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一)(浙江版)(解析版).docx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一)(浙江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一)(浙江版)(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一)本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蓊(wEng)郁,如雾如烟,古都残存 的旧岁遗风,几近泯(min
2、)灭的明清趣味,在其身上都有。B. 一个农业产业能够开展起来,背后是创业者的箪路蓝缕、开拓者的不懈奋斗;能够成为知名品牌,凝结 的是群众的心血(xu6),靠的是群众脱手月氐(zhl)足,日夜付出。 C.近年来,网络谣言新伎俩(li&ng)不断涌现,网信办表示将建立溯源机制,加大对首发谣言信息平台和帐 *号的惩(ch6ng)处力度,这些举措无疑具有强大的震慑力。 D.当“碳水脑”“糖瘾症(zh6ng)”等夺人眼球却又似是而非的概念纷至沓来时,戒瘾商品接踵(zhbng)而至,这 些半真半假的鼓躁反而容易使人们更加焦虑,无所适从。【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
3、“泯灭”的泯”应读minoC.“帐号”的“帐”应为“账工D.“鼓躁”的“躁”应为噪”。应选Bo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中华文化以“一体”的宇宙观为基础,坚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自他一体的人伦观与协调万邦的国际观。 甲中华文化能薪尽火传既得益于中华文化自然而然、本来如是的合道性;也源于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一体之仁”思想。乙此外,正如汤因比所认识到的,汉字古今大体一致,行文(文言文)基本不变,这使 得古圣先贤的智慧能长久地完好无损地保存于经典之中,让今人和古人能顺利实现思想交流。村主任说,这屋子属于两匹舞 是祖业,民国时挺兴旺。两兄弟每人一,“事多住。但是老弟一家人先 后外出说是挖金明 最后只有
4、老弟的一个小儿子发31上在省城买了房和车,其他两个家庭成员有死于金 洞,一个吸毒贩毒被枪毙“一个女儿远嫁杳港。所以老弟一家人只有一儿一女还活着。老兄二最惨一本 来人丁不旺却也就两儿子,没女儿。这两儿子很早就失学,后来和他们爹随叔叔一家去挖金矿,结果父子 三人全在一次埸井事故中被活埋,他们的娘受不过打击,在这大屋里一根裤带上吊死啦!-这屋被村里人叫 鬼屋/白天都没人敢靠近! zszx/zxzz1zzvAzz/zz/zzv*zz/zzzzz/,z*z/,k/zs/z/s/,kz/zx/zzv*zzzzszz村中这样空废的屋子约有十几栋,用村主任的话讲,是都成鬼屋了。我说,一个小村子,这么多鬼屋,
5、这村子岂不成了鬼村?村主任沉默有顷,答道:人都空了,村子还成村子吗?不是鬼村又是啥?依我看,于今也不止咱村, 好多村庄都快成空巢了,野兔子比人还多些!我在想:假设人都消失了,村庄当然便消失了。万家烟火,延续的是生活与血脉,观照的是时代的兴衰; 冷火秋烟,不只是村落的寂寞,更是生的寂寞了。稀疏的鸟声从树梢上漏下来,落在我的身上。穿过荒芜的田野,我走向红尘深处。(选自2018年第四期美文,有删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鸟,试分析各有什么作用。(4分)10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急促的雨点,带着响声落下来,却在转瞬间悄然失踪了。作为生命的个体,容易让 尘世遗忘,但作
6、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11 .文中划波浪线的两段都用了详写,这样安排有何艺术效果? (6分).结合“消失”的具体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6分)【答案】10.开头通过写鸟的筑巢、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反衬村庄的荒凉;结尾写稀疏的鸟声“落”在身 上,表现了“我”的落寞心境。11 .将人比喻成雨点,生动呈现了人来到世间时的热热闹闹,离开世间时的无声无息,用拟人的手法写尘 世、村庄,借“尘世遗忘”“村庄的痛”,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村庄消失的悲哀。12 .详细列举数字(说明),“面”上呈现,详实的数据真实可信;详写兄弟两家遭遇(表达),“点”上叙 写,具体个体遭遇震动人心;点面结合(个例与
7、整体情况结合),全面呈现了村民的生存状态,既真实又 可感。将主观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客观的说明表达之中,与文章其它局部的描写、抒情、议论相互辉映(详 略结合)。13 .“消失”是指人的消失,从出生到死亡是每个人的既定路线,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人世,“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死亡难以预料的无奈;“消失”是指村庄的消失,随着城市化的开展,更多村民远离村庄,村庄逐 渐走向衰亡,“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村庄走向衰亡的悲哀;“消失”是指人精神家园的缺失,因为村庄是村 民出生、生活的地方,村庄衰亡意味着村民精神港湾的缺失,“消失”中蕴含着作者对精神家园缺失的惆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在文章的
8、开头,作者写到“屋外台阶上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并爬满藤萝,鸟儿在密匝匝的叶片中筑巢,它们 很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台阶本是人们经常经过的地方,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鸟来筑巢,此处写鸟的筑巢、 自在快乐地飞扬啼叫,表现出此时的房屋没有人居住,从而反衬出村中的荒凉。在文章结尾作者再次写到鸟叫,“稀疏的鸟声从树梢上漏下来,落在我的身上。此处运用通感的手法来描写 鸟声,联系后文“穿过荒芜的田野、作者此处通过对鸟声的描写,表达了对如今乡村凋敝的感伤,也表现了 “我”的落寞心境。10 .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急促的雨
9、点,带着响声落下来,却在转瞬间悄 然失踪了“中将人比喻成雨点,通过雨点细密急促的形象,呈现出了人来到世间时的热热闹闹,而通过对雨 滴渗入泥土的无声无息来比喻人离开世间。而“作为生命的个体,容易让尘世遗忘,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中,将“尘世”“村庄” 拟人化,借“尘世”“村庄”的感受,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村庄消失的悲哀。1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在前面的自然段汇总描写村庄失踪人口和死亡人口时,作者详细的列出了数字,还列出了年平均值,作者 这样写,是从总体上呈现村庄流逝人口数量之多,用详实的数据说明情况真实可信,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 性。而在后面的自
10、然段那么是详细写兄弟两家的遭遇,这是具体到个体的情况,属于“点”上叙写,通过这一事例表 明个体遭遇的遇震动人心。作者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点面结合,无论在总体上还是个体上,全面呈现了村民的生存状态,让读者真 实感受到村庄的衰落,带给读者以震撼。最后,作者这两段描写,是作者将客观情况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将主观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客观的说 明表达之中,与文章其它局部的描写、抒情、议论相互辉映,充分的表达了作者的感受。12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文中“每个人都会消失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是他们消失前没有任何迹象说明不再回来,谁也没有这 么说过“可知,“消失”是指人的消失,每个
11、人都将走向死亡,从“只是他们消失前没有任何迹象说明不再回来” 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死亡难以预料的无奈之情。同时,在“但作为失踪或消失的集体,却是村庄永远的痛”中可知,“消失”在此处指村庄的消失,在经济因素 的推动下,村庄里的人都奔向城市,越来越多的村民远离村庄,而随着村民的减少,村庄逐渐走向衰亡, 从“是村庄永远的痛可以感觉到,消失一词中蕴含着作者对村庄走向衰亡的悲哀。最后,消失也指人精神家园的缺失,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随着城市的 扩大,村民的出走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农村正在逐步走向衰亡,村庄衰亡意味着村民精神港湾的缺失,“消 失”中蕴含着作者对精神家园缺失的惆怅。三
12、、古诗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孝友堂记明刘基堂日“孝友”,敦人伦也。善父母为孝,善兄弟日友,陶君忱仲及其子凯,俱有孝友之行,于是临川葛元 哲请以“孝友”名其堂。按书言:“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诗言:“张仲 孝友。”是皆天子之大臣,那么不举其事业,而以孝友称之,盖以修身齐家为治国平天下之本也。故日:其为 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孝友也者,所谓懿德之首与。*陶君者,台之临海人也,旧为巨室。生八年而母卒,继母弗能爱。及长娶吴氏,相与谨事母,母终不 能容。君乃与妻出居于外,力勤苦,织绩以为食,朝夕入定省弗旷,而父与继母自治其产业,不
13、使君与闻。 久之,家日匮,父又且老,继母所生弟妹皆无以具婚嫁。君乃迎父及继母于已养,以其资为弟娶妇,嫁其 妹,咸得所。由是继母大感悔。君益虔,门庭之内,穆穆如也。吴氏早丧父,其母沈无以养,君亦迎养之, 以寿终于陶氏。凯读书有文行,为贫故,恒出外,以经学教授弟子。弟子自四方来从者甚众,故得以其束脩之入,佐 父治丧葬,供祭祀,悉如礼。上世墓域有夺于势家者,咸赎而表之。凯无他兄弟,惟一妹,适顾氏,早卒。*凯为有其子及女以成人,如己子。故乡党之称孝友,莫不日陶氏父子。而士大夫又皆为诗以歌咏之,于是 括苍刘基既叙其事,复为之言日:诗不云乎:“天生烝民,有物有那么,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夫孝友之在人心,不
14、求诸外,而民 鲜能者,欲昏之也。世教既衰,彝伦攸敕,于是有借梭锄而德色,取箕帚而谛语。如贾子之云者,况 敢望其能奉不爱已之继母于艰苦之余哉?又敢望其施及于异产之弟妹哉?假设陶君者,真可以当孝友之名矣 乎。方其家之富也见弃于亲甘远身而不失于礼及其贫也弟妹无所托又羯力自任而不贻父母忧。呜呼,难哉,假设陶君,可谓能尽孝友之道矣!抑亦可谓能处人伦之变矣!君陈、张仲皆以孝友施于政,而达于天下。陶 君无其位,不得流其泽于民,而独行于家。至其子,又克类,天将昌陶氏乎?子类父,孙类子,绳绳焉而 不绝,能无昌乎?善之有后,天之道也。凯字中立,今之乡贡乙科,为永丰县教谕,与余善。是为记。(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八覆冢集
15、,有删改)注烝民:庶民,百姓。然:众。秉彝(yi):常道,常理,常性。彝伦:伦常。攸:语助词,无义。取:败坏。借穆锄而德色,取笑带面淬(sui)语:出自西汉贾谊治安策,形容风俗牧坏,不仁爱。淬 语:恶言。1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敦人伦也 B.朝夕入定省弗旷 *C.不使君与闻 D.适顾氏A.敦人伦也 B.朝夕入定省弗旷 *C.不使君与闻 D.适顾氏敦:敦促,催促定省:请安,问安 与闻:参与听闻 适:女子出嫁A.而后民法之B.君乃与妻出居于外C.织绩以为食*D.上世墓域有夺于势家者15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填然鼓之,兵
16、刃既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圣人不凝滞于物.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叙议结合,由堂及人,因事见义,阐述了作者的“孝友”观,表达了“文以 载道的倾向。B.陶忱仲自幼丧母,一直不受继母喜欢,后主动将陷入困境的父亲、继母接来奉养,并为弟妹操办婚事, 迎养寡居的岳母直至终老。C作者认为“孝友”是美德之首,人既要孝敬父母,又要友爱兄弟姐妹,“友孝”能施行于政事,所谓“修身” 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D.文章开篇交代“孝友堂”名称由来,然后详述陶氏父子种种孝友之行,末段说明世风败坏、孝友少见是因 为人性
17、本恶、天生糊涂。16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分)方其家之富也见弃于亲甘远身而不失于礼及其贫也弟妹无所托又竭力自任而不贻父母忧。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由是继母大感悔。君益虔,门庭之内,穆穆如也。(2)子类父,孙类子,绳绳焉而不绝,能无昌乎?善之有后,天之道也。【答案】14. A 15. D 16. D.其家之富也/见弃于亲/甘远身而不失于礼/及其贫也/弟妹无所托/又竭力自任/而不贻父母忧。17 . (1)由此继母非常感动惭愧(或译为:感动悔恨)。陶君(陶忱仲)待父母更加恭敬(虔诚),家庭和 和美美(或译为:一家人都和睦客气的样子)。(2)儿子像父亲一样,
18、孙子像儿子一样,代代延续不断,陶家能不兴盛兴旺吗?善行会有后报(或译为: 善行后继有人),这是天道。【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敦:敦促,催促”错误。句意:要使人伦敦厚。“敦”应解释为“使敦厚,使.淳厚,使.诚朴宽 厚”。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代词,他们。句意:那百姓就会主动向他学习了。“之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句 意:战鼓咚咚敲响,两军已经交战了。B.“乃二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句意:陶君于是和妻子搬出住在外面。“乃”副词,表转折,竟然、 却。句意:现在你却用选贤举能的道理来教导我。C.“以Z介词
19、,把、拿。句意:以纺织为生。“以:介词,凭借身份。句意:当时以大中丞职衔 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D.“于”:介词,被。句意:上代墓域有被有权势的夺去的。“于”:介词,被。句意:通达事理的人不被 客观时势拘泥。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世风败坏、孝友少见是因为人性本恶、天生糊涂”错误。末段说明了孝友源于内心而不需要向外寻求,世 风败坏、孝友罕见是因为受一己之欲的迷惑。选项属于曲解文意。应选D。16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当他家境富裕的时候,被父母亲遗弃,却甘愿身居远处而不失每天请安的礼数。到了父母贫困的 时候,弟妹无所依托,又竭力承当起责任,
20、而不招致父母担忧。“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见弃于亲被动句,意思是“被父母亲遗弃”,句子完整,其后断开;“及其贫 也”与“方其家之富也”属于并列结构,“也”字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又”常常位于句子开头,其前断开; “而”表示转折,其前断开。17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感悔”,感动惭愧;“益虔”,更加恭敬(虔诚);“穆穆”,仪容或言语和美。(2) “类”,像;“绳绳焉而不绝、代代延续不断;“能无昌乎”固定句式(反问句),能不兴盛兴旺吗;“善之 有后”,善行后继有人;“天之道也。判断句式。参考译文:堂称“孝友”,是要使人伦敦厚。善待父母为孝,善待兄弟称友。陶忱
21、仲及他的儿子陶凯,都有孝友的 善行,由此临川人葛元哲建议用“孝友”命名他家的堂。依照尚书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 因为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能够迁移到为政上。”诗经言:“张仲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他 们都是周天子的大臣,却不列举他们的事业,而以孝友称赘他们,这是因为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 根本。所以说:他们对于父子兄弟来说值得效法(亦可译为:他们作为父子兄弟值得效法),而且后来的百姓 都效法他们。孝顺父母而友爱兄弟,就是列于美德之首吧。陶君,是台州临海人,祖上是大户人家。出生八年他的母亲死了,继母不喜欢他。长大后,娶吴氏为妻, 两人都很恭谨地侍奉后母,后母始终不能容留他们。陶君
22、于是和妻子搬出住在外面,非常勤劳艰苦,以纺 织为生,早晚入门向父母请安一天也没有旷废耽误过。而父亲与继母自己管理产业,不让忱仲参与听闻(亦 可译为:参与并知道内情)。时间长了,家境一天比一天差,父亲又逐渐老去,继母所生的弟妹都没有钱财 置办婚礼嫁妆。忱仲于是把父亲和继母接过来自己奉养,还拿出自己的钱物为弟弟娶媳妇,把妹妹嫁出, 都办得很得体。由此继母非常感动惭愧(亦可译为:感动悔恨)。陶君(陶忱仲)待父母更加虔诚,家庭和和美 美(亦可译为:一家人都和睦客气的样子)。忱仲妻子吴氏早年丧父,她的母亲沈氏没人供养,忱仲也接过来 奉养,直到终老在陶家。陶凯读书有文才德行,因为贫穷的缘故,时常外出,拿经
23、学教授弟子。从四方来向他学习的弟子很多, 因此能以他的薪水收入(束:掴成一束的十条干肉,借指古时入学拜师的礼物,或送给教师的酬金),帮助 父亲办理丧葬,供给祭祀,一切都依据礼数。上代墓域有被有权势的夺去的,他都用钱赎回并重新整修竖 立标志。陶凯没有其他兄弟,只有一个妹妹,嫁给顾姓人家,过早地去世了。陶凯为她养育儿子及女儿成 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因此乡里称赞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无不说陶氏父子的。而士大夫又都写诗 来歌咏他们。由此括苍山(今名括苍山)刘基表达他们的事迹后,再颂扬他们说:诗经不这样说吗:“上天生下庶民,有形体有法那么。人的常性与生俱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亦可译为: 喜爱这美德“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语文 终极 综合 模拟 评估 浙江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