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传染病名解简答1538.doc
《医学专题—传染病名解简答15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传染病名解简答1538.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解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包括了患者、病原携带者、动物、某些场所和物品。2.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伤寒复发:伤寒患者的体温已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已经消失,血培养已经阴性;这时体温再次升高,症状再次出现,血培养再次阳性,称为复发。原因是免疫力低下,潜伏在病灶内的病原体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疟疾复发:发作数次后产生抵抗力或治疗后停止发作,血中原虫能彻底消失,但肝细胞中休眠的子孢子再次增殖入血引起发作3. 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
2、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伤寒再燃: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症状虽然减轻但未消失,血培养未转阴,这时体温再次升高,症状再次加重,血培养持续阳性,称为再燃。症状加剧可能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有关。疟疾再燃: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但血中仍有疟原虫存在,抵抗力下降时,疟原虫增殖,再次发作。4.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刺激机体产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无任何临床表现,感染利用血清学可测出,其中部分人可形成带菌状态。5.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
3、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简答一、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感染源:早发现早上报;对接触者的处理(检疫,医学观察);尽可能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观察;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予以治疗,无价值者深埋焚烧。(2)切断传播途径:三管:水、粪、食;一灭:灭虫;讲卫生:洗手;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抵抗力:锻炼身体,注意营养;讲究卫生,改善防治条件。预防接种: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服预防药。二、病毒性肝炎1.乙型肝炎五项:(1)HBsAg与抗HBs:HBsAg(+)表示感染乙肝,不能排除;抗HBs(+)表示:1保护性抗体2乙肝恢复与痊愈期3接种乙肝疫苗后。(2)HBeA
4、g与抗HBe:HBeAg(+)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e(+)表示病毒处于静止状态。(3)HBcAg与抗HBc:HBcAg与HBV DNA呈正相关;HBcAg(+)表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 IgM于乙肝早期或急性期较早出现,高浓度抗HBc IgG表示现状感染,低浓度抗HBcIgG表示过去感染。(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的主要标志,其表示病毒载量,传染性强,但并不代表病情严重。2.分型: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慢性:(轻、中、重度);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3.急性肝炎分期:潜伏期155
5、0天,平均30天,常无自觉症状,传染性最强。黄疸前期:发热畏寒症状重,恶心厌食全身疲乏,持续57日。黄疸期:症状好转,黄疸出现,转氨酶升高,持续26周。恢复期:平均1个月。eg:急性无黄疸型 同急性黄疸性肝炎,但无黄疸表现,血、尿胆红素正常,排除其他疾病。4.其他类型: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病程超过半年)轻度 病情较轻,肝功1-2项轻度改变。中度 介于轻重之间。重度 症状体征明显,伴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者。且具备下述四项中的一项: SB85.5mol/L;PTA 60-40%; Alb32g/L;胆碱酯酶2500U/L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2周肝衰竭):症状: 严重的
6、消化道症状,极度的乏力,重度的黄染,2周内迅速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亚急性重型肝炎(24周):临床表现同亚重型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24周以上 或虽无前述病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影象学改变、生化改变或病理改变者。 病理改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大块、亚大块坏死,有慢性陈旧性病变的背景。淤胆型肝炎:1 梗阻性黄疸的现,持续3周以上2 全身症状比急黄肝炎轻,消化道症状轻微3 肝实质损伤轻微,PTA、CHE不低,ALT中度升高,胆红素明显升高,ALP、GGT升高。4 预后良好5 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梗阻肝炎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门脉高压表现,但无腹水、肝性脑病
7、或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35g/L、胆红素3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明显门脉高压表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或衰竭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三、出血热1.典型出血热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野外作业或留宿史或鼠类直接间接接触史。(2)临床表现:包括早期三种主要表现: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征和肾损害;典型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的“三高一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血清、血细胞和尿中检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
8、特异性IgM抗体可以明确诊断,单份血清抗HV-IgM阳性或双份血清抗HV-IgG阳性且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出血热临床表现:2.发热期临床表现:发热期(37d):1渗出水肿症(外:“三肿征”-结合膜、面部、眼睑;内:浆膜腔积液、渗出性肺水肿、胃肠症状 、脑水肿);充血出血症(“三红”,粘膜皮肤出血,重症患者有腔道出血);感染中毒症(畏寒、高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消化道及精神神经症状);肾脏损害(腰痛、肾区叩痛,早期出现蛋白尿,短期内尿蛋白变化大);血常规(三高一低)。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1 抗病毒:发热期患者利用利巴韦林,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传染 病名 解简答 153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