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基本要求.docx
《电力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基本要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力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基本要求一、运输管理1.电缆和附件的运输、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缆盘不应平放。(2)包装外外表及内部制品不得损坏。(3)应采取防止倾倒、受潮、腐蚀及强烈振动的措施。(4)运输或滚动电缆盘,电缆盘应牢固,且电缆应绕紧;充油电缆至压力油箱间的油管应固定,不得损伤。2.电缆及其附件运抵现场后应按以下检查:(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2)设备规格、型号、数量以及附件、专用工器具、备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3)设备铭牌、技术文件、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明及装箱清单应 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牵引推送方式、速度、侧压力 和最大牵引强度等
2、防止机械力损伤电缆的措施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 求,当对侧压力无要求时,其不应大于3kN/mo侧压力和牵引力可参考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1-2016)附录A的公式 计算。(9)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平安措施。2.电缆在敷设前,应对电缆及附件做以下检查:(1)电缆额定电压、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联使用的电力电 缆其额定电压、型号规格和长度应相同。(2)电缆外观应无损伤,对电缆的外观和密封状况有怀疑时,应进 行受潮判断。埋地电缆与水下电缆应试验并合格。外护套有导电层的电 缆,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应合格。(3)充油电缆的油压不宜低于0. 15MPa,管接头应无渗漏
3、油,油样应试验合格。(4)应通过敷设前的计算和路径实测安排电缆敷设和减少电缆接头,且中间接头位置不得设置在倾斜处、转弯处、交叉路口、建筑物门 口、与其他管线交叉处或通道狭窄处。.电缆各支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表电缆各支点间的距离注:全加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点间的距离允许为800mm.电缆种类敷设方式水平(mm)垂 mm)电力电缆全朋型4001000除全整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1500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15003000控制电缆800100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注:1表中D为电缆外径;电缆型式手心
4、单芯控制电缆非铠装型、屏蔽型软电缆6D铠装型、铜屏蔽型12D其他10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10D棵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无恺装15D20D有恺装12D15D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20D0. 6/l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7D2本表中“0.6/l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值适用于无铠装或联锁 铠装形式电缆.3 .敷设电缆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和地面 摩擦拖拉。并不得压扁铠装或金属套,不得使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4 .塑料绝缘电缆的防潮封端和充油电缆的端部封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5 .电缆敷设现场的温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无要求时
5、,不 得低于下表规定。表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电缆类型电缆结构允许敷设最低温度(1)充油电缆-10橡皮绝缘电力电缆9!料维依电力电维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75铅护套铜带恺装70控制电缆耐寒护套-20板皮隹缘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如护髭-15-106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7 .电缆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垂直敷设或超过30。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应固定牢固。(2)水平敷设的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对电缆 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nsi0m处应固定牢固。(3)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三芯电缆分相后,固定夹具不得构成闭 合磁路,宜采用非铁磁性材料。10
6、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电力电缆明敷接头应 用托板托置固定;直埋电缆接头应有保护措施。11 .电缆线路标识,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处应装设电缆标识牌。(2)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nls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 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3)电网电缆线路还应在电缆管两端人孔及工作井处、电缆隧道内 转弯处、T型口、十字口、电缆分支处、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装设 电缆标识牌。12 .沿电气化铁路或有电气化铁路通过的桥梁上明敷电缆的金属护 层或金属电缆导管,应沿其全长与金属支架或桥梁的金属构件绝缘。13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
7、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 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14 .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 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采取 保护措施。15 .直埋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缆顶层距地面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或在车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lmo(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 受到损伤的措施。(3)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 但应采取保护措施。(4)电缆不得平行敷设于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5)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或交叉 时的最小净
8、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工程平行(m)交又(m)电力电缆间及其 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0. 100. 5010kV以上0. 250. 50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间0. 500. 50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2.000. 50油管道(管沟)1.00050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管沟)L000. 50其他管道(管沟)0. 500. 50铁路路轨3. 001.00电气化铁路路轨非克流电气化铁路路轨3. 00too克流电气化铁路路轨10.001.00电缆与公路边1.00 城市街道路面LOO电缆与IkV以下架空线
9、电杆1.00 电缆与I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00建筑物基础(边线)O. 60排水沟1.000. 50(6)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电缆导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0.5m以上, 伸出排水沟0. 5m以上,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7)电缆上下部应铺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软土或砂子中 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并应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 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8)直埋电缆回填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料应分层夯实。16 .导管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导管应通畅,内部应无积水、无杂物
10、。(2)电缆穿管的位置和导管内敷设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导管内电缆敷设,不得损伤电缆护层,并应做好敷设后电缆的 固定、管口部位电缆的保护措施和管口封堵。(4)交流单芯电缆单独穿管时,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的导管。(5)坡度大于10%的排管,应在高标高一端的工作井内设置防止电 缆滑落的构件。17 .构筑物中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高压电力电缆,低压电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应分层敷设,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支架上。(2)耐火分隔时,重要回路的工作和备用电缆应配置在不同侧或不 同层的支架上。(3)并列敷设的电缆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普通支架上,控制电缆不宜超
11、过2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不宜 超过1层;桥架上控制电缆不宜超过3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不宜超过 2层。(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品字形布置时, 除固定位置外,应每隔一定的距离用电缆夹具或绑带扎牢。(6)不得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当电缆敷 设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其他方位时,平行时净距不应小于1m,交叉时 净距不应小于0.5%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7)电缆通道应避开锅炉的观察孔和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当受条件 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18 .桥梁上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利用桥梁敷设电缆,不应超过桥梁允许载荷,且不应影响
12、桥梁 结构稳定性。(2)桥梁上电缆的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具有防止电缆着 火危害桥梁的可靠措施。(3)应有防止外力损伤电缆的措施。在人员不易接触处可明敷,但应采取防止太阳直接照射的措施或采用满足耐候性要求的电缆。(4)应采取防止振动、伸缩变形影响电缆平安运行的措施。19.水下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下电缆不应有接头。当整根电缆超过制造能力时,可采用软 接头连接。(2)水下电缆敷设路径及相邻电缆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水下电缆敷设时应采取助浮措施,不得使电缆在水底直接拖拉。(4)敷缆方法应根据敷设船类型、尺度和动力装备、水域条件确定, 可选择自航、牵引、移锚或拖航等。(5 )敷
13、设船只、机具、通信、导航定位等设施应满足电缆施工路 径自然条件和施工要求。(6)敷缆时,两侧陆上应按设计要求设立导标。应同步定位测量和 及时纠正航线偏差、校核敷设长度,并应监测电缆所受张力或入水角度 满足产品技术文件要求。(7)水下电缆末端登陆时,应将余缆全部浮托在水面上,余缆入水 时应保持适当张力。水下电缆引至陆上时应装设锚定装置,陆上区段应 采用穿管、槽盒、沟井等措施保护,其保护范围下端应置于最低水位1m 以下,上端应高于最高洪水位。(8)水下电缆不得悬浮于水中。在通航水道等需防范外力损伤的水 域,电缆应埋置于水底,并应加以稳固覆盖保护;浅水区埋深不宜小于 0. 5m,深水区埋深不宜小于2
14、m。电缆线路穿过小河、小溪时,可采取穿 管敷设。(9)水下电缆两侧应按航标规范设置警告标志。20.电缆架空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架空敷设的电缆截面不宜过大,架空敷设的电缆允许载流量应 根据环境条件进行修正。(2)支撑电缆的杆塔、承载钢绞线及配套装置应满足电缆架空敷设 的荷载要求。(3)电缆的金属套、铠装及悬吊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4)电缆与公路、铁路、架空线路交叉跨越时,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交叉设他最小允评距离(m)备 注铁路3/6至承力索或接触线,至轨项公路6电车路3/9至承力*或接触线至路面弱电流线路1电力线路I/2/3/4/5电压(kV)l 以下/610/35110/15
15、1 220/330河道6/1五年一遇洪水位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索道1.5表电缆与铁路、公路、架空线路交叉建越时最小允许距离五、电缆附件安装1.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前,应按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做好检查,并符合以下规定:(1)应核对电缆相序或极性正确。(2)附件应齐全、完好,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规格应与电缆相匹配。(3)电缆应绝缘良好。充油电缆油样电气性能试验应合格。2,制作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时,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 湿度与清洁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不得直接在雾、雨或五级以上 齐全。(4)设备及附件应无碰伤、擦伤、锈蚀和变形。(5)带电局部外表应光洁平
16、整,不应有裂纹、折皱、夹杂物、变形 或扭曲现象。(6)充油电气设备应无渗油现象。(7)充气运输的电气设备内应为正压,其压力为0. 01MPa-0. 03MPa, 干燥空气露点应低于-4(TC。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内的压力,应符合产品技 术文件要求。(8)密封垫、密封脂、清洁剂和润滑脂,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9)电缆外观应完好无损,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 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10)附件应齐全,材质质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11)充油电缆的压力油箱、油管、阀门和压力表应完好无损。3.电缆、附件及相关材料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储存场地地基应坚实。存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电缆 线路 施工 验收 基本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