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课程.docx(2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心理学课程 体育心理学课程 授课内容:绪论 教学任务: 1、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3、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4、掌握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重点: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需用教具: _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绪”,从字义上说是丝端的意思,即一缕丝有多少个“头绪”。顾名思义,作为一本书的绪论,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门学科的知识轮廓。也有人归纳说,绪论就是要解决六个“何”,即要了解英语中所说的六个“”: (1)何物(What) (2)何时(When) (3)何地(Where)
2、 (4)何由(Why) (5)何人(Who) (6)如何(How)。 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广义的“体育”泛指一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强身健体,表现人的运动能力为目标的一切活动,既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狭义的“体育”主要指学校体育。本书则集中于学校体育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探讨。 二、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一)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 1、古代 体育心理学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体育运动心理学思想却散见古代的典籍中。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上列举的关于运动与身心的关系、熟练技
3、巧的特征及形成条件、竞赛心理、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论述,只是让我们了解祖国文化遗产与当今的学科发展有着无法隔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2、近现代 近现代体育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同步的。 3、新中国成立至现在 归纳起来,近年来学校体育领域研究内容的发展可以概括为: 1.成就目标和归因训练、自我观念等体育学习心理动力方面的研究增多; 2.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引起学者的兴趣与关注; 3.运动技能认知特点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4.体育教育的心理建设功能的研究受到重视; 5.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心理效应检验研究有一定进展; 6.动作表象训练促进运动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二)国外体育心理学
4、的发展 以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论,最早出现的体育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崔里特(体心译:特里比特)(Triplett,1897)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作者进行的一项实验,以研究社会促进效应问题,观察观众在场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作者发现,当有人在场或进行比赛时,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成绩要比自己单独骑自行车时更快。 年,被称为美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年,他建立了世界上一个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 三、学习体育心理学
5、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二)有助于挖掘体育的心理教育功能 (三)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的质量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心理品质和育人工作的质量 四、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 分类 具体内容 体育活动参与者心理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体育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与体育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征与体育 体育活动心理 体育学习动力系统的心理分析 技能形成心理 体育游戏心理 体育比赛心理 体育运动项目心理 田径运动项目心理 体操运动项目心理 球类运动项目心理 武术运动项目心理 游泳、滑冰、登山等运动项目的心理 体育中的心理干预手段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
6、导 体育社会心理 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体育教师心理 五、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方法 学以致用是学习一切理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体育心理学时,也要遵循这一法则,做到学、会、用三个方面。 学是指系统听课或阅读,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其知识点、关键点。 会是指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能与体育实践密切结合。 用是指能应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作业(思考题):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课后小结: _ _ _ _ _ 授课内容: 第一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学任务: 讲授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
7、极影响 讲授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 需用教具: _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第一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学校体育新理念 体育(也称体育运动)是人们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活动规律,以运动动作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 学校体育在习惯上常被理解为狭义的“体育”,它是现代体育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的重
8、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为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新的体育课包含以下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的改革,可以使体育课在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下价值。 1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2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3.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对运动
9、系统机能的影响 (二)对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 (三)对消化系统机能的影响 (四)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五)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三、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能促进人心理过程的发展 1.体育运动能促进人认识过程的发展。 2.体育运动能促进情感过程的发展 3.体育运动能促进意志过程的发展 (二)体育运动能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使许多个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去夺取成功。体育运动能让你掌握一个与人相处的法则,这就是:自己成功时要善于谦虚,别人成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要
10、善于分享。这一法则正是健全人格的法则。 (三)体育活动有助于矫正某些心理缺陷 第二节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 一、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作业(思考题): 1、体育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2、如何理解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 3、学校体育活动中,可以从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 后 小 结: _ _ _ _ _ 授课内容: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第二节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教学任务: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教学重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
11、异常的防治 教学难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需用教具: 多媒体、黑板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一、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 (一)感知觉充分发展 (二)注意力有限 (三)记忆力逐步提高 (四)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大 (五)以形象思维为主 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稳定、单纯 (二)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和交往 (一)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 (二)小学生的社会性交往 、亲子关系 、同伴交往 、师生关系 四、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一)适应不良 、入学适应 、人际关系的适应
12、、学习生活的适应 (二)上学恐怖症 (三)儿童多动症 (四)儿童说谎 讲授 案例分析 讨论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第二节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一)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与依赖 2、封闭与开放 3、勇敢与怯懦 4、高傲与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二) 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初中生的自我意识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思考关于“我”的问题 (四)人际交往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日益重要 .父母关系的变化 二、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 .逆反心理 .蔑视纪律
13、和规范 .反社会人格 .人际关系困难 案例分析 讨论法 作业(思考题): _ _ _ _ 课后小结: _ _ _ _ 授课内容: 第三节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第四节 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学任务: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教学难点: 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的维护 需用教具: 多媒体、黑板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节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思维水平逐渐成熟、完善 二、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1、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2、注意自身形
14、象,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 3、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逐渐客观、全面,独立性提高 5、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期望好的评价; 6、容易自卑,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7、自我意识影响他们稳定的人格及价值观 三、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 青年心理异常一般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两种。一般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轻微的、对学生生活影响较小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一)青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嫉妒 、猜疑 、报复、害羞 、懒惰、抑郁、焦虑、自我中心 (二)青年期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心理生物性紊乱 2. 神经症 3、希死心理与自杀 4、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讲授法 案例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5、五、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的维护 (一)我国青少年性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1、疏远期 2、爱慕期 3、恋爱期 (二)高中生不良性心理的表现 1、性恐惧 2、性焦虑 3、自慰(手淫) 4、性幻想 5、猎黄 6、恋物癖 (三)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的建立和维护 1、观看与青春期生理成熟有关的影片 2、讲述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知识 3、传授性别角色知识,包括男女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 第四节 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体育教师应当是一名教育家和心理保健医生 二、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体育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朋友 四、注意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完善孩子的性格 五、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意识,指导和督促学生
16、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六、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学会运用心理训练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讲授法 作业(思考题): _ _ _ _ _ 课后小结: _ _ _ _ _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第一节 体育学习动机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学习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教学重点: _ 教学难点: _ 需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章 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第一节 体育学习动机 一、体育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一)定义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需要,以及体育参
17、与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在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常常以意向、愿望等形式存在。 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内在需要,体育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体育技能、竞赛游戏、组织教学、场地器材等都能够唤起学生的运动欲望,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并通过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满足。 学生内部微弱的体育学习动机活动难以从外部观察出来,但当它在某一方向上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激发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努力和坚持性就是他们体育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
18、育学习动机。 (二)体育学习动机的功能 个体的行为动机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既给人以活动的动力,同时又对活动的方向进行着调控。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也起着始动、导向、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并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始动功能 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体育场进行身体活动,当他们从事某种身体活动时,表明他们内心中一定产生了想要运动的愿望。这个愿望足够强烈时,就成为心理动力推动学生行动起来,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这就是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发动功能。 2. 导向功能 体育学习动机不仅能发动身体活动行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稳固而特定的内容,使他们的运
19、动行为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如,在课余时间,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跑步,有些学生在打篮球,还有些学生在跳绳,他们各自进行着不同的体育活动。这都是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差异造成的。 3. 强化功能 体育学习动机通常还决定着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喜好及努力程度。活动愿望强烈的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表现出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注意集中、肯于付出的特点,遇到困难时,克服它们的决心也较大。而在体育活动中情绪低落、注意分散、怕苦怕累、遇难而退的学生,往往反映体育学习动机的不足。 4. 维持功能 体育学习动机与身体活动坚持时间的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学生从事乐于进行的运动活动持续的时间就较长,即使在疲劳的状况下也还能坚持一定时
20、间。但若是进行不愿从事的运动活动,持续的时间就较短,想让他们保持较长时间也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培养和激发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正确的动机及其适宜的强度才能对运动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强度作出准
21、确观察、评价和适当调控。 另外,还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动机与效果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体育学习动机对体育学习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学生在运动活动中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满足了心理需要,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体育学习动机就可以得到加强。因此,在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中,还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认可,获得奖励,产生“行必有果”、“还想再行”的效应,进而使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得到巩固与提高。 二、体育学习动机的种类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有很多,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
22、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体育学习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前者是指学生的体育动机以个体的生理性需要为基础、受先天遗传影响较大的体育学习动机,而后者是指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后天习得的体育学习动机。 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虽然它是相对低级的、个体化的动机,但对学生体育参与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影响较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拥有较大的娱乐、兴奋和宣泄期待,如不能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烦躁、行为不安、注意与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因此,体育教学应安排得生动、活泼,以适当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23、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它是既重交往,又重声誉的体育学习动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继发性动机,具有持久性的特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人际互动与相互学习,对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能力等方面追求成功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也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体育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
24、机。前者是指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满足;而后者主要是指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引发的体育学习动机,如为获得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迫于压力、避免惩罚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 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而外
25、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体育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体育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前者是指学生的体育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的特征,而后者是指学生的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的结果。 直接动机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本身
26、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而间接动机虽然相对抽象,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联系较少,但它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因此,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作业(思考题): 什么是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种类有哪些? 课后小结: _ _ _
27、 _ _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第一节 体育学习动机 三、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不同含义及其措施 教学重点: _ 教学难点: _ 需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三、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学习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好动、好玩
28、与好胜是儿童少年的天性,它们驱动学生尝试各种运动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满足。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还会丰富与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经常设法了解各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育活动需要,并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与学生的需要满足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满足活动欲望、获得运动乐趣、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目的。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直接方法是激发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机,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体验性、技巧性、变化性、竞争性、游戏性、集体性等特点,满足学生期望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刺激、宣泄的要求,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深深地沉浸
29、在体育运动活动过程的欣快感之中,从而成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娱乐和有趣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主要原因,失去了娱乐性,他们就失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适合学生好玩需要的各种游戏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快乐,诱使他们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地参与体育活动。 在先前运动学习基础上安排较新颖的练习内容与方法,可将学生引入到新的认知矛盾中,启发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对新技能、新方法产生惊奇与疑问,想要尝试与探索。 在小组或班级之间组织竞赛活动,可将体育学习活动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的归属需要,促使学生为自身所在的集体而努力加强自己的体育学
30、习与锻炼。 另外,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和身体能力状况去选择自己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标准,可满足学生自我选择和决策的需要,使他们的自主感和责任心提高,激发出他们的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更自觉和主动地设计与实现学练标准,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成就目标。 但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并不总是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挑战和内外部困难面前,动机可能会发生方向的偏离和强度的弱化。这时,可利用表扬、批评或奖励、惩罚等外部手段来激励或刺激学生参加体育学练活动。在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体育
31、学习和锻炼。体育参与与外部诱因或压力建立联系后,一旦奖励和惩罚减轻或撤消,学生的动机也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奖励和惩罚的“过当效应”。因此,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时,要明确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的规范与要求,奖励和惩罚的目的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策略。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和恰当地设置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时,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学生内心中追求的成就价值内涵和对什么是体育学习成功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受自身认知以及教育措施的交互影响。体育教师应创造
32、出强调任务目标定向,关心技能掌握、方法传授,注重学习和练习过程,鼓励个人努力与进步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动机气氛,教育学生树立掌握任务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将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完成练习任务、提高身体能力作为体育参与的目标和成功或满意与否的评价标准,关注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发展,在体育学习、身体锻炼、测验和竞赛中积极表现、把握自我、敢于尝试、努力发挥。 在恰当的目标定向前提下,进行体育学习的目标设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策略。目标设置是根据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具体行为标准,以及达到标准所需要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的过程
33、。恰当的设置目标可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注意和行为,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提高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促使学生为实现目标发展和执行有效的学习、锻炼策略。 在设置和实现体育学习目标过程中,体育教师既应给学生指出身体锻炼的意义和长远的效果,还应给学生讲明近期所要教授的体育教学内容、任务、标准和教学进度,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让学生确切地了解本学期和最近几周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以及成功后的结果。学生对教学目标越明确,努力的方向性就越清晰,体育学习的动机也会越强烈。因此,在开学初和新授课之前,体育教师要首先为学生确定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 在提出教学期望和要
34、求时,特别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学生提出的要求既不能太高,使他们感到高不可攀,但也不能太低,使他们感到不用去努力就能实现。应教会并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目标。学习若有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将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成就动机的增强。用一个学期学生在某个体育活动内容上的提高率作为体育学习的目标是一个较好的适用于每个学生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正确的目标定向,结合学生个体技术和身体能力水平的目标设置,可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朝着正确的方向,主动积极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一步一步地提高体育能力,进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
35、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内在推动力量。一般而言,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高,就会认为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实践活动,就会树立更高、更卓越的目标,就能主动、积极地追求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完美和成功,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克服障碍和困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活动,争取获得更好的体育学习成绩和身体锻炼效果。 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中充满了速度、力度、高度、远度、准确度或难险度等的竞争与评价,是典型的成就情境,对学生的勇气和进取精神提出了种种挑战。体育成就动机高的学生能积极参与竞争,主动迎接或接受挑战,自觉坚持锻炼,乐于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活动任务,自信高,焦虑低,不怕挫折和困难,热切期望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表现得更成功、更完美;而体育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回避竞争和挑战,有人观看、评价就迟疑、退缩,自信低,焦虑高,为保护自尊,倾向于选择难度较低或较高的活动任务,轻易就能成功,即使失败也不丢面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