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下)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下)2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语(下)2单元教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相识 9 个生字和 2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酷爱。3.了解文章的表达依次,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 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依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打算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爱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
2、,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番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沟通汇报,依据上下文理解词语。迥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显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喧闹、忙乱、喜庆、团聚等初步感受。)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起先
3、,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具体一点。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聚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沟通填表状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看法的相互探讨。4.视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喧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爱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喧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
4、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依次,朗读了自己宠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许多生字新词须要大家专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竞赛。其次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比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2.讲解易错字。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二、深化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依次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打算过年。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打算过年的情景?(腊八,
5、正月十九放年假)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打算过年的段落。(17 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打算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惊慌)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最喜爱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3.过年时。沟通: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喧闹)都是一样喧闹吗?默读思索: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沟通各自的体会,老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聚;元旦:悠然、欢乐;元宵
6、:红火、漂亮。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聚。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情;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聚的氛围。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然、欢乐。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然与欢乐。重点品尝元宵节的气氛。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喧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风光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到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漂亮。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
7、火、漂亮。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喧闹喜庆、快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专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默读课文,独立思索,再小组探讨:课文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读写腊八一段,思索:腊八的活动许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许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假如让你写春节,你准备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板书: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聚 元旦:悠然、欢乐 元
8、宵:红火、漂亮 藏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洁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困难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行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日,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尝,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
9、;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骄傲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有;中国拥有藏戏的骄傲。(二)读课文第三部分,详细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 8 自然段到最终,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详细描写。(8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 816 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详细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 17 和 18 自然
10、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袤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奇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为所欲为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 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 和 18 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 自然段。4师生合读:21 自然段。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探讨: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调? 2沟通、
11、生发:(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很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英勇的传奇。(2)创建奇迹的传奇:一无全部 58 座铁索桥。通过 7 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和善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 58 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调。(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 7 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美的剧种。五、总结 很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
12、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日,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为所欲为等词语和美丽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稳无恙、和谐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
13、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纷繁芜杂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会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
14、读: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匀称 风雨侵蚀 安稳无恙 和谐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盛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沟通,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匀称,雄伟壮丽;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
15、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祥瑞、华蜜、安静;和谐相处;勤俭持家;同等互助 3全班沟通,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索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其次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相互补充。(用料奇妙;造型奇妙;异样坚实。)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 1 米、高 15 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详细的数字,使人精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协商,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老师
16、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谐相处、同等互助等)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美丽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假如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与评比。)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一、干脆引入 先板书课题。引入:新疆和田位于祖国最西北,那里是我们维吾尔族同胞最集中居住的地区。今日
17、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一起读课题。二、印象初读 请把课文翻到 37 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和田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 1大家读得很仔细,我们先来读一组词:撕扯 宁静 边缘 恶劣 大家是否发觉这些词语在组词结构上有怎么的一个特点呢?(你一下子有发觉了,真不简洁,前后两个字都是近义词)2作者比较喜爱这样结构的词语,文章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读: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上面这 4 个词语是写和田当地的环境的,那这 8 个词语写的是跟什么有关呢维吾尔人。维吾尔人他们具有哪些特点呢?请你阅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写出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
18、子,再分别用四字短语来归纳。沟通: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呢? 豪气乐观 酷爱土地 天性爱美(调换一下词语的依次就可以了)能歌善舞(反问:你是通过哪个句子概括出来的?)豁达乐观 3点明:首尾呼应的写法。课文结构特别清晰,大家概括得也很正确,真好!当我们填完这一栏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已经明白了?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懂事情。先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我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沟通:一个汉子在沙尘暴中热情的歌颂,使我惊异进而肃然起敬。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品析对比:同学们概括得真好,一下子就清晰了这件事。那我把这段话改变一下,看看你能不能
19、发觉,与课文有怎样的不同?请自己读一读 a发觉不同。有没有发觉改变:缩减了一句话。b发觉句子特点。大家见过沙尘暴,那就好,那就请你自己轻轻地多读几遍这句话,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是怎样的声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声音出现在你的眼前,你的耳边呢? 这句话它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呢? 拟人、人物动作、神态 用上拟人的方法,就更写出了沙尘暴的巨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c.放在段落中理解作用。请把这句话放在整段话中去读一读,你对这个句子是否有新的理解呢?反衬。能不能说得详细些呢?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与汉子的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进行对比,沙尘暴撕扯与热情激扬
20、的歌声形成反衬。真好,你很会联系上下文,思索特别深刻全面,这样一写呀,就对比写出了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了。3.刚才对这一个句子的比较,我们有了很多收获,我把我们的收获写下来:例: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遮天蔽日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一句子联系全文,作者采纳反衬的写法,写出了对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特殊是撕扯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更写出了维吾尔汉子的这一特点。4.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看来这个句子能不能省去?是的,通过刚才的所学,你知道我们应当如何去更好地去理解观赏一个句子呢? 联系全文:观赏作用、观赏写法、观赏用词 四、自学第 2-7 自然段 1
21、.下面我们来练一练,我把课文第 2-7 自然段中一些有特色的句子统一排列了一下,请拿出作业纸,你能先写出这几句话所采纳的修辞手法吗? 课堂作业:请先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然后选择一句在课文中划出来,最终联系课文对句子进行理解观赏。1.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闻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宁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3.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如同天幕上朵朵艳丽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
22、是美不胜收。( )4.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我观赏的是这句,理解是:学生自学,巡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标上序号。2.沟通(4 位学生)。联系全文,指导点拨,加强补充,加强学生相互评价,自评,并朗读体会。a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闻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酷爱土地的程度。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酷爱土地的钦佩和惊羡。b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宁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作者不但特别精练、形象地写出了
23、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宁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c.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如同天幕上朵朵艳丽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3.请一位同学小结一下,课文为什么要运用了这些比方、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 正是为了更好地写出了维吾尔人身上具有的一个个特点。我们再今后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常常这样去写。五、回来酷爱生活 撕扯 宁静 边缘 恶劣 1.学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和田地处宁静的沙漠边缘,环境恶劣,沙尘暴会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维吾尔人为什么还如此豁达乐观,还常常载歌载舞呢?2
24、.正是对生活的酷爱,齐读 维吾尔人才会具有豪气与乐观 他们酷爱土地的程度才会令人惊羡,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才不会扼杀爱美的天性 才会将歌舞成为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沟通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沟通时做到内容充溢,表达流利。、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爱好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老师打算有关的图片。课时。第一、二课时 (口语交际)一、回顾 课文 ,激发爱好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
25、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小组内沟通:沟通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验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沟通。(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沟通要求:仔细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爱好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性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协商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擅长组织和利用手中
26、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好玩,条理清楚等。)、各组推选代表,打算参与全班沟通。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各组推选代表参与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依次。、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发言人要讲清晰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对某种民风民俗感爱好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评比最佳发言人:共同探讨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楚,看法大方,解答耐性细致;条理清晰,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个民族,疆域广袤,民风民俗特色显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到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阅读国家
27、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会更多的民族风情。其次课时 (习作指导)一、激发习作爱好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颖,有的让我们感到好玩,还有的让我们赞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写肯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 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实行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老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 、自读,仔细修改。、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 、各组举荐或同学自荐沟通观赏优秀习作。、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晰详细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依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集 、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挚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协商起个醒目的题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