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工艺设计说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工艺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工艺设计说明.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键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土方开挖回填一、施工准备(1)工作条件1. 土方开挖1)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施工顺序和护坡措 施,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2)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3)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桩和标准水平桩,开挖线洒白灰,办 理预检手续。4)如果设计基础底部低于地下水位,应提前采取降水措施, 使开挖底部地下水位降至0. 5m以下。5)夜间施工时,应准备好碘灯、鸨灯等照明设施。6)完成技术交底。2、回填工程1)回填前,对地基、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隐蔽验收。2)清理基坑内的杂物和积水。3)中庭和管沟的回填应在上下水管安装完成后进行。4)施工前设置水平标高。在基础槽的边缘钉水平钉,在基
2、础 墙体外表划分层线。5)完成技术交底。2.质量要求钻孔完成后,应做标记以保护钻孔。未经相关工头质检和复 检,不得堵塞、填沙。七、应注意质量问题:1.下雨后不要钻入基土。2、如果钻孔不能进行,应请相关工头妥善调换钻孔。如果必 须钻孔,那么应任意填写锤击数。3.记录和平面图的排列:用彩色铅笔或符号在记录表上区分 不同的锤数孔。4、在钻孔布置图上标明硬孔号或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测 量人员分析处理。8.平安标准施工人员应集中精力施工,锤头人员和钻杆人员要密切配合,防 止事故发生。砖混结构模板一、施工准备(1)工作条件1、打出墙体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办 理预检手续。2、结构柱钢
3、筋绑扎,完成隐蔽检验手续。3、检查结构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的舌灰、挂在钢 筋上的砂浆和柱根处的落地灰。(2)材料要求异型组合钢模板(长 600cm、750cm、900cm 1200cm 1500cm,宽100cm、200cm、300cm),阴阳角模板应平整、干净。(3)主要工具电钻、扳手、钳子、锤子等2.质量要求(1)模板工程模板工程的具体要求见本书独立柱基础工程技术公开实录 的相应局部。三、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准备工作一一支撑结构柱、环梁、板缝模板一 一预检四、操作流程(1)支模前将结构柱、圈梁、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2)结构柱模板1、结构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竹胶合板模板,
4、柱箍采 用50X100方木(如有成套角钢柱箍也可采用)o2、外墙转角局部:外侧用外转角模板和平模板拼装,模板与 墙体连接处宽度不小于50mm。使用50X100方木作为柱箍,并 添加木楔将其楔紧。每根结构柱的箍筋不少于三个。内模用内角 模板和“U”型钢钉固定。在模板与墙体接触局部,加装密封条, 防止漏浆。3、内墙交汇处:与内角模板拼装。先将“U”型加固钉临时 固定,然后调整模板的垂直度。满足要求后,用“U”型加固钉 固定。每侧应有不少于三个钢筋钉。(3)环梁模板1、钢筋绑扎好后,将钢箍穿过砖墙预留孔,在墙体两侧竖立 开槽方木,放置环梁钢模板,用U型夹连接。使用木楔子固定有 缺口的方木和模板。开槽
5、方木支架间距为11.2m。2.检查模板的标高。如果不符合要求,调整缺口方木的角度, 使其符合设计要求。捕获宽度由短条控制。(4)板缝模板1、板缝宽度4cm,底部采用50X50方木(或480 50 钢管)。大于4cm的用竹夹板做底模,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 槽。2、板缝模板采用木板支撑,尽量防止挂杆的方式。在 20X40X2500木条的一端看到一个“V”形开口,用50X50木 条卡住,利用木架的弹力固定板缝模板。每条板缝的支撑不少于 两根。个人。(5)成品保护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时,要防止顶砖被磕碰。2、模板支撑后,保持模具内部清洁,防止砖、石、锯末等杂 物落入。3、保护钢筋不受干扰。(六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砖墙挤压变形:由于砌砖时间短,砂浆强度达不到模板要 求,墙体发生挤压变形。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砂浆的强度试验, 确定合适的模板开始。2、混凝土流动:模板接缝过大;模板与墙体接触面未经处理。 模板支撑前,必须选用钢模板,撤除变形大、界面不平整的模板。 模板与墙体接触的局部贴有密封条,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掉落。3、板缝模板下沉:支撑点选错或支撑点少。砖混结构、结构柱、环梁、板缝等技术交底。根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200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范JGJ3-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
7、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范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一、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结构柱、圈梁、板缝的砖混结构、外砖内 模、外板内模等混凝土浇筑工艺。2.施工准备2. 1材料及王要设备:2. 1. 1水泥:32. 5 - 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 水泥。2. 1.2砂:采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 C30以下时,含泥量不 大于5% o2. 1.3石料:结构柱、环梁粒度:卵石或碎石; 板缝采用0.5-1. 2cm细石,混凝土 C30以下时,含泥量不超过 2%o
8、2. 1.4水:使用无杂质的清水。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混合量由 实验室确定。2. 2工作条件: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与现场使用 的材料一致。2. 2.2模板应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当 模板间隙超过规定时,应将其堵紧,并完成预检程序。2. 2. 3完成钢筋隐蔽检验程序。结构柱、圈梁连接处松散的混凝土和砂浆应清除,模 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2. 2. 5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前,砖墙和木模板应提前适当浇 水,但不能有积水。三、操作流程3. 1工艺流程:操作准备一混凝土搅拌一混凝土运输一混凝土浇筑、振捣一 混凝土养护。3. 2混凝土搅拌:3.2.1 根据实
9、测砂石含水量,调整配比用水量,雨天增加测 水次数。3.2.2 根据搅拌机各盘中各种物料的量和车的重量,分别确 定水泥(散装)、沙子和石料的秤量。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 确保准确测量。测量精度:水泥和外加剂 2%,骨料3%,水 和外加剂土 2%o搅拌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志。3. 2. 3正式混料前,应先试空混料机,方可正式进料混料。1.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按规定量分别称重,加水 量也必须严格计量。1.2.5 投料顺序:一般先浇石料,再浇水泥,再浇沙子,最 后浇水。外加剂在浇注水泥时一起添加。同时加入外加剂和水。1.2.6 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宜少装石料或装料时适当增加 水泥和水的用
10、量。1.2.7 400L自落式搅拌机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一般不小于 1. 5min。3. 2.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班测量两次。4. 3混凝土运输:3. 3.1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自卸车、手推车或铲斗运至浇筑现场。运输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如有离 析,应在浇注现场进行人工二次搅拌。3. 3. 2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至浇筑完成的持续时间,C30 及以下混凝土时,温度高于25 c时不得大于90min ,且不得大 于温度高于C30时大于60分钟3. 4混凝土浇筑和振捣:3.1.1 1在结构柱根部的施工缝处,浇筑前应铺设5cm厚的 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3
11、.1.2 混凝土浇筑方法:用塔吊斗进料时,应将斗放低至 距铁板50-60cm,将混凝土卸到铁板上,然后用混凝土浇注到模 具中。铲。将混凝土卸载到模具中。3.1.3 浇筑混凝土结构柱时,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使其振 动,然后浇筑到混凝土中。应分层浇注、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 60cm o浇注高度不应大于2m。如能保证浇注,可每层浇一次。3.1.4 混凝土振捣:振捣结构柱时,振动棒应尽可能靠近内 壁插入。振捣环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 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使用30那么的小型振捣棒。振动 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的1. 25倍。3.1.5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和外砖墙、
12、外 墙板的防水结构,以免损坏。应由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 或移位;螺栓和拉杆是否松动或脱落;泥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 修。3.1.6 外表平整:环梁板缝各段混凝土振捣后,应立即用木 抹子压实平整。外表不得有松散的混凝土。3. 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应覆盖混凝土并 浇水养护。常温下,每天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d o3. 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四.质量标准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的规定4.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4. 1. 1主控工程1)水泥进场时,应检查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库号、生 产日期等,并重新检查
13、其强度、稳定性等必要的性能指标,其质 量必须符合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o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或水泥出厂已超过三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按照规定重新检验使用。 复查结果。钢筋混凝土:在上部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 含氯水泥。2)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 19等相关环保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外加剂。在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使用含氯外加剂时,混凝土中的总氯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o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
14、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4)混凝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和易性的要 求进行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仍应符合现行相关国 家标准的特殊规定。4. 1.2 一般工程1)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与 混凝土用粉煤灰GB1596等规定。矿物外加剂的含量应通过实 验确定。2)普通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 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 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3)混凝土搅拌应使用饮用水;使用其他水源
15、时,水质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用水标准JGJ63。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开孔识别,其和易性应满 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生产之初应至少保存一套标准维护试样, 作为验证混合比的依据。5)混凝土搅拌前应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材 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4. 2 .混凝土施工工程4. 2. 1主控工程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结构 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现场随机抽取。取样和留 样应符合以下要求:每100盘相同配合比不超过100m3的混凝土;少于100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 连续浇注一次超过1000 3时,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 3
16、取样不少于一次; 同一配合比的每层楼和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套标准养护标本,同一条件下养护标 本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现场随 机取样。对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保存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3)每盘混凝土原料的称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每盘原料称量允许偏差(一)土方开挖质量要求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外加剂+ 2 %粗骨料和细骨料+3 %一、主控工程(1)标高允许偏差(单位:mm)1)桩基、基坑、基槽的允许偏差值为+0、-50o2)开挖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a)手动30;b)机械503)管沟允许偏差值为+
17、0, -50o4)地(路)面基层允许偏差值+0, -50。(2)长宽允许偏差(从设计中心线向两侧测量)(单位:mm)1)桩基、基坑、基槽的允许偏差值为+200、-50o2)开挖场地平整:a)劳动力+300, -100;b)机械 +500, -100:3)管沟允许偏差值为-0, +100o3)坡度:设计要求。2. 一般工程(1)外表平整度(单位:口m)1)桩基、基坑、基沟的允许偏差值为20。2)开挖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a)手动为20b)机械是50水,外加剂 2 %注:A、各类衡器应定期校准,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准, 以保持计量准确;B、下雨或含水率变化明显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频次,及时 调整水
18、量和骨料量。4)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总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 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上层混凝土应在底层混 凝土初凝前浇筑。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 中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4. 2. 2 一般工程1)施工缝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 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区混凝土浇筑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3)混凝土浇筑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 施,并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应覆盖并保持水分;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
19、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于掺有缓凝剂外加 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小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 与拌和用水相同:用塑料片覆盖固化的混凝土,所有外露面应盖紧,塑料片 内应有冷凝水;在混凝土强度到达1. 2N / mm2之前,不要踩踏或安装模板 和支架。注意:A、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要浇水;B、当使用其他种类的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 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Co当混凝土外表不方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抹养护剂;D、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施工技术方案采 取控温措施。4. 3现浇结构外观尺寸偏差检验批4. 3. 1主控工程1
20、)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发生的严重缺陷,建设单位应当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报监(建)工单位批准后处理。处理后的零件应重新检查并接受。2)现浇结构不得出现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部 件,建设单位应当提出技术处理方案,报监(建)工单位批准后 处理。处理后的零件应重新检查并接受。4. 3. 2 一般工程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技术处理方案进行 处理,并重新验收。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工程允许偏差(mm)轴地点根据
21、15独立基金会10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楼层高度W 5m85m10全高(H)H / 1000 和 W 30海拔楼层高度 10全高 30截面尺寸+8,-5电梯井井筒长宽与定位中心线+25 , 0井筒高度(H)垂直度H / 1000 和 W 30外表粗糙度8预埋设施嵌入式零件10嵌入式螺栓5中心线放埋管5预留孔中心线位置15注意:检查轴线和中心线的位置时,应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测量,取较大值。五、成品保护5.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5.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接触钢筋及预埋件,以防位移。5. 3钢筋发生弯曲、位移或跳闸时,应及时调整修理。5. 4地面散落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六、应注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部位 关键 工序 施工工艺 设计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