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教育学系统精讲(6) 有道精品课 孙阳.pptx
《2017-04-11 教育学系统精讲(6) 有道精品课 孙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04-11 教育学系统精讲(6) 有道精品课 孙阳.ppt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系统精讲(6),讲师:孙阳,第三节 课程内容,(三)教材(教科书)1.概念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影视、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节 课程内容,(三)教材(教科书)2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首要原则)(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强调内容的适用性(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要求的
2、统一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第三节 课程内容,(三)教材(教科书)3.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第三节 课程内容,(三)教材(教科书)4.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方式:(1)纵向组织VS横向组织(2)逻辑顺序VS心理顺序(3)直线式VS螺旋式,第四节 课程
3、资源,第四节 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的概述(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第四节 课程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分类,第四节 课程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分类4.根据课程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直接觉得课程实施
4、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第四节 课程资源,(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1.开展社会调查,跟踪社会发展动向,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2.观察学生日常活动,反思个人工作历程,寻找有效课程资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管理库;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第四节 课程资源,二、新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是3-6、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
5、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第四节 课程资源,(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第四节 课程资源,(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2.回归生活3.立足实践4.着眼创新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第四节 课程资源,(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第四节 课程资源,2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
6、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第四节 课程资源,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课程概述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本开发、设计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兴趣需要,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第四节 课程资源,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校本课程分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
7、计开发新的课程。(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3.凸显学校特色。4.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使课程设置达到合理的有效途径。,第四节 课程资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4.“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形成一个由校长、研究专家、学生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开发课程的合作共同体。,第四节 课程资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5.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
8、场课程资源6.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7.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8.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第四节 课程资源,(五) 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1.合作开发 2.课题研究与实验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第五节 课程设计,第五节 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第五节 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的模式1.泰勒(R.W.Tyler)的目标模式(1)基本观点: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9、?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继续性、序列性、综合性)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第五节 课程设计,1.泰勒(R.W.Tyler)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第五节 课程设计,2.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斯腾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第六节 课程实施,第六节 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是落实课程改革、实施学校培养
10、目标的重要措施。,第六节 课程实施,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辛德等人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第六节 课程实施,三、课程实施的基本结构,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生理适宜原则,分析学生的“双 基”、体力、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品德、个性心理品质,学生学习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第七节 课程评价,第七节 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二、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模式3.CIPP评价模式,第七节 课程评价,(一)目标评价模式1.代表人
11、物:泰勒(教育评价之父) 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2.目标评价原理可以概括为七个步骤,其中,确定目标是最关键的一步3.评价: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其他方面的力量。,第七节 课程评价,(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1.代表人物:斯克里文(美)2.主要观点: 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重点从课文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第七节 课程评价,(三)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1.代表人物:斯塔弗尔比姆2.观点: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
12、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应该为课程的改革服务,应该注重课程的过程。3.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第二-七节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随堂练习,单选: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A. B. C. D. 2.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3.被称为“科学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奇,第二-七节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随堂练习,单选:4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A
1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第二-七节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随堂练习,单选:5.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的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家长、学生D.专家、校长、学生、其他人员,第二-七节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随堂练习,单选: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将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组织形式是( )。A.垂直组织 B.横向原则 C.纵向组织 D.序列组织7.课程计划的基
14、本内容不包括( )。A.板书设计 B.学年编制 C.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多选:1.下列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A.教师、学生 B.博物馆、科技馆 C.教科书 D.网络资源,第二-七节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随堂练习,判断:1.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3.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在高中阶段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进行选修学习。( )简答:简述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第七章 课程思维回顾,第八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八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改革是指我国从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社会背景(国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04 11 教育学 系统 有道 精品 课孙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