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型教学设计.docx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型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论证过程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教学难点:理清论证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是丁肇中1991年 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属于议论文。二、初读理论证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作者这篇演讲要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交流3、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呢?请按照“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结 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第一局部(I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
2、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局部(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 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局部(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 望。三、细读论格物致知1、勾画格物致知的出处和含义。大学。探察物体得到知识2、传统教育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吗?理由是什么?不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 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追问,在讲传统教育的弊端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用、举例、道理为什么举王阳明的例子?因为“他的思想可以
3、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 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传习录在表达“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 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3、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应该怎样格物致知?重视实验精神,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要积极探测;有适当的目标;细致具体的计划。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自己在美国念物理时吃苦头的例子反面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道理论证,正反比照论证。4、“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 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5、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四、当堂训练完成现代文一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阅读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