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
《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乡土资源意识培养”“乡土文化知识建构”“乡土作文思维激活”“乡土作文成果评价”等教学策略,培养儿童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提升和强化儿童的乡土观念,让儿童做一个有“根”的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孩子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面对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让核心素养在农村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
2、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借助广阔的乡土资源开展作文教学,能把儿童的学习与乡土生活、乡土文化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儿童对家乡的热爱,对文明的理解,更能提升和强化儿童的乡土观念,让儿童做一个有“根”的人。 一、“乡土作文教学”的内涵阐释 “乡土”指本乡本土,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乡土作文”指依托本乡本土的文化,抒发爱国爱家情感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乡土作文教学”即乡村教师借助乡土资源,引导儿童描写乡土,记录生活,表达乡情的作文教学方式。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学校开展乡土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乡土作文是农村习作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仅有的每单元
3、一次的习作训练内容倾向于城市化,显得高大上,有许多不适合农村儿童,使得农村孩子对于作文素材的选择捉襟见肘。乡土作文的教学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风民俗、乡村俚语、英雄故事等等,这些素材最接近孩子们的生活,易于被儿童写作所吸收,为农村作文教学改革的实施创造了可能。 教材的编撰是基于当地大环境下进行的,但并不意味着教材拓展内容本身能够适应所有孩子和教学环境。例如教材拓展内容让孩子们学习钢琴,乡村经济发展条件差,整个乡村可能都不存在一架钢琴,如何让孩子们学习?正如上文所述,教材若仅仅关注对于某些“高大上”的器物的追捧,必然會让乡村教学人员捉襟见肘。相反,若是在教材编撰的环节中加入更多的乡土元
4、素,则很容易引发孩子们对教材知识和内容的认同感,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孩子能够从教材中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影子,无疑会极大的激发投入学习的兴趣。 (二)乡土作文是农村儿童鲜活生长的需要。 农村儿童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乡土,生活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还是乡土,乡土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伴随孩子整个的童年。让乡土走进作文,就是让儿童零距离地感受自我生命的色彩,让儿童进行最自然的生命表白,在乡土作文中我们才能听到儿童生命拔节的声音。孩子们接触到内容下笔写就才更加具备感染力,如果让孩子们去刻画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和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必然会让文章失去色彩,无法有效表达孩子个人情感。乡村景致是孩子们看到的、摸得着的东西,是深
5、深刻在孩子们骨子里的东西,即使这部分孩子以后走的再远、飞的再高,仍旧会让这部分孩子在想念起曾经生活过程地方依旧是热泪盈眶。 (三)乡土作文是农村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 “乡土不但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物质性存在,也是中国人寄托情思的精神性存在,即乡土既是地理空间,又是文化空间,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传承文化,就是传承力量,传承自信。乡土自古有之,与我国传承历史时间等同甚至会更长。在漫长的时间积累过程中深深植根于乡土地区的人口在影响乡土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乡土环境的影响。例如我国乡村人口表现出的非常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质朴观念,
6、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劳动人口一张非常鲜明的标签,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三、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的策略 以“乡土资源意识培养、乡土文化知识建构、乡土作文思维激活、乡土作文成果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儿童乡土作文教学策略体系,旨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凭借乡村广阔的素材资源,唤醒儿童的创作意识,激活儿童的创作思维,挖掘儿童内在的学习潜能,促使儿童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培养儿童的乡土资源意识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乡的土地与河流、庄稼与树木、飞禽与走兽、神话与传说都成为他小说中的内容,字里行间都
7、是他对家乡生活的情思,丰富的乡土素材赋予他作品的灵魂。 然而我们的儿童乡土资源意识如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儿童缺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对宝贵的乡土资源常常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坚持做好“三个一”,对培养儿童的乡土资源意识成效显著。即每天一刻钟,聊聊家乡事。利用早读、午写前的一刻钟时间,让孩子轮流上台自由汇报自己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掌故传说、社会发展等等;每周一节课,画画家乡美。家乡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生活物件均可入画,对孩子所画作品进行评比,张贴;每月一展示,抒抒家乡情。展示形式可演可唱、可歌可舞、可写可说在日复一日的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 素养 视阈下 农村 儿童 乡土 作文 教学策略 研究 获奖 科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