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202205181112.docx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202205181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20220518111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1 .由于明清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遂使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 革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历史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人张献忠式大屠杀的悲惨
2、循环当中。这说明明清 时期A.社会转型的异常艰难B.人地矛盾是影响社会开展的首要因素C.技术变革的迫切需要D.人口膨胀是阻碍经济开展的根本因素2 .如表为清代江南地区竹枝词(摘录)。由此可见竹枝词出处“持筐拾穗聚儿童,蚱螭纷飞四野中”田家四时竹枝百首“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黄溪竹枝词“少小鱼娃能打浆,银鱼;黄载不管钱”梁溪竹枝词“小小当坤学数钱,挽郎下马接郎鞭”姑苏竹枝词A.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B.江南地区尤为注重儿童教育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精英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开展3 .明成祖时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L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
3、的书籍8000多种。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合计 映出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海禁政策的影响,排除A; B项只是材 料的一个局部,不全面,排除B;材料没有表达白银问题,排除C。11. A【详解】材料表达的是明清时期,受到当时社会文教风气开展的影响,苏州地区生产的各类产品十分精美, 生产技艺与文化审美交相辉映,A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苏州富甲天下的结论,B排除;CD说法过于 绝对,排除。应选A。12. D【详解】由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儒生如果能够在治学的同时兼做商业并且“心体无累”,那么这也不会阻 碍其“为圣为贤”,这在一定程度上成认了儒生从事商业经营
4、的合理性,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 济开展的要求,应选D项;材料并未反映对人性的认知,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专制统治的 开展,故排除B项;王阳明的学说依然强调治学为首务,这一理论只是冲击了儒学的义利观,并未 否认儒学的义利观,故排除C项。13. D【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整体来看,外国来广东的商船数量和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明显增加,这说明外国 商人需要中国市场,外商对华市场需要增强,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至嘉庆时期并未 开放海禁,A项错误;数据反映出的商船数量的增加、关税收入的增加,但不代表清政府官方贸易 兴盛,因为官方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广大作为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具
5、有优越条 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广东对外贸易开展的条件,C项错误。14. D【详解】材料“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赞商人出本”表达的是商业资本对产业经营的影响,D正确; 材料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无关,A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耕织别离,传统纺织业的衰败,材 料未涉及,B排除;出现雇佣关系只是局部地区,C排除。应选D。15. A【详解】明朝推行的官方经济政策有“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故A正确;商帮是在明朝 开始出现,但商业市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错误;北宋时已经设榷场与契丹、党项等民族 政权进行互市贸易,而非始于明代,故C错误;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纺织业等行业
6、中已 经出现,但开展缓慢,而非迅速,故D错误。16. 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对清朝的态度从敌对到认可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后来“用清年号,称康 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员交往等,反映出黄宗羲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c项正确;黄宗 羲在康熙十八年后才开始用清年号,可见其政治立场的坚定,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清朝政府的 行为,排除B;清初实行文化专制,排除D。17. (1)信息一: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 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信息二: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 设枢密院掌
7、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信息三: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 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信息四: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开展, 城市经济繁荣。(2)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 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 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
8、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 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 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详解】(1)信息一:根据“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 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可得出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 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信息二:根据“乃是参 知政事范仲淹”得出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 皇权,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信息三:根据“
9、清 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 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可得出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 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信息四:根据“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 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可得出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 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开展,城市经济繁荣。(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 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10、。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 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一 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 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18. (1)甘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甘薯产量高,容易种植,味道甘美,传入中国的过程艰难。 (2)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解决了明清时期的饥荒,促进了清朝的人口增长。【详解】(1)确认史实:根据材料“明万历间,间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发现朱薯价格极
11、贱,并且极易引 种”“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辄食土产日薯者,味甘 美”和所学知识可知,甘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甘薯产量高,容易种植,味道甘美,传入中 国的过程艰难。(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中国的人地矛盾、新航路开辟、有识之士的努力等角度进 行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口增加及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 进行分析即可。19. (1)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重在防火;藏书厚今薄古,重视当代著作;收藏官书等内部 珍贵资料;为防止藏书的散失,订立严格的族规。(2)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其建筑成
12、为古代藏书楼建筑的典范。【详解】(1)根据材料“意在防火”可得出建筑设计重在防火;根据材料“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 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也绝非轻易可得”可得出收藏官书等内部珍贵资料;根据材料 “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等信息可知,范钦藏书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为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 规”可得出为防止藏书的散失,订立严格的族规。(2)根据材料“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可知,范钦藏书楼收集古代典籍, 有利于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根据材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 产等珍贵资料
13、”可得出是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根据材料“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 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可得出其建筑成为古代藏书楼建筑的典范。20. (1)特点:应对措施多元化;注重生产、调配、消费各环节共同发力;注重政府力量与民间力 量相结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推进。(2)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开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挤占粮食种植 面积:地区间粮食调剂的渠道不畅;不合理的粮食消费。英国:工业开展和人口大幅增加;圈地运动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环境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 降;法国的大陆封锁,粮食进口受到阻。【详解】(1)特点:根据“清政府放松了对
14、人口迁移的限制,允许人多地少的百姓到古北口、关外等地区垦 荒;以行政力量进行地区间的粮食调剂,还积极鼓励粮商从中发挥作用;在禁止粮食外运的同时, 鼓励粮食进口;限制非粮食作物的种植;禁止酿酒等耗粮现象;倡导节俭精神”可知清政府的应 对措施多元化;同时注重生产、调配、消费各环节共同发力;注重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结合;行 政命令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推进。(2)中国:根据“人口增长过快是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 尖锐;同时商品经济开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挤占粮食种植面积;地区间粮食调剂的渠道不 畅;不合理的粮食消费等都导致中国的粮食问题。英国:根
15、据“随着工业的开展和人口的大幅增加, 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英国逐渐从粮食 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得出工业开展和人口大幅增加;圈地运动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环境 污染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根据“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使英国粮食进口变得更加困难,不得 不更多的依靠本国生产粮食”得出法国的大陆封锁,粮食进口受到阻。近8万卷,3.6万册。这说明A.朝廷旨在彰显以文治国方针B.文化开展源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明清时崇尚文化的气氛浓厚D.国家力量推动大型典籍的整理.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从明代后期以至清朝的乾、嘉之际,中国帆船纵横东西二洋,川行于远东 海域
16、的各大商埠和港口,贩洋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贸易往来和竞争的对象更扩大 至当时相继东来的列强荷兰和英国,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A.说明天朝体制渐趋解体B.得益于朝野掀起的商战浪潮C.有助于入超格局的逆转D.反映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4 .据吴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盛泽(镇)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 织轻耕”。这说明该地区A.经济理念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章太炎将考据学的兴起视为清代严酷政治压迫的产物;侯外庐等人那么援引马克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同步 训练 15 明至请 中叶 经济 文化 解析 202205181112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227332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