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乌衣巷(带拼音带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之乌衣巷(带拼音带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之乌衣巷(带拼音带译文)第八卷:七言绝句wu yi xiang乌衣巷chao dai : tang chaozud zhe : liu yu xi朝代:唐朝 刘禹锡zhu que qiao bian ye cao hua , wu yT xiang kou xT yang xia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 口夕阳斜。jiu shi wang xie tang qian yan , fei ru xun chang bai xing ji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注释:(1) 朱雀桥
2、: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 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 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2)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3) 寻常:平常。(4)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 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那么皆衰落不知其处。(5) 旧时:晋代。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
3、河南洛阳)人。自称“家 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 人。近人卞孝萱那么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 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 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 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 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 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
4、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 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 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 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恒赫一时的达官 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 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开展和社 会的变化,
5、含着深刻的寓意。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 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 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 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 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 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晚佣说诗评这首 诗的三、四句时说:“
6、假设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 矣。如此那么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 中的一篇。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 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 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泗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 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 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 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
7、野花。草长花开,说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 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 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 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说明,昔 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 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 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 字,便突出了日薄
8、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 阑的。而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气氛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 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 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 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识别,如 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
9、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 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 大厅堂的檐楝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 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 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乌衣巷王谢故居乌衣巷王谢故居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 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 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 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 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比照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 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 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 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 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 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