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终南望余雪(带拼音带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之终南望余雪(带拼音带译文).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之终南望余雪(带拼音带译文)第七卷:五言绝句zhong nan wang yu xue终南望余雪chao dai : tang chaozud zhe : zu yong朝代:唐朝 祖咏zhong nan yTn ling xiu , jT xue fu yun duan终 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lin biao ming ji se , cheng zhong zeng mu han林说明霁色,城林说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外表;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注释: 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
2、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 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 融化之雪。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霁色:雨雪后的阳光。霁,指雨雪后初晴。简介:祖咏(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 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 阔余不浅。”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 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 与阳光的向背表
3、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 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 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 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 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 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邛月”);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 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弓I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 “终南阴岭秀”的具
4、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 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 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 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说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 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 凌云壮志。“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 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 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
5、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 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 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 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 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祖咏不仅用了 “霁”,而且选择的是 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说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 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 说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 “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 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 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确实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 戎律,再凑几句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