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解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总分值120分,用时150分钟。考前须知:L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3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 .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知识运用(1
2、0分,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莅临(11) *B.热忱(chen)C.校对(尚0)D.纤维(xian)【答案】D驰骋(cheng) 宽宥(ydu) 绰号(chud) 缄默(jian)花团锦簇(zu)刨根问底(pao)忍俊不禁(jin)*间不容发(fa)*拈轻怕重(nian)锲而不舍(qi)坦荡如砥(di)*诲人不倦(hui)【详解】A.花团锦簇(zi) (cu);B.锲而不舍(ql) (qie);C.忍俊不禁(jin)(jin);应选Do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遨游娴熟和颜悦色因地治D.聪颖鼎盛穿流不息取义成B.遨游娴熟和颜悦色因地
3、治D.聪颖鼎盛穿流不息取义成A.朗润矜持见义思迁家喻户晓宜C.斟酌荣膺人情世故相辅相成仁【答案】c【解析】【详解】A.见义思迁见异思迁;(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13 .联系全文,指出第段中的“三个度”是、o.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4 .阅读第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15 .文章第段中“着陆轻功”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13.速度 .温度 .精度.作比拟、列数字。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
4、整,压缩操作时间。 15.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依 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翻开降落伞;着陆瞬间开启 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16 .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特点,突出着陆点的精 确。【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依据第段“神舟飞船在轨 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段“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 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表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第段“此外,为使 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
5、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可知,第段中的“三个 度”指的是:速度、温度和精度。【14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 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 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段中,”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 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行比拟,运用了作比拟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此次快速返回依 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 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
6、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 个飞行圈次”,列举了 “11个” “5个”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 作时间。【1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阅读文章第段内容后概括作答。结合“那就是返回前由 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可概括 为: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结合“返回舱具有 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可概括为:返回舱进 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结合“返回
7、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翻开 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可概括为: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翻开降落伞;结合“着 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可概括 为: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16题详解】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科普小品文一般来说,语言上生动又严谨,通俗又科 学是它的主要特点。文章第段语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 备了一套着陆轻功”,运用“着陆轻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结合“首先是返回 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 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
8、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 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 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可知,语 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着陆地点的精确和平安的特点。(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一何:多么 罹:遭受。凝寒:严寒。17 .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18 .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
9、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7.“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 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18 .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 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 弟。【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 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 一词 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 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
10、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 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 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 人。(五)比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囊衣炉
11、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乙】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杼。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 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那么老僧怀远才包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澄波:人名。霞裳:人名。对秤(ping):对坐下棋。参错:杂乱不齐。 怀远:人名。19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是:(2)拥鑫衣炉火拥:(3)僧澄波善弈弈:
12、(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曳:20 .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22 .请你从感官角度,比拟【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23 .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 对象及其特点。【答案】19.这 .抱,持,这里是穿着.下棋 .拖,拖拉.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20 . (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 再次响亮地响起。21 .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22 .湖心亭看雪写
13、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 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 “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是:代词,这。(2) “拥鑫衣炉火”的句意是: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 着。(3) “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师擅长下棋。弈:下棋。*(4) “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曳:拖, 拖拉。【2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
14、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 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不图观瀑之娱 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 功劳实在大啊!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21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 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复(再)
15、、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2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写景角度的分析。从“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甲】文写景 侧重于视觉角度;从“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 来者,那么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 化”可以看出,【乙】文写景侧重于从听觉角度。【23题详解】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甲】文 “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
16、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时采用白描和比照手法,寥寥几笔,就勾 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写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从【乙】文于是水声、 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可知,乙文主要从游人的感 受角度写飞泉亭,突出了坐在飞泉亭上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单独前往 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 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
17、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 了。【乙】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 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 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 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 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题2分).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局部。班级开展以“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 合以下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材料一】2月4日,
18、立春,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帷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 迟”,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 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 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材料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 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创造”,被列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目录。中国
19、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1)任务一:阅读材料一展开联想,当“冬奥”遇上“立春”寄寓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 望?(2)任务二:阅读材料二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3)任务三:结合三那么材料,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心灵,联系实际,我们青少年能够做 些什么?【答案】(1)例如:新的一年,我们全国人民无法齐聚在北京,但随着冬奥会开始,我们的 心将和北京冬奥连在一起,以后的未来将随着立春的开始一样充满生机,团结在一起将会是 照亮未来的明灯,奥林匹克的火炬,将会变成希望与未来的火炬。(2)例如:“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 关实践活动的重
20、要组成局部。(3)例如:青少年要传承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 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阅读联想,答案不唯一,围绕“冬奥遇上立春寄寓的美好愿望”阐述即 可。例如:“冬奥”开幕式上,“立春”时生机旺盛的小草轻轻的拂动,新鲜有活力的绿色, 让我们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满满,充满生机勃勃的希望。【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探究能力。结合“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分析,指导农民在清明节气前后,种瓜 果和豆类。“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指导农民在秋分节气播种小麦。“小雪 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指导农民把雪扫到
21、麦田里,给小麦盖被子。据此分析,这些谚 语都是指导农事。说明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 万户的衣食住行。【小问3详解】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把握。结合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分析,二十四节气是 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青少年要传承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结合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 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分析,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 法、音律、养生的智慧。结合材料三“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
22、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分析,把中国节气文化 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五、写作(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长大了,乡愁是一块小小的屏幕,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数字时代的乡愁)小小的邮票,诉说着对故乡母亲的眷念;窄窄的船票,承载着对家乡新娘的牵挂 时光荏苒,如今,人们的乡愁在一块小小的屏幕间传递。请你结合材料,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讲述经历, 可抒发真情,可展开议论。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 数不少于600字。(1)命题作文:在这头,在那头(2)半命题作文:和我隔屏相守【答
23、案】例文一:在这头,在那头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印在我的记忆中,甚至隔着千山万水我都能闻到故乡泥土那淡淡的 清香,闭上眼,我像醉了一样,让思绪飘回到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的故乡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平凡而又美丽的小村庄。我的童年是在故乡度过的,留 下了满满的回忆。春天的时候,故乡的田野是那么的迷人,一望无际的麦田被城里的表哥称为韭菜园, 直到现在想起来还笑。五颜六色的野花各具形态,无处不在的长在田间地头,金黄的油菜 花丛里少不了我们扮鬼脸的姿态。香椿芽刚长出来就被摘,邻居家的槐花我们也没少采。夏天的时候,和儿时的伙伴们在故乡的池塘边捉鱼,脱掉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挽起 用蓝色布做的裤管,两只眼睛盯着池塘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2 湖北省 恩施 中考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