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物致知老子四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彰:明辨是非几:接近复:重复括:击破彰:明辨是非几:接近复:重复括:击破A.自是者不彰B.常于几成而败之 C.复众人之所过D.吾为其无用而措之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复”是动词,弥补、补救;句子译为:补救众人犯下的过失。应选C。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 C.坎坎伐檀兮D.
2、平伐其功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 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 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句中的“伐”是动词,夸耀。A项,“伐”是名词,功劳,功业。句意: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B项,“伐”是动词,讨伐,攻打。句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C项,“伐”是动词,砍伐。句意:砍伐檀树声坎坎啊。D项,“伐”是动词,夸耀。句意: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
3、。应选D。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济潞统吾为其无用而搭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格物致知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僧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 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僧就是老子,也有 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 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
4、傅,因此,李氏就定居 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 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 自然会归于“正”。三、情景默写.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以提高自身修养。 (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开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的 结果。(4)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 “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答案】(1)知
5、人者智,自知者明(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 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 重点字词的写法:智、毫末、几成。四、语言表达.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对老子的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借鉴文段的表达特色,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6、格物致知【答案】老子的这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但我认为有失偏颇。一个碗或茶盅中间 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局部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局部起了房子的作 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把“无”作为主要的 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 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 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
7、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 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 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 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局部,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 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 “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局部之间的 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
8、;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 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 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 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局部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 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局部,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 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 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点睛】老子的辩证思想:老
9、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拟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 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外表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 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 开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那么老,“兵强那么灭”。同时,事物的开展、事物 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格物致知【答案
10、】c【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从事;第二个是动词,认为。C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在,从。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指“的人”;第二个放在主语之后,与后面的“也” 一起表判断。应选C。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凿户牖以为室 B.企者不立C.故有道者不处 D.自见者不明A.凿户牖以为室 B.企者不立C.故有道者不处 D.自见者不明
11、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不学礼储无以立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在明明德【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 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 求,如此题“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 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两个“以为”均为“把作为”。B项,前者,长久站立/后者,立身于社会。C项,前者,为,做/后者,据有,享有。D项,前者,明察/后者,彰明。应选A。5.以下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 他主张人要以
12、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局部;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辆和车毂的直条。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本文“五石之 瓠”中的“瓠”指葫芦。【答案】B格物致知【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13、、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 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老子又名南华经”错误,庄子又称南华经,老子又称道德经。应选B。6.以下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
14、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 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拟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 正误。A项,“老子,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老字应是道家学派。应选Ao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
15、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格物致知(老子第三十三章).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C.蜒埴以为器蜒:揉和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8 .对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B.前后相随,恒也C.跨者不行D.不失其所者久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B.前后相随,恒也C.跨者不行D.
16、不失其所者久为:动词,是也:语气词,表判断者:代词,的人其:指示代词,那些.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 “无”, “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5.1 同步 习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