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总】(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2、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 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
2、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 人类,应该去()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5、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A.商朝B.西汉C.隋朝D.唐朝6、“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唐太宗经常( )A.戒奢从简B.轻徭薄赋 C.虚心纳谏 D.
3、自我反思7、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 品。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8、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借机轮流把持朝政的是()A.太尉与丞相B.御史大夫与刺史C.外戚与宦官D.诸侯王与太后9、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粗,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10、(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
4、宗视为“明 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A.魏征B.宋璟C.房玄龄 D.杜如晦11、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1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请问这一伟大工程的中心是()A.扬州B.余杭C.洛阳D.干B沟13、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 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4、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
5、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15、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16、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17、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一 “国耻”是指()18、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
6、D.蒙古灭南宋“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 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A.秦始皇A.秦始皇C.汉武帝D.唐太宗19、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A. 青瓷A. 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20、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治国举措的主要共同之处是()A.重用人才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21、如果把“锦衣卫”、2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A.专制统治的加强B
7、. 特务统治的强化C. 经济控制的嘉庆CI. 经济控制的嘉庆D. 思想控制的加强2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23、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资料, 请你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郃户部礼部皇帝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鉴真像步辇图曲辕犁A.早期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B.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4、东
8、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玄奘B.鉴真C.郑成功D.郑和25、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以 推广使用。唐代以来,耕犁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下列农具与此变化有关的是()耦犁曲辕犁楼车D.筒车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1)材料一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是 孝文帝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有
9、什么 积极意义?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2)材料二中的“中华” “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 怎样的民族政策?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 个少数民族的祖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 权,唐朝灭亡。材料二: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 利,被以后的历代沿用。材料三:他下
10、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 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 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1)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一位节度使” 指的是谁?(2)材料二、三中的“他”都指的是哪位宋朝皇帝?他设置了哪一个官职“以 分知州的权利” ?(3)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4) 材料二、三中皇帝的做法有何影响?3、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 如图中A、B两国分别是。公元7世纪,A国为应对外族入侵采取了怎样 的措施? B国受先进文化影响所进行的改革是什么?(2)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
11、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对 外政策给唐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3)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D2、D3、B4、D5、D6、C7、D8、C9、A10、A11、A12、C13、D14、D15、B16、B17、A18、C19、D20、A21、A22、A23、D24、B25、B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鲜卑族;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促进了民族交 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 “中华”:中原汉族;“夷狄”:周边少数民族;民族政策:开明、平等 的民族政策;形式:和亲,会盟;藏族。2、(1)安史之乱。朱温。(2)宋太祖。通判。(3)转运使(4)把中央集权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一点即可)3、(1) A:拜占庭帝国(答东罗马帝国或拂秣亦可)B:日本。A国: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B 国:大化改新。(答具体措施亦可)(2) 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 等。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 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等。(3)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