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 D.毕昇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 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 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3、李
2、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坤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的( )A.浪漫 B.强盛C.封闭D.开放4、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以下史实排序(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玄奘西行求取佛经精义我国幅员到达历史上最大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建立A.B.C.D.5、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 圣”。他是()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6、以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认乙& 三聚91A.百家争鸣
3、,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富饶的粮仓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8、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开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9、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I,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开展农业生产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D
4、.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10、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A. B. C. D.11、“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 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12、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萧条B.社会上层的腐败C.西晋皇族的混战D.少数民族的对抗13、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
5、,非常兴旺”。材料陈述的是()A.诸子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14、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B.江南地区C.东北地区D.长江流域15、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16、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速与“浪子”燕 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 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A.坊B.市C.瓦舍D.夜市17、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 四个一
6、一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 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那么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 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开展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18、以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学习宋朝民族关系时,画的民族政权关系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主要是()A.科技兴旺A.科技兴旺B.贸易繁荣C.政权并立D.民族统一19、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宦
7、官专权,打击忠臣C.明朝刑法严酷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20、“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文中的“会 子”在什么时期通行()A.隋唐时期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D.南宋时期2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 射。”以下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实现了统一 B.统治者残暴 C.繁荣而短暂D.大运河开通22、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集 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赋役 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段话描述了唐朝()A.安史之乱B.衰落的
8、原因C.农民起义D.衰落的影响23、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 B. C. D.24、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25、据史书记载:“宫室燃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李密起义 B.黄巢起义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
9、分)1、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开展,而经济开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 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地治农业指北以。-戒丁氏分代m出一 . a次淞人从格珑诺了 3丁计占城M件.分小 江南等地农氏种怕-流初也治/F火力推行屯意政求一图三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 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 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 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
10、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 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因素。2、阅请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 之如一。”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 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 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 了日文假名字母一一片假名和平假名。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 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
11、了广泛关注。(注: 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 结来缘。”)(1)材料一表达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 果。(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 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假设有违者,免所居官。”(1)材料一中的“孝文帝”是古
12、代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材料一中所表达的是 孝文帝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有什么 积极意义?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说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 怎样的民族政策?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 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A3、D4、D5、B6、B7、A8、C9、C10、D11、C12、C13、C14、A15、A16、C17、C18、C19、D20、D21、C22、B23、B24、D25、D二、
13、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 取了开展农业的措施。(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 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 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3)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 业经济开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 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2)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3)鉴真,6次。(4)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3、(1)鲜卑族;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促进了民族交 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 “中华”:中原汉族;“夷狄”:周边少数民族;民族政策:开明、平等 的民族政策;形式:和亲,会盟;藏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