.2 100 巩固提升 约束性 贫困村通班车比率 % 46 50 预期性 饮水 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 % 91 99.3 预期性 贫困村集中供水率 % 100 1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基本公共服务 教化 贫困地区义务教化巩固率 % 94.6 95 95 约束性 15 岁以上平均受教化年限 年 9 10 10 预期性 文化 贫困户通广播电视率 % 97.4% 100巩固提升 预期性 信息化 贫困自然村通宽带(含有线和无线)比率 % 72% 1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社会保障 养
41、老保险 贫困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率 % 90 1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医疗 贫困户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 % 98 1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安居 住房 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率 % 94.3 100 巩固提升 约束性 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数量 户 1453 1500 约束性 发展产业 有劳动实力贫困户参加增收项目比率 % 100 100 巩固提升 预期性 每个贫困家庭驾驭技能 门 0.8 1 巩固提升 预期性 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一节九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规划规划根据兴海县贫困人口的详细状况,通过实施九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安排,主要解决全县建档立卡剩余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针对区域扶贫攻坚任务,提出八大支撑项目,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因地制宜,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贫困户纳入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提高户均产业扶贫投资标准,对有劳动实力和生产发展愿望的贫困人口,充分敬重群众自主选择产业的权利,相宜发展什么就扶持什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对有劳动实力,但自身没有经营实力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