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走夜路有了‘灯笼’”.docx
《红军长征“走夜路有了‘灯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长征“走夜路有了‘灯笼’”.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军长征走夜路有了 灯笼乌江引庞贝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乌江引,是一部讲述红军长征路途中密电破译故事的新作。我读乌江引,主要是从党史方 面读,不是完全文学化的读法。即便如此,它也吸引了我。这部 纪实小说,大密度地抒写了中央红军长征从通道转兵到哈达埔决 定再到陕北落脚的征战史,也算是大历史的写作。略谈三点读书 感受。乌江引比拟好地处理了密电破译和决策指挥之间的关系。电讯侦破题材的作品,不写上层的领导不行,不写这个层面, 就没有相应的历史厚度和历史站位,电讯侦破的运用就没有了高 度。所以,作品写了通道转兵、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等等重大决策。从红军将领到军士,小说出现的
2、人物很多,大概 有上百个。同时,每个人物的出场,又与军委二局一一负责密电 破译的部门连接起来,设置巧妙。这部作品同时回答了人们的一些疑问,什么疑问呢?在长征 途中,四渡赤水这种最危急的历史关头,红军打仗从根本上来说 靠的是“走路”,一会儿往东、一会往西,一会儿直插、一会迂 回。为什么?甚至连军团级的干部都不清楚。其实,不少决策, 依据的恰恰是电讯侦破的情报。红军将领的高妙就在于分析情 报,作出判断,然后寻找战机,摆脱敌军,调动敌军,消灭敌军。 破译是一些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有时候,没有密电破译,红军的 决策就像走夜路没有“灯笼”。乌江引比拟好地处理了人物精神和工作创造之间的关系。所谓精神和创造的
3、关系,是说有大精神才有大创造。乌江 引以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原型,通过对“破译三杰”的 形象塑造,反映了一代共产党人特有的情怀、特有的牺牲精神和 奉献精神。作品中,参军委二局调到九军团的小何,在临走之前 说一定要破译“密息”,他在牺牲前真做到了,并在发给二局的 最后一封电报中说:“永别了,你们向前进。”这让我想到了永 不消逝的电波里李白在上海牺牲的时候发的最后一封电报永 别了。”乌江引的故事当然更早。这就是传承,是党的精神 传统。精神表达在细节当中。作品中的一些细节写得很有味道。比 如邹毕兆的黑色小笔记本。他每破一项密电都要记在本子上,字 儿很小,写得非常密,就是希望在胜利之前不换笔记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军 长征 走夜路 有了 灯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