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改.docx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改1试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同,当直流电源的正极加于二极管的阳极而负极与阴极联接时, 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大。一、 试验目的 1. 驾驭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 性的测量方法。2. 学习直读式仪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运用方法。二、 试验说明 电阻性元件的特性可用其端电压 U 与通过它的电源 I 之间 的函数关系来表示,这种 U 与 I 的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关系。假如将这种关系表示在 UI 平面上,则称为伏安特性曲线。1 .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 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就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如图 1 - 1 所
2、示。由图可知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 双向性,全部线性电阻元件都具有这种特性。() U s 鞋 U U s 一 (a )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它的阻值随电流的 改变而改变,电压、电流不听从欧姆定律。半导体二极管的电 路符号用一一表示,其伏安特性如图 1 - 2 所示。由图可见,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着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 ( b ) 图 1 - 3 2 •电压源 能保持其端电压为恒定值且内部没有能量损失的电压源称 为志向电压源。志向电压源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 所示。志向电压源事实上是存在的,实际电压源总具有肯定的能 量损失,这种实
3、际电压源可以用志向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 来作为模型(见图1 - 3b )。其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3( a)2U U s IR s 式中电阻 R s 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上式的关系曲线如图 1 - 3b 所示。明显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 其特性越接近志向电压源。试验箱内直流稳压电源的内阻很小,当通过的电流在规定的范 围内改变时,可以近似地当作志向电压源来处理。T 1 2图 1 - 4 3 •电压、电流的测量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 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不是零。所以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肯定的方 法误差。例如在测量图 1 - 4 中的 R 支路的电流和电压时
4、,电压表在 线路中的连接方法有两种可供选择。如图中的 1 1 /点和 2 2 /点,在 1 1 /点时,电流表的读数为流过 R 的电流值,而电 压表的读数不仅含有 R 上的电压降,而且含有电流表内阻上的 电压降,因此电压表的读数较实际值为在,当电压表在 2 2 / 处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R 上的电压降,而电流表的读数除含有 电阻 R 的电流外还含有流过电压表的电流值,因此电流表的读 数较实际值为大。自不待言,当 R 的阻值比电流表的内阻大得多时,电压表 宜接在 1 1 /处,当电压表的内阻比 R 的阻值大得多时则电压 表的测量位置应选择在 2 2 /处。实际测量时,某一支路的电 阻经常是未知的
5、,因此,电压表的位置可以用下面方法选定:先分别在 1 1 /和 2 2 /两处试一试,假如这两种接法电压表 的读数差别很小,甚至无差别,即可接在 1 1 /处。假如两种 接法电流表的读数差别很小或无甚区分,则电压表接于 1 1 处或 2 2 /处均可。三、仪器设备 1 •电路分析试验箱 一台 2 .直流毫安表 一只 3 、数字万用表 一只图 1 5 四、试验内容与步骤 1. 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按图 1 5 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接入直流稳压电源, 调整输出电压依次为表 1 1 中所列数值,并将测量所得对应的 电流值记录于表 1 1 中。表 1 1 U ( V )6 9 12
6、15 18 I ( mA ) 2. 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选用 2CK 型一般半导体二极管作为被测元件, 试验线路如3图 1 - 6 ( a ) (b) 所示。图中电阻 R 为限流电阻,用以爱护二极 管。在测二极管反向特性时,由于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很大,流 过它的电流很小,电流表应选用直流微安档。图 1 - 6 1) 正向特性 按图 1-6(a) 接线,经检查无误后,开启直流稳压源,调整输出 电压,使电流表读数分别为表 1-2 中的数值,对于每一个电流 值测量出对应的电压值,记入表 1-2 中,为了便于作图在曲线 部位可适当多取几个点。表 1-20 1 nA 10 nA 100 出 A 3
7、20 30 40 刊- 30 表 1-3 中。3 .测定志向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试验采纳直流稳压电源作为志向电压源,因其内阻在和外电 路电阻相比可以忽视不计的状况下, 其输出电压基本维持不变, 可以把直流稳压电源视为志向电压源,按图 1-7 接线,其中 Ri=1K Q 为限流电阻, R 2 作为稳压电源的负载。接入直流稳压电源,并调整输出电压 E=27V ,由大到小变更电 阻 R 2 的阻值,使其分别等于 6K 、 5K 、 4K 、 3K 、 2K 、 1K ,将 相应的电压、电流数值记入表 1-4 中。表 1 4 R 2 ( Q ) 6K 5K 4K 3K 2K 1K U(V) I(mA)
8、表 1 3 U(V) 4 6 10 15 20 1( g A)2) 反向特性 按图 1-6(b) 接线,经检查无误后,接入直流稳压源,调整输 出电压为表 1-3中所列数值,并将测量所得相应的电流值记入4. 定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首先选取一个 51 Q 的电阻,作为直流稳压电源的内阻与稳 压电源串联组成一个实际电压源模型,其试验线路如图 1-8 所 示。其中负载电阻取 620 Q 、 510 Q 、 390 Q 、 300 Q 、 200 Q 、 100 Q 各值。试验步骤与前项相同,测量所得数据填入表 1-5 中。1OO-62OQ4+ J : 1 (rnAj -I Q b R 1 100-6
9、2051D F 图 1 8 表 1-5R 2 ( Q ) 开路 620 510 390 300 200 100 U(V) 10 I(mA) 0 四、思索题 有一个线性电阻 R=200 Q,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R ,已知 电压表内阻 R V=10K Q, 电流表内阻 R A =0.2 Q ,问电压表与电 流表怎样接法其误差较小? 五、试验报告要求 1. 用坐标纸画出各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并作出必要的分 析。2. 回答思索题,并画出测量电路图。5试验二基尔霍夫定律 一、 试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 解。2. 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二、 试验
10、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 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 节点,全部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三、 仪器设备 1 .电路分析试验箱 一台 2 .直流毫安表 二只 3. 数字万用表 一台 2 .按图 2-1 所示接线。3 .按图 2-1 分别将 E 1 、 E 2 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4.将直流毫安表串联在 1 1 、 1 2 、 1 3 支路中( 留意:直流毫 I 3 安表的 + 、 - 极与电流的参考方向 ),设各电阻两端电压 U R1 、 U R1 、 U R1 与流过其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5.认连线正确后,再通
11、电,将直流毫安表的值记录在表 2-1 内。6 .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 记录在表 2-1 内 表 2 - 1 被测量 I 1 (mA) I 2 (mA) I 3 (mA) U R1 (V) U R2 (V) U R3 (V) 计算值 测量值 相对误差 注:相对误差 =(| 测量值 |-| 计算值 |)/1 计算值 | * 100% p R 1= 5.1K Q I 2R 2=5.1K Q R 3=4.7K Q +_L E 1=5V 五、试验报告要求 1 .选定实路电路中的任一节点, 将测量数据代入基尔霍夫 电流定律加以验证。2 .选定试验电路中的任一闭合电路, 将测量
12、数据代入基尔 霍夫电压定律,加以验证。3 .将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分析误差缘由。试验三叠加定理 由于功率是电压或电流的二次函数,因此叠加定理不能用 来干脆计算功率。例如在图 3 - 1 中一、 试验目的 1. 验证叠加定理 2. 正确运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电表。二、 试验原理 叠加原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也适用于线性沟通电 路,为了测量二 r- E 2=12V 四、试验内容与步骤 1 .试验前先随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 可米用如图 2-1 中 1 仆 1 2 、 I 3 所示。图 3 - 1 6便利,我们用直流电路来验证它。叠加原理可简 述如下: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中的电流 (
13、或电压 )等于电路中各 个独立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 或电压 )的代 数和,所谓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除了该电源外其他全部电源 的作用都去掉,即志向电压源所在处用短路代替,志向电流源 所在处用开路代替, 但保留它们的内阻, 电路结构也不作变更。(b) (c) 1 1 1 1 1 1 12 12 12 13 13 13 明显 P R 1(I 1 )2 R 1 (h )2 R 三、 仪器设备 1 •电路分析试验箱 一台 2 .直流毫安表 二只 3 .数字万用表 一台 四、 试验内容与步骤 1 •试验箱电源接通 220V 电源,调整输出电压,使第一路 输出端电压
14、E 1 = 10V ;其次路输出电压 E 2 = 6V ,(须用万用表 重新测定),断开电源开关待用。按图 3 - 2 接线,经老师检查7线路后,再接通电源开关。2 •测量 E i 、 E 2 同时作用和分别单独作用时的支路电流 1 3 并将数据记入表格 3 - 1 中。留意:一个单独作用时,另一个电源需从电路中取出,并 将空出的两点用导线连起来。还要留意电流(或电压)的正、 负极性。(留意:用指针表时,凡表针反偏的表示该量的实际方 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应将表针反过来测量,数值取为负值。4 •选一个回路,测定各元件上的电压,将数据记入表格 3 - 1 中。表 3 1试验值 计
15、算值 丨 3 (mA) U R 1 (V) U R2 (V) U R3 (V) I 3 (mA) U R 1 (V) U R2 (V) U R 3 (V) E 1 、E 2 同 时作用 E 1 单独作 用 E 2 单独作 用五、试验报告要求 1 •用试验数据验证支路的电流是否符合叠加原理, 并对实 验误差进行适当分析。2 .用实测电流值、电阻值计算电阻 R 3 所消耗的功率为多 少?能否干脆用叠加原理计算?试用详细数值说明之。8 试验四戴维南定理 一、 试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 2. 测定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和戴维南等效电路 的外特性。二、 试验原理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
16、一个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于外 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志向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形式代替, 志向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一端口开路电压 U oc ,其电阻(又称 等效内阻)等于网络中全部独立源置零时的入端等效电阻 R eq, 见图 4 1 。图 4 1 1. 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干脆测量法。当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 R eq 与 电压表的内阻 R v 相比可以忽视不计时,可以干脆用电压表测量 开路电压。方法二:补偿法。其测量电路如图 4 2 所示, E 为高精度 的标准电压源, R 为标准分压电阻箱, G 为高灵敏度的检流计。调整电阻箱的分压比, C 、 d 两端的电压随之变更,当 U cd =
17、 U ab 时,流过检流计 G 的电流为零,因此 分压比 K 就查可求得开路电压 U ab ,因为电路平衡时 | G =0 ,不 消耗电能,所以此法测量精度较高。2 .等效电阻 R eq 的测量方法 对于已知的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其入端等效电阻 R eq 可 以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试验测出,下面介绍几种测 量方法:方法一:将有源二端网络中的独立源都去掉,在 ab 端外加 一已知电压 U ,测量一端口的总电流 I ,则等效电阻 R eq= U 。实际的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具有肯定的内阻,它并不能与电 源本身分开,因此在去掉电源的同时, 也把电源的内阻去掉了, 无法将电源内阻保留下来,这将影响
18、测量精度,因而这种方法 只适用于电压源内阻较小和电流源内阻较大的状况。方法二:测量 ab 端的开路电压 U oc 及短路电流 I sc 则等效 电阻 R eq = U oc /| sc 1,X 1 ( )诚| 源二1 - r 邑 f 1hloi_ Uab Ucd R E KE R 1 R 2 式中 K R 2 R 1 R 2 为电阻箱的分压比。依据标准电压 图 4 彼厠电路9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 ab 端等效电阻 R eq 较大,而短路电流 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形,否则有损坏电源的危急。依据戴维南定理将 AB 以左的电路化简为戴维南等效电路。即 计算图示虚线部分的开路电压 U OC , 等效内阻 R
19、 eq 及 A 、 B 干脆图 4 3 方法三:两次电压测量法 测量电路如图 4 3 所示,第一次测量 ab 端的开路电压 U OC ,其次次在 ab 端接一已知电阻 R L(负载电阻),测量此时 a 、 b 端的负载电压 U ,贝 U a 、 b 端的等效电阻 R eq 为: R eq oc 1)R L第三种方法了克服了第一和其次种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 在实际测量中常被采纳。3. 假如用电压等于开路电压 U OC 的志向电压源与等效电阻 R eq 相串联和电路(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 参见图 4 4 )来代替 原有源二端网络,则它的外特性 U=f(l) 应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外 特性平安相同。试验
20、原理电路见图 4 5b 。三、预习内容 在图 4 5( a )中设 E j = 10V , E 2= 6V , R 1R 21K Q -(b) 图 4 5 四、仪器设备 1 •电路分析试验箱 一台 2 .直流毫安表 3 .数字万用表 一只 .一-台 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图 4 4 確测电路 I sc 之值,填入自拟的表格中。10五、试验内容与步骤 1. 用戴维南定理求支路电流 1 3 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 oc 和等效电阻 R eq 按图 4 - 5 ( a )接线,经检查无误后,采纳干脆测量法测定 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 oc 。电压表内阻应远大于二端网络 的等效电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分析 实验 指导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