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复习培优 课时练15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x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复习培优 课时练15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复习培优 课时练15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练15兴旺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 . 2022.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摸底商代已能酿造不同种类的酒,有用稻造的酒,有用黑黍造的酒;股 墟墓葬中,有很多酒器。这反映了商代()A.农业生产力开展B.贵族奢靡的生活C.已经使用铁农具 D.后世作物已具备2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即使没有多少纵向(诸如国家和地方行政资助) 和横向(诸如与其他劳动者的联合)的支持,也可以在封闭的系统内自我扩张。”“自我扩张”是指传统小农 经济()A.看重生产规模的扩大8 .侧重社会分工的加强C.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D.注重精耕细
2、作的落实3. 2022桂林市、崇左市调研右图为成都出土的东汉蓊秧画像砖拓片。画像中左图为前秧,两个农夫 手扶竹杖用脚将杂草踩入泥中:右图为耕作,两农夫高举尖嘴锄,奋力农作。该文物图片可反映()A.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B. 土地所有权属的变化C.铁制农具的普遍推广D.刀耕火种方式的延续4. 2022陕西省商洛市模拟如下图是四川省邛煤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画面底部有一口盐井,其 上井架高耸,两层高的木架上每层站立两人,他们正在利用井架上的滑轮装置,用木桶从井里提取卤水。 井架右侧有一个方形大容器,里面装着卤水。容器和一旁的灶房之间,还有一根管道相连。在灶房里,有 人正在煮卤。该场景反映了东汉蜀地()
3、课时练15兴旺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狂刷小题分层练1. A商代能够酿造不同种类的酒,出现很多酒器,说明粮食产量得到提高,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 力得到开展,应选A项;商代并非只有货族能够饮酒,排除B项;商代农具主要是石质或木制,铁农具是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使用的,排除C项;“已具备”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 D据材料“在封闭的系统内自我扩张”可知,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 足、封闭分散、力量脆弱的特点,为保障农业生产力的开展,只能注重精耕细作,应选D项;小农经济以 一家一户为单位,不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大,排除A项;加强社会分工是指横向联合而不是自我扩张,排除 B项
4、;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精耕细作的一局部,精耕细作还包括耕作技术、灌溉技术、耕作经验等,排除C 项。3. A材料中农夫手扶竹杖踩泥嫄秧、高举尖嘴锄耕作,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表达,应选A项;画 像砖中呈现出的是农业生产的状态,无法表达出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使用的不仅仅是铁 农具还有竹制的竹杖,“普遍推广”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呈现出的是定居生活环境中小农经 济的生产状态,排除D项。4. C据材料“如下图是四川省邛味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东汉制盐的生产 状况,制盐属于手工业,应选C项;图片无法推断技术的领先,排除A项;该场景无法判断是民营手工业 还是官营手工业,排
5、除B项;图片仅是东汉蜀地的制盐场景,不能说明商品经济的开展状况,排除D项。5. C据所学汉代手工业的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实行了盐铁官营的制度,但材料事例说明,尽管如 此,汉朝时私人经营盐铁业仍然大规模开展起来,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开展迅速,应选C项;A项“皆为” 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汉朝时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形同虚设,排除B项;材料所列“蜀地卓 氏”“豪强大家”均为私营手工业者,无法反映官营手工业的规模,排除D项。6. B根据图表内容可知,由唐至北宋秦岭淮河以北户数下降,以南户数增加,说明南方经济得到开 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而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应选B项;材料重在表达南北户数
6、的变化,反 映的是南北经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开展,排除A项;北宋初年北方战争频繁与材料内容 无关,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但主要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排除D项。7. A据材料,宋代客户比例下降,主户相应增多,说明土地过于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自耕农相对 增多,据所学,王安石变法鼓励垦殖、整顿户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对土地兼并具有一定缓 和作用,应选A项;商品经济开展对于农业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会加剧土地兼并,排除 B项;不抑兼并的政策下,客户会相应增多,自耕农减少,排除C项;土地流动加强,更有利于地主和富 商进行兼并土地,排除D项。8. D 根据表格 “1685
7、 年,13 892 400 亩” “1724 年,31 256 100 亩” “ 1766 年,34 396 500 亩” “1812 年,31 304 200亩”等信息可知,清代湖南耕地面积总体呈现增多的趋势,结合所学,湖南多地河滩地区土 地经常淤积,这些地区土地肥沃,人们多以垸田的形式对其开发改造,使得湖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应选D项;根据所学,宋朝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排除A项;根据所学,湖南耕地面积增加无 法反映农业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湖南耕地面积的增加,并未反映是否是因为玉 米的广泛引种而推动的垦荒运动,排除C项。9. B图中主要产粮区集中分布于黄河
8、中卜游地区到长江下游地区,还有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但是 主要分布在黄淮流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的迹象,而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10 史之乱之后,应选B项;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是在北方,而且西北地区应该是主要产粮区,这与示意 图的分布不一致,排除A项;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所以主要产粮区应该分布在长江流域 及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稳定在南方,所以主要产粮区集 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D项。10. A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 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
9、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表达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 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 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11. D根据材料“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 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 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项;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项; 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项。12. D据材料“江夏县金口堤:自金口镇小河口起,至居字号
10、止,编十字号,计长三千六百七十三丈” 及图片可知,在重要堤工地段,绘制者填写了大段文字注记,以记载堤工的分段、长度和管理机构名称, 这说明水利修防管理的优化,应选D项;“根治”说法过于绝*j,排除A项;早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 移就已完成,排除B项;没有比照,不能得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C项。13. D此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文化交流。从材料中在河南、陕西等地墓葬中出土具有长江中下游风 格的西周青铜器可知,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相互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维护周礼的信息,B项排除;西周时期宗法制度是主要的政治制度,并未出现分 崩离析现象,且与材料
11、无关,C项排除。14. D结合题中信息“井田制下” “私田”“三年一换土易居”可知,这些规定表达了国家对国有土 地的统一管理,D项正确。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A项错误,排除;井田制下,诸侯 国的收获物由自己支配,每年诸侯按照规定向周王纳贡,因此不是全部上缴国家,B项错误,排除;小农 经济模式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C项与史料时间不符,排除。15. D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开展屯田,因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縻皆满”,这有利于军 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符合题 意。曹操大力开展屯田,客观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开展,A项
12、错误。电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 也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排除B项。屯出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 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排除C项。16. D根据潘允端的日记记载可知当时存在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田庄生产的产品除自用外,还有一 局部投放市场,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故D项正确。潘允端的口记中有发给“工本”和“工 银”的记载,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存在雇佣关系,但据此并不能推出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的结论,排 除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 A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 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13、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 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 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开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 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绝对。18. C根据材料“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可知,商 代青铜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这反映出当时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江西新干 出土了青铜农具不代表青铜农具最早在此地出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商代的
14、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 .业生产,且精耕细作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排除B项;全国经济重心 在南宋时期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19. D根据材料可知,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工匠制度11 下的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D项正确。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但其他货币也存在流通,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劳动与其他用工方式的比拟,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故B项错 误。由材料和所学可知,民营手工业在此期间得到开展,故C项错误。20. D此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渗透历史解释素养。明 代,交通
15、方式并未发生根本变革,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的产销与加工,与土地制度无关,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货币制度改变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 棉花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反映的是原料产地与加工地区的关系,折射出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 正确。21. C依据材料,韩国为消耗秦人资材,削弱秦国军队,派水工郑国入秦行“疲秦计”,这说明当时 韩国没有对抗秦国的实力,才实施此计策,应选C项;郑国是受韩王指派,并非个人品性奸诈狡猾,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郑国实施“疲秦计”,虽中途败露,但最终修成此渠,未涉及修渠工具,排除B项;郑 国渠在后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问题设置的是
16、反映当时如何,排除D项。22. B据材料“分田劫假” “假少府陂泽”“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及“假田播植”可知,每那么材料 都有“假出”的信息,“假出”即租种田地,因此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为汉代租佃关系的存在,应选B项; 后汉书郑玄传的记载里没有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A项;汉书孙宝传和后汉书郑玄传的记 载里没有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C项;后汉书郑玄传的记载里没有田庄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23. C根据材料钟鼎、斧斤、戈戢、大刃等不同青铜器铜锡成分科学配比表,可知青铜器铸造技术达 到较高水平,应选C项;材料主旨是青铜合金成分表,没有世界其他国家金属冷炼情况,不能说明中国金 属冶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A
17、项;金属冶炼业、陶瓷业、纺织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三大部门,青铜制 造是最重要的手工业行业之一,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工商食官”政策无关,排除D项。24. D据材料“两浙路2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 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可知,宋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冲击了传 统种植粮食作物的自然经济结构,应选D项;材料中无宋代与前代比照,不能说明宋代农业科技开展超越 了前代,排除A项;古代中国农业种植结构仍然以粮食作物为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排除B项;宋代江 浙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排除C项。课时测评提能力1. A “旧田半税
18、,新田不税”的赋税政策可以鼓励人们开垦荒地,激发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 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开展,应选A项;赵氏的做法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实力,但不会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 局面,排除B项;“旧田半税,新田不税”作为一种赋税政策本身无法表达社会纷争的局面,排除C项; “全面崩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 A据上表可知,两汉时期我国的户数和人口虽有增减,但每户平均人数保持在4到6人之间的小 家庭,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小农经济特征明显,应选A项;材料只统计了户口的人数,并没有统计户口 的其他方面,无法说明详尽,排除B项;社会经济迅速开展与东汉初期、后期人口减少不符,排除C项; 材料只提到人口统计,
19、并不涉及税收的对象,排除D项。3. B据材料“多数农民从事小商小贩以末补农”可知,农民从事商业的目的是为了 “补农”, 说明当时农业经营方式是农业与商业相结合,应选B项;汉代重农抑商得到了贯彻执行,排除A项;多数 农民从事小商小贩是为了 “以末补农”,不会出现社会奢侈浪费风气,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农与商,并 没有表达出四民结构趋于稳定,排除D项。4. C据材料“皆复还归编户(非编户不纳粮交税),及僧寺所占民田,悉数归还,租调年增”可知, 南北朝末期通过大规模灭佛,恢复农业人口促进生产,以保证国家税收,从本质上说明当时社会上不同力 量对劳动力的争夺日趋激烈,应选C项;儒学正统思想得以重新确立.是
20、在北宋理学确立之后,排除A项; 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排除B项;灭佛运动的结果是劳动者暂时12 脱离了对寺院的依附,但又不得不依附于世俗的封建地主,排除D项。5. D由题干可知,宋代富民岁末需要给租种其土地的佃户充分的照顾,否那么佃户不满就会自由离去, 结合所学,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由,由此可看出佃农对地主的封 建隶属关系削弱,应选D项;农民本来就有人身自由,排除A项;官员奏章只是陈述了当时民间的租佃情 况,未反映政府的应对措施,无法表达政府重视民生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农业经济的开展概 况,未表达政府对基层的管理,
21、且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6. A依据材料,秦朝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如果考查时被评为下等,要惩罚工师、 丞、曹长,如果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那么加倍惩罚,这有利于约束工师T匠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产品的质量, 应选A项;抑商政策指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一般针对的是民营手工业,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官营手工 业的管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手工业产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未涉及手工业者在社会上的地位, 排除C项;材料反映对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进行年度考核评比,如果被评为下等那么会进行处分,并不能说明 经济法律的严苛,排除D项。7. B基层管理,与材料中“负责行业内部事务、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相
22、符,应选B项;材料中“交 纳税收、组织应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未涉及竞争,排除A项;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开展,大 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但材料中“交纳税收、组织应役,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协调”未涉及推动商 品经济,排除C项;“与其他行业的协调”主要是协作,不等于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排除D项。8. A据材料“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 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那么两社助之” 可知,“锄社”对农户进行劝诫,遇凶丧之家组织相助,两社之间还可互助,表达了管理职能多样化,故 选A项;据材料“锄社”是“一
23、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可知,“锄社”反映的是农业经济,排 除B项;“锄社”是农业组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开展而非商品经济的开展,排除C项:据材料“政府将 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可知,“锄社”是北方的地方组织,排除D项。9. A据材料“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可知,定额租对地主有利,对租地 农民不利,然而“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即地主主导租地方式,说明徽州人地矛 盾较为突出,地少人多,应选A项;租地方式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 除C项;定额租制对租地农民不利,不利于缓和冲突,排除D项。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复习培优 课时练15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23 年高 历史 复习 第一 部分 高频 考点 课时 15 发达 古代 农业 手工业 进步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227158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