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郸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那么,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 子品性与特质。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土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 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 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 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那么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那么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
2、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 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 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 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与此相对,“闻”那么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 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他反复强调君子不要在意所谓名声 的有无和大小。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 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缺乏。“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也。”孔子甚至认为不被人知而淡定自如,不愠不怒,才是真正的君子。显然在孔
3、子看 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 的虚名。因此,孔子特别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少说多做;君子还应言实相符,言行应 一致,言而过其行,在君子那里是可耻的;孔子尤其要求,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言出 有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说过的事情那么必须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所谓“无所苟”,即意力戒虚浮,更拒绝为了所谓“闻”而虚张其词,夸诞其语。孔子之所以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与他倡导的君子“为己之学”密 切相关。“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儿的“人一己”之分,非如一般 意义上的“人一我”之别,其所谓“为己”,非谋一己之
4、私利和好处,其所谓“为人”, 亦非为他人着想的奉献。在上述语境中,“为己”即实事实做,治学是为自己的学问和 道德进步,而“为人”,那么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即只意在邀誉而已。“为人、为己” 之分,看似谈治学,实那么论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君子一样的人。孔子借古讽今,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中国学生 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 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 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己,不容丝毫延宕。其中,
5、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 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o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 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混淆视听B.危言耸听C.危言耸听D.混淆视听A.混淆视听B.危言耸听C.危言耸听D.混淆视听触目惊心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 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B.世
6、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 视率居世界第一。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 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 近视率居世界第一。17 .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 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B.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 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C.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
7、学生,不仅看不清美 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 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第10页,共24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 放盐多了,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 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 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 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比方,糖醋排骨、 鱼香肉
8、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 和盐。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方酸酸甜 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 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鳄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 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蟾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克鳄鱼丝含钠2克,相当 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 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9、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群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和解析13.【答案】D、C、B【解析】(1) A.错在强加因果。第一段是说“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 事的信念和原那么,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可见二者并无因果关 系。B.错在“求闻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说法绝对。第二段是说“其间难免务 虚矫饰,表里相违”。C. “更是”错,第三段是说“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 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可见原句是并列关系。D.正确。应选D。(2) C. ”由现象及本质”错。文中
10、直接揭示本质。应选C。(3) B. “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错误,这是朱熹的主张。应选Bo答案:(1) D(2) C(3) B(1)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 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 .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
11、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第12页,共24页46.【答案】C、D、【解析】(1) C.“其高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错,于文无据。应选C。(2) A. “紫外线能量巨大”错,“长波长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较小。B. “陆地上初步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错,原文为“那时的陆地上尚未形成适合 生物生存的环境”。C. “只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就可以愈合”错, 于文无据。D.正确。应选Do(3)注意审题,要表达“关系”。从“生物登陆”方面,“臭氧层去除了生物登上陆 地的一个障碍,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从“保护生命”方面, “臭氧
12、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因为它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从“物种灭 绝”角度,“人类绝不能忽视臭氧层空洞问题,不然类似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将会 再次降临”。答案:(1) C(2) D(3)臭氧层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臭氧层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层出现空洞或变得稀薄,地球上所有生命将面临灾难。(1)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 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此题考查
13、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 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7.【答案】D【解析】(1)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 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 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D项,“控 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的解读错误,小说聚焦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显示出 真实的艺术力量,表达的
14、是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与真挚的人文关怀。(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细读 画线处环境描写的内容把握环境的特征然后联系小说的情节从其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气氛的营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模式 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第一句通过 “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这些语句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车厢 里的环境,突出环境的拥挤,写出农民工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劣;第二句通过“心脏好像 被冻小了”“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这是车厢外的环境,采用夸张的手法,渲染 出天气的寒冷,突出
15、一种悲凉的气氛。(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 使得小说主题充满温情的色彩,特别是能够更好凸显出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使得小说 内容更为具体,通过一家人的回归,表达出一种悲凉的社会问题,写出中国广大农民工 的生存困境,处境艰难。答案:(1) D(2)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 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 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 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3)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
16、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从人物塑 造来看,小说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 物的形象特点。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 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 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比照中更能突出乡村打工者 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第14页,共24页(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情节作用答
17、题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情节安排评价,如: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 性、可读性;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 悬念,引人入胜;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 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 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 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 主题;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 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式
18、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 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 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 想象空间。2、情节安排方式,如:顺叙,作用是情节开展脉络清楚,层次清晰;倒叙,作用 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 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其他技巧特点,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比照、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 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
19、后仰、先扬后抑等。811 .【答案】C、B、D、【解析】(1) “以骑从辇”做“假”的宾语,所以“辇”后断句,排除选项A、D; “盗”做“闻”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应选:Co句子翻译为:曾巩用 衣裳、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耀。盗贼听 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2) B. 第一甲称为状元,第二甲称为榜眼,第三甲称为探花”错误。科举殿试录取 时分三甲,一甲头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3) D.曾巩指出王安石虽轻视富贵但为人吝啬小气”错误。由原文“神宗尝问:安 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 何吝也?日:
20、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可知, 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 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很轻的, 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而已。” 神宗听后觉得这话是对的。由此可知,王安石轻视富贵是神宗的话,且曾巩说王安石吝 啬,是指他难以改错,非指他吝啬小气。(4)职田: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岁:每年;鬻:卖;直:收益。句子翻译为:福 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常年达三四 十万。游:交游;振:大;巩导之于欧
21、阳修: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欧阳修巩导之”; 导:引见。句子翻译为: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 他引见给欧阳修。答案:(1) C(1) B(3) D(4)福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 常年达三四十万。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生来就机智敏锐,读几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 背诵。在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提笔就写出来了,而且文辞十分壮美。到二十岁时, 已经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后,对他的才能表示十分惊异。嘉祐二年他考中了 进士。调任太平州司法
22、参军,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任实录检 讨官。担任齐州知州,为官理政把严惩奸盗作为根本。章丘人在村里纠众结伙,号称“霸 王社”,烧杀抢掠,没有不如(他们)心愿的。曾巩流放了三十一人,又令乡民组成保 伍,联合巡查盗贼行踪,有盗贼那么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这样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字列于被追捕者之中,一天,他到官府自首了。曾巩用衣裳、 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 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曾巩之所以这样将事情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分化那些盗匪窃第16页,共24页 贼,使他们不能纠合在一起。自此以后,乡里十分平安,
23、人们外出甚至可以连家门都不 关闭了。调任襄州、洪州知州。适逢江西这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 作好准备,解决需求。军民因生活困难自己不能调养的,便招来住在官舍,供给他们饮 食、衣被等用品;分配医生给他们诊治,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作为成绩考核的 依据。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贪求富饶的财物,争着想做主守, 就行贿请求官府作决定。曾巩教僧徒们共同推选主守,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相 补。福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常年 达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合适吗? ”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 不再用这个方法获
24、取收入。刚好遇上实行新的官制,拜曾巩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他因母丧离职。又过了 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品性孝顺友爱,父亲逝世后,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而薄弱无靠 的情况下,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是他一手出力操 办。他年青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到 王安石得志,就对他有不同看法。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 ”曾巩 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神宗说: “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很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 作敢为,而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高二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