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驾驭常用的面积单位。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驾驭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相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3. 熟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4. 使学生探究并驾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丰富学生的干脆阅历,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
2、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殊是通过动手操作,驾驭相关学问,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相识,有效地提高学问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留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干脆阅历,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敏捷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
3、学问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态;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简单发觉,而且便于绽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相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4.重视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赐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许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4、。所以重视估测实力的培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面积 6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3.学习运用视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视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觉面是有大小
5、的,今日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相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的教材都有美丽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教材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老师说明: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视察就能看出。(板书:视察比较) (2)相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
6、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相识面积单位。(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相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老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老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提问:这是什么缘由呢?你有没有方法来证明呢?(说明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标准不同,必需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来测) (3)带着问题自学。提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7、?(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同桌两人相互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出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练习本。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0()。(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8、1.下图中每一个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1)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3)平方米(4)平方米 思维训练 1.(1)5平方厘米(2)6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4)8平方厘米(5)7平方厘米 2.周长一样长,都是30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老师就以拍
9、手嬉戏告知学生:拍手须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须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胜利。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平安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2.本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相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从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国旗的表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动身,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育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4.通
10、过学生视察实物、操作测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利用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教材供应了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供应了很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视察加以区分;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纳重叠的方法比较教材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片,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上与指甲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也有利于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借助已有的学问阅历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
11、性相识,并加以理解。 例一张10元人民币的长是14(),宽是7(),它的面积是98()。 思路分析:要得到人民币的长和宽,我们应当用尺子来测量,测量人民币的长和宽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依据人民币的长宽状况,我们选择用厘米作单位,人民币的面积是指人民币的大小,它是一个平面,应当用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或正方形等)来测量,所以要用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而1张10元人民币大约也是手掌那么大,明显不行能是98平方分米,而应当选择用平方厘米作单位。解答:一张10元人民币的长是14(厘米),宽是7(厘米),它的面积是98(平方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2) 教材第63页的内容及第64页练习十
12、四。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通过图示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2.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全班同
13、学在练习本上画,学生说明画法,老师板书) (2)提问: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小组探讨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a.单位名称不同。b. 1厘米画出的是一条线段,1平方厘米画出的是一个平面图形,由4条1厘米线段围成) 你能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同桌相互演示)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2)老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出1分米与1平方分米的区分了吗? (4)请你们在练
14、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由详细到抽象地理解概念) 老师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1)老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一下是从哪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分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老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打算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
15、量。(3)说一说,你四周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4.推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条线段长5平方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动脑筋,想一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米平方厘米厘米平方分米分米平方米 2. 3.如图,面积9平方厘米,周长18厘米。(周长
16、答案不唯一,但面积是不变的) 4. (1)(2)(3)(4)(5) 思维训练 不能放到镜框里。 面积和面积单位(2) 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 1. 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果。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学问阅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简单形成学问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不同之处。2. 学习需求来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问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7、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材通过第63页例3,引导学生将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进行对比,以促进相关概念的精确分化。其中1厘米与1平方厘米教材已经画出图形,让学生看图比较。 1分米与1平方分米则要求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再进行比较。至于1米与1平方米的对比,支配在“做一做”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伸开双臂,比画1米有多长。小组同学合作,四个同学伸开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两种单位的区分。 首先强调两种单位的区分,再提示学生留意它们的联系。如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图形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
18、的角度加以区分,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运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运用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第66、第67页的内容。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打算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 913= 127= 263= 11100= 453=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觉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老师引导学生去视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学生会发觉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共摆3个5,面积是3乘5等于15,正好是“长宽”的结果)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全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同学们打算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每排几个(长) 6 有几排(宽) 2 个数 12 面积 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老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觉
20、了什么?(学生们会发觉每排的个数正好是长方形的长,排数正好是长方形的宽,每排的个数乘排数是总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以“长宽”就是长方形面积。同时依据拼摆过程,学生们会自然发觉,用“长宽”求面积适合全部的长方形) 老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老师有意识地视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相同的状况。假如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行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
21、(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老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视察板书,说一说,今日的学习收获和应当记住的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宽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老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618=
22、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老师提示:同学们要留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老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通过练习培育学生估算的精确度,同时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要计算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就要测量封面的长和宽) 1.口算下列各题。135=511=223=168=313=810= 4103= 712= 422= 412= 1302= 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假如在四四周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1.把表格补充完整。名称 长 宽 周长 面积 长方
23、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边长 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6555461289380123084844826080 2. 4530=1350(平方米)(45+30)2=150(米) 思维训练 1.30厘米,56平方厘米,3米,27平方米,20分米,25平方分米,25厘米,625平方厘米 2.85=40(平方分米)55=25(平方分米)40-25=15(平方分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对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 第五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