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2022).docx
《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2022).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2022 )一、高温危害及临床表现 二、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三、科学处置高温中暑为做好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劳动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 健康权益,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有 关规定及相关标准制定本工作指南。一、高温危害及临床表现(一)高温危害。高温危害主要是指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高温对人体健康 的危害。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温度(WBGT)指数超过 规定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限值要求见附件)。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 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
2、气 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T以上的天气。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时,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 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等系统的适应性反响, 当这些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那么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机体的病变, 严重者可能造成中暑,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许多疫情防控活动,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及场所消毒、核酸采样、人员管控、患者及密 接人员转运、污物处理等,需要在高温环境或高温天气下进行。疫情防 控人员基于病源性病毒个体防护的需要,在职业活动中必须穿戴各类防 护用品,不利于自身的散热和体温调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 疫
3、情处置等高强度长时间作业时,大量出汗且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导致脱 水、电解质紊乱等,这些情况易导致中暑的发生。(二)临床表现。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高温危害造成的后果,在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中暑先兆、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1 .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 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病症,体温正 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 (TC,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 息后病症即可消失。2 .热痉挛。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 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 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
4、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3 .热衰竭。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 容量缺乏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 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 可伴有眩晕、晕厥,局部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 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4 .热射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 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 高达4(rc及以上,谗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 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各级部门应根
5、据疫情防控人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 作业岗位。对于患有心、脑血管性疾病、慢性肾炎、呼吸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及 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不应安排高温作业或高温天 气作业。不得安排怀孕的疫情防控人员在35七以上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 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七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对于身体不适宜继续从 事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的疫情防控人员,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二)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各级部门应根据高温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合理安排核酸采 样及疫苗接种时间,并加强高温工作场所中暑防控指导。高温天气时尽 量避开日光强烈、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疫情 人员 防暑降温 工作指南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