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APhysi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医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 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物理化学本质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各相关基础和临 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理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1、理论授课以大班上课为主。2、各章节广泛使用多媒体方式配合理论讲解。3、选择局部章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4、适当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和段落,进行双语教学。四、成绩的考查方
2、法及评定标准成绩的考查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期中成绩占20%。考试形式为笔试,卷面成绩150分, 成绩评定以卷面成绩为准。试题覆盖整个教学内容,试题中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内容占 50-60%,熟悉内容占30-40%, 了解内容占10-20%。命题中回忆(知识记忆)占50%,解释 (理解)占30%,问题解决(知识应用)占20%。试题得难易程度按难题占10-20%,适中 题占60-80%,容易题占10-20%。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供8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姚泰主编2、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6版),姚泰主编参考书:1、生命科学今昔谈王志均编著北京人卫19982、
3、近代生理学开展简史 吴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W.F Ganong 20th edition 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 20014、中国生理学史王志均、陈孟勤编著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 Anatomy & physiology. Seeley, Red. McGraw-Hill 20036、理学复习指南 余承高等编著(第二版)上海科技,2000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及时了解学科进展。早下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第三章血液4第四章血液循环14第五章呼吸6焰一羽
4、八早消化和吸收6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3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第九章感觉器官4第十章神经系统15第十一章内分泌和生殖5总计72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及控制的方式。掌握内 环境、稳态、反响等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任务。二、内环境与稳态。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1)反射,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I)全身性体液调节(2)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3)神经分泌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四、体内的控制系统1、反响控制系统:负反响,正反响2、前馈控制系统
5、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熟悉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的分子基础,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掌握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兴奋性、兴奋概念及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及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掌握肌肉收缩原理、调节机制、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教学内容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Na+-K+离子泵及其作用4、出胞、入胞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
6、由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等。2、由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3、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四、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细胞发生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原理。五、兴奋的引起和传布1、阈刺激,阈电位2、阈下刺激,外加外向电流、电紧张电位、局部反响及其总和3、兴奋的传布: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六、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2、骨胳肌的兴奋-收缩耦联:(I)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2)钙离子在耦联过程中的作用3
7、、骨胳肌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4、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I)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前、后负荷,肌肉初长度,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等概念(3)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掌握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了解血液的组成,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教学内容一、体液、血液和内环境的概念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2、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3、血量二、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三、血细胞生理1、红细胞生理2、白细胞生理3、血小板生理:四、生理止血1、生理止血的过程2、凝血因子和内源性及外源性血液凝固过程3、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五、血型及输血原那么:ABO及Rh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第四章血液
8、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 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微循环的生理的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 调节。教学内容一、心脏生物电活动1、心肌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3、体表心电图二、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脏收缩的特点2、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三、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血流,血流阻力和血压3、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 心率、体循环平均充盈压4、静脉血压和静脉同心血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
9、、循环的结构及功能:直捷通路,动一静脉短路和迁回通路。6、组织液的生成:有效滤过压7、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包括递质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2)血管的神经支配(3)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4)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2、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3、自身调节四、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时相性特点、心肌代谢特点、冠脉血流的代谢调节2、肺循环血流的特点3、脑循环的特点;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第五章呼吸目的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
10、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气 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二、肺通气1、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2、肺通气的原理:(1)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顺应性。(2) 肺通气的阻力。3、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 能余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及其影响气体更新率的 概念。三、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血液和组织内气体的分压值。2、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气
11、体交换的因素;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气体扩散的速度、 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02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02的可逆结合,血氧容量,血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2、CO2的运输:物理溶解,HCO3-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五、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的概念:脊髓和下位脑干的呼吸中枢,脑桥上部的呼吸调整中枢,吸气切断。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动脉血液Pco2, Po2, p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3、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化学感受器、CO2、02和H+对呼吸的影响。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目的要求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
12、基本过程,以及神经、体液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 动的调节作用。教学内容一、消化生理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二、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唾液分泌的调节三、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液分泌的调节(I)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及其特点(2)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3、胃运动的形式:(1)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2)胄排空及其控制;消化间期的胃运动四、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3、消化间期及消化期小肠运动的形式五、大肠的机能1、大肠的运动形式2、排便反射六、吸收1、吸收的主要部位和
13、有利因素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目的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测定的方 法;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的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教学内容一、能量代谢1、概念(I)食物的热价(2)氧的热价(3)呼吸商2、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及计算。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计算。二、体温1、体温(1)体温概念(2)体温的正常变动2、体热平衡(1)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2)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3)发汗及汗液分泌的调节3、体温相对稳定机制: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
14、枢,调定点学说,对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 节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目的要求了解尿生成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意义,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肾脏 泌尿功能的调节。教学内容一、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1、肾脏的功能解剖2、肾脏血液及其调节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滤过系数。2、滤过膜及通透性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1、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继发主动转运及联合转运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Na+, K+,水,HC03-, CI-,葡萄糖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K, H
15、和NH3的分泌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1、尿液的稀释和浓缩2、尿液的浓缩机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形成的原理,逆流学说,肾髓质高渗的维持五、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1、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球管平衡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六、尿的排放1、神经支配2、排尿反射第九章感觉器官目的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教学内容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视觉器官1、眼折光系统结构和功能(1)眼折光功能(2)眼的调节(3)瞳孔对光反射(4)简化眼和视敏度(5)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纠正2、眼感光功能
16、(1)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感光系统(2)感光细胞的光化学反响3、视网膜的信息处理4、视觉基本现象(1)暗适应与明适应(2)视野(3)颜色视觉(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三、听觉1、人耳的听阈和听域2、外耳与中耳的功能3、内耳功能四、前庭器官及其功能1、前庭器官概念2、前庭器官功能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目的要求了解中枢神经元间功能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局部传布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感 觉功能和高级功能。掌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主要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躯 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教学内容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
17、(3)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二、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1、经典的突触传递(1)突触的分类(2)突触的微细结构(3)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4)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EPSPIPSP)(5)突触的抑制和易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7)突触的可塑性2、兴奋传递的其他方式(1)非突触性化学传递(2)电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1)神经递质和调质(2)递质的共存(3)受体与配体(4)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4、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2)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1)特异投射系统(2)非特异投射系统2、痛
18、觉四、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皮层诱发电1 .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五、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1)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2)牵张反射2、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1)脊髓的整合功能(2)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3、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小脑的功能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响的调节1、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2、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3、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响的神经调节七、脑的高级功能1、学习与记忆2、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第十一章内分泌与生殖目的要求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掌握人体内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掌 握
19、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排 卵和月经周期的关系。教学内容一、内分泌系统概述1、激素的一般特征2、激素的结构分类及合成3、素及其运输的方式4、激素作用的原理二、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调节肽2、腺垂体激素(1)激素的种类(2)生理作用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关系3、神经垂体激素 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储存、释放、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三、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2、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四、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应激的概念2、肾上腺髓质激素五、胰岛的内分泌1、分泌的激素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3、胰高血糖素六、其它激素调节钙代谢激素七、性腺与生殖:1、睾丸的功能、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2、卵巢的功能,卵巢激素的生理作用4、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排卵 和月经周期的关系。八、课外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科书及生理学参考书目,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查阅生理学相关文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