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学设计21.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解并描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把杨氏之子奇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特别聪慧。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立刻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洁,语言幽默,
2、颇好玩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起先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相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灵和主子公的聪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灵。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依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觉、积累、运用奇妙的语言艺术。
3、5.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教学 重点 能依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教学 难点 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教具 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4、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相互沟通: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沟通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假如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训诲、培育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冲突。)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
5、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说明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灵应对的故事。 沟通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
6、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老师范读课文。 新课 教学 (30)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畅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学问。)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整,还要留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
7、设果”中的“为”读“wi”,二是“应声”的“应”读“y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沟通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根据什么依次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读后的收获,老师巡察指导。 3.小组举荐一名同学汇报沟通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老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比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常驾驭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也许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8、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老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相互评议。 4.老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老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示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长(2)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
9、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 )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 ) 惠( ) 诣( ) 乃( ) 禽( ) 粱( ) 慧( ) 指( ) 奶( ) 离( ) 三、说明画线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 (2)甚
10、: 。(3)惠: 。(4)诣: 。(5)乃: 。(6)设: 。(7)曰: 。 (8)未: 。 (9) 闻: 。 一、sh shn y wi yng qn 二、梁国 高粱;实惠 才智;造诣 手指;乃是 奶奶;家禽 离开 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特别。(3)惠:惠同“慧”,才智的意思。(4)诣:探望,拜见。(5)乃:就;于是。(6)设:摆放,摆设。(7)曰:说。 (8)未:没有。 (9) 闻:听说。 其次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依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觉、积累、运用奇妙的语
11、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化。 5.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教具 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检查朗读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连接,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27 )分钟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沟通,相互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沟通,师生评议,老
12、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特别聪慧。)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 “聪”的意思是聪慧,“惠”是通假字,通“慧”,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汇报沟通,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观赏实力。 “惠”的意思是才智。 “甚”是“特别”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慧,特别聪慧。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
13、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慧,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宠爱。 (6)老师小结:这句话点明白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
14、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15、。)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挚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忱款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忱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忱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宠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16、)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立刻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 孩子立刻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
17、,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有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好玩。)(板书:杨梅 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奇妙在哪里吗?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干脆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纳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宛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灵敏,语言的
18、机灵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相互沟通,体会奇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奇妙的言外之意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对。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假如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表演朗读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2.假如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19、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觉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奇妙的回答,杨氏子肯定思索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毫不犹豫,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灵敏、机灵,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灵。 6.老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奇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相互检查,相互评议。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氏之子 新部编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21 之子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