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摘 要:管理层收购(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本钱、提高公司 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公 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 问题,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MBO) 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相对控制权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 有资金或外部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 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到达重组目标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
2、种收购行为2。作 为杠杆收购(LBO)的方式之一,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本钱、 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实现所有权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最早的MB0可追溯到1999年四通集团的产权变局。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 的深入、国有股减持的推行,MB0在上市公司中有蔓延之势。2001年粤美的首开 中国上市公司MB0之先河,随后,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特变电工、佛塑股份等 也分别实施MB0。据估计,目前上市公司实施MB0的已超过百家,还有很多公司 正跃跃欲试。中国目前已实施的MB0具有以下特点:收购形式主要是以管理层为 主设立投资公司或职工持股会,再由其收购目标公司;收购方式采取协议收购非 流
3、通股,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收购价格一般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有 些甚至大大低于每股净资产;收购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为公司 未来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尽管MB0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大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中国刚刚兴起 的MB0,由于时间短,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 监控机制,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利用其相对控股地位,通过损害其它股东利益 或通过关联交易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损害公司的长远开展能力。事实 上,无论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种种案例都说明,一旦缺乏足够强大的外部监控体 系,管理层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恰恰是触发道德风险的温床。本文旨在探讨目
4、前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问题收购主体是对目标公司实施收购的行为者。从道理上讲,MBO的收购主体应该是 管理层,但由于目前中国法律的限制,由管理层以个人身份直接实施MBO并不现 实。目前中国已经或正在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的收购主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 由公司管理层出资组建投资公司,二是由职工发起设立职工持股会。管理层申请 注册成立的投资公司,又称为壳公司,往往纯粹为收购而设立,整个收购过程由 壳公司完成。这种由壳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其实是一种股权投资行为,中 国法律是否允许这样的壳公司存在并没有规定。根据中国公司法的规定,一 般公司的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
5、公司净资产的50%。从目前已实施MB0的案 例来看,由于个人经济实力的限制,管理层为收购而设立的公司,资本规模并不 大,存在着对外投资超过净资产50%的现象,这与公司法的规定相冲突。 以管理层和职工共同收购的案例多采用职工持股会的做法,根据中国公司法 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采取职工持股会来代替员工 持股,可以防止与这一法律规定相冲突。但职工持股会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 行为已被法律所禁止。由于收购主体存在法律障碍,前一阶段所实施的MB0将无 法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二、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由于管理层收购涉及的标的金额大,动辄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而
6、管理 层个人的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融资将是MB0遇到的另一重要问题。在已经实施 MB0的上市公司中,收购资金的来源讳莫如深。只有少数公司在公告中提到,收 购资金拟通过股东出资或向金融机构融资解决,而很多公司在公告中根本没有披 露收购资金的来源情况,很可能造成收购资金的“暗箱操作”。这一现象不得不 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宇通客车在1999年年报中虚减资产、负债各1. 35亿元, 人们怀疑宇通客车把虚减的资产用于MB0的过桥融资。而宇通客车对于收购资金 的来源没有作任何交待,颇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中国目前的融资环境尚无法满足实施MB0所需的资金。因为:(1)管理层自身的 财力有限。中国长期以来的
7、低工资、低收入使得管理层无法以自身财力收购目标 企业。即使在西方兴旺国家,MBO也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支持。(2)中国债券市 场非常不兴旺,普通企业债券的发行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发行垃圾债券。(3)中 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使管理层收购合法地从银行融资的可能性较小。收购基金特别 是专门的MBO基金还没有开展起来,其它的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保 险公司目前既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介入这种融资业务。因此,如何规范MBO的融资 行为,拓宽MBO的融资渠道,既采用合法的收购行为,又防止金融风险,是一个 值得研究的问题。三、收购价格的公正性问题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层收购是一种市场行为,收购价格由收购者和目标公司进行
8、谈 判来确定,基本能反映股票的市场价值。而在中国,由于股票的非全流通,流通 股与非流通股的价格差异较大,如何公平地确定MBO中股权的转让价格,是收购 的关键所在。从法规上看,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方法对协议收购价格确实定并无明确规 定,而对要约收购中的价格确定那么较为严格(如收购非流通股的价格不得低于每 股净资产),导致了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规避了 30%的要约收购线,均通过协议 收购非流通股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公司的相对控制权。从已实施MBO的上市公司来看,大局部的收购价格低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如粤 美的两次股权转让给美托公司的价格分别为2. 95元和3元,均低于2000年底粤 美的每股净资产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市公司 管理 收购 存在 主要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