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监局: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及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证监局: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及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证监局: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及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北京证监局: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及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 2020 年年报审计已拉开帷幕,为做好年报监管相关工作,北京证监局发布两期北京辖区会计师事务所 2019 年度审计执业情况分析报告专刊,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辖区证券审计执业情况。本文篇幅有限,我们仅节选了其中“非标审计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问题分析”、“辖区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三个话题。非标审计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1.总体问题分析 一是针对相同或相近事项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不统一
2、。针对类似事项,不同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审计意见类型区别较大,如上市公司可能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不同事务所出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有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等。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形成审计意见的考虑,分析结论的适当性。二是专项说明未满足14 号文要求。为规范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及涉及事项的信息披露,证监会于 2018 年发布了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4 号非标准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时,出具专项说明。该专项说明便于投资者理解审计意见的适当性。但目前披露的专项说明大部分仅重复审计意见中已经披露事项以及审计准
3、则规定,未提供有用信息。2.包含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意见的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北京辖区事务所出具的161份2019年财务报表非标审计意见中,60 份带有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占比 37.27%,其中涉及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的无保留意见 34 份、带强调事项段且同时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的无保留意见 5 份,以及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的保留意见 21 份。一是以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的无保留意见替代保留意见。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审计意见中提及了财务报表中多项事项,认为其表明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不
4、确定性,但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中并未披露可能导致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针对这些事项或情况的应对计划以及与重大不确定性相关说明。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4 号持续经营相关规定,可能需出具保留意见。二是持续经营假设是否适当以及是否导致无法表示意见存疑。如某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了如重整失败存在破产风险,但公司并未给出未来 12 个月能够化解债务危机持续经营的具体应对计划,审计意见及专项说明也未说明其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以支持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理由。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4 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2 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保留意见相关规定,如果注册
5、会计师因此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能需要考虑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一是混淆强调事项段和与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根据审计准则规定,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不再作为一种强调事项,而要求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部分予以强调。个别注册会计师对新准则理解不透彻,混淆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和强调事项段。二是过于广泛地使用强调事项段。如某公司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说明,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为正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股东净利润为负数。该事项按照年报披露规定,在上市公司年报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6、、非经常性损益表等处均已明确体现上述净利润情况,简单说明该事实是否有必要增加强调事项段值得商榷。过于广泛使用强调事项段,可能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对强调事项所作沟通的有效性。三是未按照准则规定进行索引。部分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未说明相关财务报表附注的索引,不利于阅读者查阅财务报表对应项目及交易背景信息。审计准则规定,应明确提及被强调事项以及相关披露的位置,以便能够在财务报表中找到对该事项的详细描述。强调事项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段应当仅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信息。四是强调事项段的恰当性存疑。强调事项段的前提是注册会计师已经对相
7、关事项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认为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和列报,该事项并不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实务中,个别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仅说明公司因特定事项可能面临损失,存在不确定性,而并未说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已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考虑相关资产的减值或预提相关负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和列报是否恰当不明确,相关事项是否影响审计意见存疑。4.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一是未恰当考虑上年度非无保留意见影响。如某公司 2018 年保留事项为由于存在系统缺陷,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认两个子公司资产负债或相关收入等金额的准确性。相关子公司于 2019 年处置,因此公司认为导致 20
8、18 年度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事项已消除,审计师对 2019 年财务报表出具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未恰当考虑上年非标审计意见相关事项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审计意见的适当性。二是意见描述不清晰,审计意见适当性存疑。如某公司 2019 年形成保留意见的基础中包含多个事项,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子公司内控未有效运行等。审计意见描述混乱,与公司披露存在不符之处,也未说明潜在错报是否具有广泛性,审计意见是否适当存疑。5.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问题分析 一是导致无法表示意见事项的性质判断不适当。如在某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子公司停止经营、部分资产被查封且部分已被债权人拍卖
9、等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表述为无法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的合理性。二是无法表示意见适当性存疑。如某公司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中涉及多个事项,其中包括公司向控股股东转让全资子公司股权但未能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控股股东未按合同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且剩余款项的支付存在不确定性。该子公司净资产超上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市公司合并净资产一半,注册会计师在无法表示意见中明确描述为子公司的出表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未考虑该事项的影响是否重大且广泛,审计意见是否适当存疑。辖区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问题 辖区 20
10、18 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上市公司 39 家,其余披露年报的 304 家公司于 2019 年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由于多数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已于 2018 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我们主要对 291 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对财务报表影响,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除个别公司外,辖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整体影响不重大。201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均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综合收益等,不调整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对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的公司 155 家,占比 53%,调整比例在-31.51%至 86.26%之间,平均值为
11、0.89%。其中,269 家公司未分配利润调整比例在5%以内,占比约 92%。2019 年报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后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净计提的公司242家,净计提金额占利润总额比例的平均值约为36.63%,中位数为 5.30%,其中,净计提占比在零至 10%之间的公司最多,涉及128 家,占比 53%;净计提占比在10%至 30%之间的公司次之,涉及49 家,占比 20%。信用减值损失为净转回的公司 49 家,净转回金额占利润总额比例的平均值约为34.04%,中位数为1.95%,其中,净转回占比在零至 5%之间的公司最多,涉及 32 家、占比 65%。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占信用减值损失比例均值约为
12、47%,中位数为 89%,比例在80%到 100%之间的公司 111 家、占比约 38%,其中 14 家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全部为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应收账款期末减值准备比例均值约 13.15%,较期初均值上升了 0.85 个百分点,该比例在 15%以内的公司 206 家,占比约 71%。(一)分类和终止确认问题 1.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分类不当,尤其是对拟转让和保理的应收账款考虑可能不足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一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存在应收款项融资的公司118家、占比40.55%,其中,全部为应收票据的公司112家
13、、同时存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公司仅 4 家、未披露明细 2 家,相比应收票据贴现融资,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融资考虑可能不足。另一方面,17 家公司存在已转移且终止确认的应收账款,114 家公司存在已背书或贴现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但仍将所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可能存在金融资产分类不恰当的问题。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列报有误 个别上市公司在应收账款附注披露了与终止确认应收账款相关的损益,但利润表“投资收益”下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仍为零,相关损益列报可能有误。(二)减值问题 1.预期信用损失计提范围不完整 针对部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
14、收款中的应收关联方往来款,风险较高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重大的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对外财务担保合同等,未计提预期信用损失。2.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不当 一是个别上市公司对其他应收款未按三阶段减值模型计量预期信用损失,而是错误地运用了简化模型;二是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参数与原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参数基本相同,可能未恰当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三是部分上市公司对于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划分不正确,没有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以及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笼统地将信用减值都划分为第一阶段。(三)计量和披露问题 1.未对应收款项融资进行公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证监局 审计报告 常见问题 分析 上市公司 首次 执行 金融工具 准则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