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ocx
《科教融合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融合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教吊蛤背景下通识教育廨的探索与实践图1科研平台承当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教融合的落脚点,而通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局部。积极推行省级科研平台 承当通识教育课程,能够实现科研反哺教育,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 练通识教育课程为例,探索了在省级科研平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 决方案,以期为农林类高校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科教融合;通识教育;人才培养2015年国务院印
2、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完成“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关 键在于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具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和科研 是高等擘校两项基本职能,各高校已探索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科教模式1。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高等教育与科学 研究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也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更加有利,其本质就 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新时代高等教育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就是建立教研一体 化模式。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教融合的落脚点,一切事业的根本基础是人才,在本科教育中践行科教融合,
3、就是要打造高 质量的高等教育,让本科生能够在创新研究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创新学习中领悟所学知识的真谛,在创新实践中 感受科教融合的力量。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经历,能培养学生更多的自主能力, 比方分析能力、批判思维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这是科教融合的理论基础2。通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局部,开展通识教育就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理科之间的渗透,做 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促相融,使理工科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而文科学生能够拥有科学思维3,通识教育 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有广博宽厚的知识。华南农业大学率先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
4、究4, 5,并于2013 年成立了全校性的“农事训练中心”,主要针对非农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农业知识的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 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6。一、科教融合的具体做法:开放科研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在开展农事训练课程期间,为保障农事训练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融合多方力量加强实践教学 基地的建设,想方设法建设现代化农事训练实践教学基地7, 8o同时积极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农事训练课程建设 的深度融合9,促进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更好地为本科农事训练实践教学服务,保证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优先满足本科生实 践教学的需求。但学校并未将科研平台列入本科实践教学。专门的实践
5、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科研 平台能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见识。为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育人作用,积极推行科研反哺教育,本研究以依托华南农 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建设的“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 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为平台10,将学校的“林木组织培养技术”“林木种 子”等林学站农事训练课程在省级科研平台上开展11,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也能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以此充分调动 学生主动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林学训练站的 农事技能通识
6、训练课实践教学为例,结合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就科教融合背景下省级科研平台承当通 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见图1)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利用省级科研平台的科研优势,承当农事训练通识教育课 程,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培养交叉学科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推进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工作。(一)开放科研平台,促进农事训练开放依托学院建设的省级科研平台,让平台承当农事训练课程,既可以减少学校对教学实践基地的投入本钱,也 可以提高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农事训练课程质量。(二)通识课程中植入前沿科技的科普让学生了解林学在农事训练课程的理论讲授局部植入林业科学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及研
7、究成果,从科普角度讲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让非农专业的本科生很好地了解林学,了解农学专业,培养非农专业学生识农、爱农 的意识,也为后期的实践操作等奠定理论基础。例如,在“林木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中植入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学科前 沿技术,并从转基因食品平安、新疆棉事件(抗虫棉)等社会热点事件入手,从科普的角度讲解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原 理和应用;在“林木种子繁育”课程中植入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前沿动态,并结合植物入侵等社会热点问题,通俗易懂地讲解 种子形态、种子结构、种子库等知识点,能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向学生传授科研技能,让学生体验林学在农事训练课程中,积极主动地传
8、授将林学专业的科研技能教授给非农专业的学生,让学生能直观体验到林学科 学研究需要的科研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林学。在“林木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中将培养基 的配制、无菌操作等科研技能教给学生,既能让学生了解培养基配置的原理,也能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等基础理 论的理解;在“林木种子繁育”课程中将种子活力测定、千粒重测定等基本科研技能教给学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林 学专业。(四)将科学研究融入课程和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农事训练的通识教育中,上课教师将自身所承当和参加的科研工程融入课程和教学当中,用科研工程中的问题 去激发学生思考,让非农专业的学生体验农学专业的科研思
9、维及研究范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交叉学科的创新 型人才。(五)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开展创新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农事训练课结束之后,积极发现对林学感兴趣的学生,让本学院的学生与他们一起跨专业申报和开展创新训练 工程,将这一局部学生培养成交叉学科的创新型人才。二、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一)教学与科研相冲突在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农事训练课程时,时常会因为上课时间与科研时间冲突,导致平台承当的科研工程开展受阻。 另外,由于上课的学生为非林学专业的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有损坏仪器设备的风险。(二)非农专业学生对农学专业兴趣缺乏由于农事训练课是学校专门为非农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上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教 融合 背景 下通识 教育 课程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