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g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获奖科研报告.docx
《PCKg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Kg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获奖科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CKg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获奖科研报告 PCKg;高中历史;研究性备课;实录 1986年舒尔曼首先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被誉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特殊合金、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的重要分水岭。20世纪90年代,科克伦、德鲁特和金(Cochran,DeRuiter & king)等人则强调了主体在认知和理解学科以及教学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将PCK由静态的知识体系修正为动态的探究过程,提出了“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
2、。具体说来,学科教学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PCKg即是教师对这四种知识的综合理解、整合与建构的过程。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基于合作、对话与互动的研究性备课,能体现出教师特有的PCK,激发思维的火花、形成观点的碰撞,是教师建构学科教学认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研究性备课活动为例,分析不同教师PCK的具体表现,试图探讨其积累、形成、转变与发展的途径,为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视角。三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情况见表1。 一、关于学科内容知识 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统领性观念”以及课程和教材的知识
3、。一方面,教师应充分理解高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形成教学决策中的“观念地图”;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对高中历史学科和特定教学主题的课程设计知识,准确定位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选择和开发,为学习过程提供结构化组织和合理呈现的课程资源。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探讨一般应包括: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该主题包含哪些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其中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是什么?本节课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补充或替换素材?等等。 讨论1: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C:我拟定的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与发
4、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其中重点解决“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余知识点相对淡化处理。 教师B:有道理。本课以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演变为编写主线,我认为需整体把握教材,突出“一个主题”(君主专制的加强)、讲好两大问题(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教师A:从课标要求来看,“内阁”和“军机处”两个知识点属于识记层次,“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属于理解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C:我觉得教材叙述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从胡惟庸案可以得出废除丞相制度的缘由,以明太
5、祖决断政务“力不从心”来体会设置内阁的必要性,再由内阁的职能和地位来辨别其与丞相的差异性,依据这样的线索可以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材关于“军机处的设置”就更为清晰了,特别是18页第三自然段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其影响。 教师B:关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本课教材着墨不多,主要是避免和初中教材的简单重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师A:我的疑问有两点如C所说,理清了教材知识,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吗?如B所说,联系了初中知识,学生就疏通了史实与史论间的逻辑关系吗?本单元除第1课介绍的是早期政治制度,其余三课都是围绕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铺陈,这也是本单元的重心所在。第2、3两节课都是从“强化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第4课却对“加强中央集权”避而不谈,并不妥当。我认为需要将“认识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补充进教学内容,这不仅更完整地体现了单元要旨,同时也是对现实的观照。具体来说,首先要用好教材16页的“历史纵横”,理清“废除行省,三司分权”的重要性;其次是引入人民版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如“密折奏事”可以说明清代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清朝的边疆政策”则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C关注到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注意到课标对于不同知识的能级要求;教
7、师B能跳出本课,从单元角度来整体把握,并考虑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但是他们都过分依赖教材,视高中历史课程为静态的事实知识的集合,并未把基座的教师知识转换成基顶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果定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教师A的学科“统领性观念”明显胜出一筹,能够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考虑课程学习者接受的知识,关注学生“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从而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及历史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握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为后续的教学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石。这说明教师对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观念以及蕴含其中的显性与隐性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加深。 二、关于教学策略知识
8、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指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譬喻、类推、举例说明、活动、作业、范例等。教学策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它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呈示形式,通过必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内容。研究性备课中“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学生关于本课题已有的知识与概念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呈现何种特征?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性认知环节是什么?学生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等等。 讨论2:如何指导学生认识“明朝内阁的设置”? 教师C:我的思路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再以PPT呈现该历史概念的知识要素,供学生理解、消化和
9、吸收。具体见表2。 教师A:明朝内阁设置不仅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我们教者提炼教材知识让学生去识记,学生将不求甚解、主要依靠记忆去掌握知识,这是好心办坏事。 教师B:难点知识的掌握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同意A的观点。我认为一要讲清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如“票拟”“批红”是怎么回事;二要讲清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点,使学生明白内阁权力对专制皇权的依附。 教师A:B所说的两点确实很有必要,但不能由教者“讲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不是教者将知识经验直接提供给学生的过程。教者的职责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必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CKg 视角 高中历史 研究 备课 实录 获奖 科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