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docx
《感染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肺结核第二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第三章肝硬化第四章发热待查第五章急性胃肠炎第六章败血症第七章肺部感染第八章肾综合征出血热第九章结核性胸膜炎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o往往伴有肝脏炎症 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9. HBeAg 阴转(HBeAg clearance)既往 HBeAg 阳性的患者 HBeAg 消失。10. HBeAg 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 HBeAg 阳性的患者 HBeAg 消 失、抗HBe出现。11. HBeAg逆
2、转(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 HBeAgo12. 组织学应答(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21分。13. 完全应答(Complete respons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14. 临床治愈(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15. 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 核首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
3、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VI logl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 幅度1108102加1_,但仍然可以 检测到。17. 病毒学应答(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 病毒学突破(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甘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 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 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 一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
4、月两次检测 HBV DNA 均大于 2 000 IU/mLo20. 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 一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21. 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 一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22. 耐药(Drug resistance)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和HB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称为基因型耐药(Genotypic resistance)。体外实验显示抗病毒药物敏感性降低、 并和基因耐药相关,称为表型耐药(Phenotypic r
5、esistance)。针对一种抗病毒药物出 现的耐药突变对另外一种或几种抗病毒药物也出现耐药,称为交叉耐 药(Cross resistance)。至少对两种不同类别的核甘(酸)类似物耐药,称为多药耐 药(multidrug resistance)o二、流行病学和预防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2。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2,3。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
6、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4。由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以及感染HBV人口的老龄化,再加上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近年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所占比例上升5。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说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8。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中国CDC)。HBV主要经血(如不平安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9
7、。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HBVDNA筛查,经 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 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和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平安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 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10。母婴传播主要 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1。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 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
8、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 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工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豆,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 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 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
9、,间隔1个月 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 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 肌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12o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HBIG,剂 量应“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咫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13,14。新生儿在出生12 h 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10o HBV DN
10、A水平是影响 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奥。HBVDNA水平较高(106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 婴传播。近年有研究显示,对这局部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清 中HBVDNA水平降低,提高新生儿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DNA高水平孕妇给予抗病毒药物,以提高新生儿 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具体请参见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一妊娠相关情况处理。对HBsAg 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10咫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四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用仓鼠卵巢细胞(CHO
11、)重 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3针20咫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 CHO重组乙型 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咫)和针次;对3 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圈或3针20咫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咫重组酵 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四, 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耍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 抗-HBs10mlU/mL,可给予加强免疫业。(二)意外暴露后预防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
12、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2。:1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丙氨酸转氨酶(ALT) 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2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抗HBs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2 000IU/mL)、HBeAg持续阳性38、基因型C、合并HCV、HDV或HIV感染),以及环境(酒精和肥胖)35, 39。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5%,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14%35%35。非肝硬化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疾病 临床 诊疗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