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第二局部现代文学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开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二野草与朝花夕拾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4)先要对两大文艺思潮对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在自由主义文艺思潮论争的过程中,在不断克服自身的左倾幼 稚病的过程中,成为影响巨大的文学主潮。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在理论 和创作上也有不也忽视的实绩,并对主流派文学起到某种补充的纠偏作 用。可以把朱光潜的代表性观点作为重点评析对象,一
2、方面看到其超离 现实、不合时代需求的缺失,另一方面又看到其毕竟比拟重视艺术创作 的某些规律。(5 )有关30年代两种文艺思潮的对立,还应了解左翼作家与新月派、 论语派和京派的论争。与新月派论争的焦点是人性论和天才论。应理解鲁迅对梁实秋批评的历史理由与着眼点,以及鲁迅是如何坚持与 左右两种倾向做斗角的。同时,也要了解梁实秋对左翼文坛的批评所包含的某些合理性。有关左翼对京派的批评,也应注意到其主要 是在政治层面进行的,未能从不合时宜的论说中剥离出某些合理成 分。此外,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的文学批评(如冯雪峰、茅 盾的批评),与自由主义的文学批评(如刘西渭、沈从文的批评)各自 基本的立场与模
3、式,也应有常识性的了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6)把握这一时期整个文坛的趋向,应关注左翼、京派与海派三大派 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相渗透。三派各有不同景观,却又可以找到 共同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三方面,即:题材与表现角度的开拓,中长 篇小说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注重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以及心 理刻画的重视,等等。这里只要求对基本趋向有轮廓性的了解,而且尽 可能将这种概评与如下几章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析结合起来。第九章茅盾(沈雁冰)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腥解茅盾如何在小说领域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应注意这几方面,即: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 表达,以及时代
4、典型的创造。而这一切,又都与写作中的理性指导分不 开。也可以用社会剖小说”来概括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类型创作,以区 分其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特质。还应当注意茅盾所具有的社会科学家气质,如何使其创作充分适应30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并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 可能性。近年来学术界有轻易否认茅盾小说创作的贡献与地位,学习中不妨思考与讨论这些不同的意见,但应注意将茅盾放到30年代的历史环境中,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评析其在当时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二、茅盾的小说成就(2)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 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可以将 茅盾主要的长篇联系在
5、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o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 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3)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 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这一 特征,可以举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莎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 济关系中去刻画;二是如何写出吴菰甫复杂性格。要注意分析这个新 人形象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容,以及其悲剧性命运可能引起读者同 情的那些“悲壮性”的因素。此为难点,可以引发对典型环境中”典 型性格的塑造,以及悲剧理论的理解。同时,对茅盾小说如何创造民 族资
6、本家与时代新女性这两类人物形象系列,也应有所了解。(4 )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特别要掌握子 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是如何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的。要 注意茅盾小说的结构与心理描写艺术,对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展所 具有的意义。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5)本节作为知识性了解的有两点:一是茅盾如何建构现实主义文艺 术理论体系,并成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二是领略茅盾散 文创作的成就与特色。第十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对文化批判与民族 性问题的格外关注。而这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 描
7、写来到达的。老舍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 来到达的。老舍笔下的市世界和人文景观,已经成为文化史的象征。因 此,应把市民世界的分析作为理解老舍成就的切入点。分析中应注意把握老舍”视点的独异性:他关注的并非阶级或阶层的 划分,而是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老舍与人的关节 点是写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 写“文化。抓住这种视点之后,就可以分析老舍笔下几类人物形象的 文化内涵。一类是“老派市民,主要通过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涵有对西方 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还有第三类 开象是“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又常常表达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
8、难点在于要发现并分析老舍批判传统文明时的失落感受与对新潮的 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情形。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2 )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印象与感受,去思考骆 驼祥子不同层面的主题意蕴。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 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表达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 涵,这是从社会分析的层面去理解作品。也还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去作 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这主要是描写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病与 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 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应注意到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 作品,在3
9、0年代是很独特的。此外,有关如何分析虎妞的形象,如何 看待老舍对人性的刻画与道德审视立场,都应有深入思考与讨论。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函默(3 ) 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把京味作为一种风格来理 解与体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包括风俗的描写。二是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如官样的 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散、谦和、温厚的生活,等等。注意 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对“北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的情感上的矛 盾以及“挽歌情调。三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四是 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第十一章沈从文一、首先应大致了解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给他
10、带来特殊的气质,那就 是常以“乡下人的眼光(其实又不可能除去知识者的身份)来看待中 国的常与变。应理解其处于左翼文学与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 的、民族的文化历史角度,去思考和表现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 的问题与困扰。二、乡村表达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重点考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注意沈试图以化外之境那 种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来区别并批判现代都市文明。此为 沈从文创作的宗旨。可以举萧萧、丈夫、柏子等短篇为析 例,看沈从文是如何着意表现和赞美湘西下层人民的自在状态与质 朴坚毅的生命本性的。不过,重点还应该是对代表作边城的评析。读这篇作品注意领略那 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的优美
11、境界,那美丽得令人忧 愁的牧歌情调。小说中所写天真纯洁的女孩翠翠,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 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他们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射了作者美好的怀 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深深的悲剧感。应理解沈从文构筑这种牧歌 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带有文化批判的意味,即对照批判他所认为 的现代都市文明弊病,让人们从这美丽的图景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 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了解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注意沈从文都 市小说(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中常用的讥讽调侃的调子, 其刻写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 展现文明的绳索如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力欠缺的都市 阉寺
12、病。此类小说写得较浮泛,但不妨与湘西世界的小说对照 起来读。三、文学理解的寂寞应理解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o沈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 在于创造了非常有艺术性的抒情小说。造境是沈从文的关键。纯情 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 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直接表露他自 己的灵魂与情思。可以选读湘行散记、湘西以及烛虚中的 一些作品,并通过对这些散文的评析,加深对沈从文他作视点与文学地 位的理解。第三章小说(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
13、小说及其他主观型表达小说继续点击下方空白区域第四章郭沫假设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五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一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第六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 专门发表杂文。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当了社会 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新 青年随感录
14、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 的时代气氛来阅读。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 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2 )周作人思想比拟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对抗者) 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 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一是要了解其散文观。他紧早从西方 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二要了解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即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 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个 字来概括。应精读其喝茶、乌篷
15、船、故乡的野菜等作品, 留意自己原初的阅读感觉,注重其耐人咀嚼的那种涩味与简单味”, 并分析产生其味的因素(如文体、语言、节奏、趣味,等等)。当然,也需看到周作人散文有所谓“中年心态的落寂与颓唐一面。应 了解周作人于抗争的小品之外,又分出闲适的一脉散文来,在文学史上 有其一定影响。如俞平伯、冯文炳(废名),都是这一派散文家。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3 )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也应作为评析的重点。要了解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对其如何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应多加细析。朱自清的散文多项选择入中学语言语文课本,考察其如何在2
16、0年代就被看 做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对其散文中常见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气 质,以及有时难免着意为文的缺失,也应有所讨论。此外,对“用赤子 之心写作的丰子恺,受英国随笔影响甚大的梁遇春,以及报告文学的 先行者瞿秋白,都应有大致的了解。!1!、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4 )郁达夫散文带有“自叙传”特点。读他的散文,应侧重领略其才 情及其坦率自然的写法,不但在传统散文中少见,在新文学中也很独特。 可以重温第三章有关郁达夫小说的评述,这会加深对郁达夫自剖式散文 的理解,因为其小说与散文界限不明显,而基色却是相同的。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5 )由语丝派所生成的“语丝体散文,其特色主要是
17、作文明批 评与社会批评,目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应看重其文体创造方面的 贡献及后来的分化与影响。而现代评论派散文在思想取向上不像语 丝派那样具有批判性,文体方面的影响也不及前者。对徐志摩浓得 化不开”的自由而华丽的散文,以及陈西湮的闲话”式幽默散文,亦 应有知识性的了解。第七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本节追溯中国话剧艺术的源头,作为知识性的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话剧是舶来品;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 是春柳社;最初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新的戏剧形式是文明新戏; 1910年底建立的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是任天知等人发起的“进化 团,以配合宣传辛亥革
18、命为职志,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 ;1914 年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特色的文 明新戏演出风气,但不久终因艺术上的粗糙而失去了观众。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本节主要介绍五四前后如何催生话剧,应理解小标题所标示的战 略选择”的含义,并抓住有关新旧剧论争的几个要点,即:新青年 发动旧剧评议,对传统旧戏发动猛烈的攻击,并希望建设“西洋式 的新剧;以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发端,形成译介为中心, 提倡“国剧运动,通过整理传统旧剧去建立新剧。对旧剧评议的 偏激和国剧运动的保守,应放到历史的与学理的两个层面去评析, 不宜简单褒贬。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
19、场运动”的倡导这一节介绍话剧艺术由早期的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的阶段,标志是 1921年民众戏剧社与上海戏剧协社的成立。两个团体都倾向于写实 的社会剧和面向民众的戏剧艺术,并产生了自己的剧作家。30年代 初,还出现爰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提倡。这主要是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而形成的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而这些演剧活动在艺术实践上又多采F演剧的高潮。而这些演剧活动在艺术实践上又多采F小剧场”形式,使话剧走向正规化与专门化。对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应有知识 性的了解。、“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这一节是本章重点。首先应从话剧文学角度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最初 成果
20、。其次,掌握田汉早期剧作所在地具有的唯美主义与社会批判的两 类主题,及其诗人写剧”的浪漫主义特征。而重点可放在对丁西林独 幕话剧艺术的评析上。分析丁西林话剧应注意理解几点:一是开掘生活 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二是其独幕剧的戏剧冲突 基本模式。三是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可以结合对一只马蜂、压 迫或酒后等作品的细致评论来理解上述概括。第八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30年代文艺运动开展的基本线索(1 )应大致了解第二个十年,即通常所说的30年代文学开展的总体特 征:一是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 定性的作用,三是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
21、对立 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止匕外,对本时期多种文学思潮的兴 发竞存情况,也要有知识性的了解。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段文学思潮(2 )首先应了解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革命文学”基本主张,其所受苏联革命文学基本主张,其所受苏联拉普等外来 思潮的影响,其对鲁迅等“五四资深作家的批评,以及鲁迅等人对革 命文学倡导者左的思潮的反批评。应了解双方主要的观点,并结 合历史状况做出评判。其次,应了解”左联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左倾机械论影响下的缺失。 贡献方面包括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推进文艺群众化运动,探讨创 作方法,等等。对左联存在的缺失,一般归纳为思想理论上的教条 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与关门主义,应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评价。(3 )本节还涉及对前苏联传入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评价,以 及对“左联批判文艺自由论和第三种文学论的再思考,是重 点与难点。应注意考察这些现象的历史缘由,理清左倾机械论的影 响,不作简单的褒贬。有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口号的传入,也应作 为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来认识,因为这个口号和相关的创作方法对后来有 巨大的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