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辽 B.西夏 C.金 D.元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D.魏征3、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以推 广使用。唐代以来,耕犁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以下农具与此变化有关的是()耦犁耦犁楼车曲辕犁筒车4、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整理了这
2、些知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汉献帝”,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5、(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宗视为“明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C.房玄龄C.房玄龄D.杜如晦A.魏征B.宋璟6、“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 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了脍炙人 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A.岳飞和寇准 B.文天祥和寇准 C.文天祥和戚继光D.岳飞
3、和文天祥7、他统治前期,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开展,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材料表达的盛世局面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8、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9、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 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以下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0、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局部,空框中应填的是()夏商 秦汉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
4、周、东周D.东周、战国11、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统治B.压制文人C.打击汉人D.钳制思想12、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 1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
5、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 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15、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皇之治” D. “开元盛世” 16、“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以下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7、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 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推行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重视教育18、以下图为
6、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的特征是()qIv i. i.i 公元苜221 年2204581 年 907隼1368年18404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关系开展和社会变化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那么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初期20、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建立了张楚政权 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B.C.D.21、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选项是()司母戌鼎司母戌鼎战国铁型铸鹳鱼石岸纹陶缸(约5
7、000年前)A.中华文明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A.中华文明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B.生产工具的进步D.古代纹饰的演进22、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原始人类A.学习制作陶器 B.能够制作工具C.学会用火 D.能够直立行走23、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开展的相同因素是()A.交通便利B.海运兴旺C.外贸兴隆D.文化兴盛2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 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
8、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25、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明朝刑法严酷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1)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的古罗马在汉代被称为 O图中的西域都护府位于今新疆轮台境内,请写出其设置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材料二 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 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局部 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
9、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 远方。摘编自新全球史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2、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 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工具说进步)材料一图一图一图二图四粟米图四粟米(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幺 z图三炭化的稻种 (住房见开展)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 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
10、而成的?(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3、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整理图 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图戊内依土 图2层茁公si 闺?大便用工会*已a请回答:(1)以上是小明同学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不相符?(填出序号即可)(2)请根据题意填全相关内容。朝代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唐朝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朝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清朝确立册封制度
11、、设驻藏大臣(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或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D2、D3、B4、D5、A6、D7、D8、D9、C10、C11、A12、B13、C14、B15、D16、D17、A18、C19、D20、A21、A22、C23、A24、C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汉长安;大秦。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 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答案例如: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因为它促进了东西方文明 的交流。(赋分标准: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2、(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4)说明我国在氏族聚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5)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改进生产工具等。3、 (1)图 1,图 3。(2)文成公主;元;达赖、班禅。(3)册封、和亲、设立管辖机构(4)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