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1课短文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2 .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L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4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深入其中,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上一节课, 我们随郦道元一起欣赏了三峡美景,今天,我们再随古人,学习两篇不同风格的歌咏山水美景的优美篇章 短文两篇,欣赏
2、不同的景,感受别样的情。(板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二、出示目标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一一课件出示: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2 .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齐读三、简介作者,了解背景L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 历访道时足迹普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常以书信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 称其为“山中宰相2 .文体介绍“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
3、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 能多样,可抒情,可写景;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3 .背景介绍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 谢中书。南北朝时,政局动乱,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因而他们 在书信中常描山画水,说明自己所好,同时也是对友人的抚慰。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 书的一封信。三、美文美读,疏通文义1 .美文美读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师:下面让我们自由诵读课文三遍。第一遍,能够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女生齐
4、读)第二遍,能够读出停顿,初步领悟文体特征(男生齐读)课件出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i),沉鳞(Un)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yu)其奇者。第三遍,能够声情并茂地读,感受个中情意(推荐代表读)课件展示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2 .疏通文义借助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派代 表汇报交流,边交流边订正。(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见课件)四、品词析句,研读课文3 .梳理层次师:文章虽
5、然只有短短的一段,但层次清楚,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说明课文的层次结构。预设全文可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第二局部:“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具体描写山川的秀美景色。第三局部:“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赞美和感叹总括前文。4 .品词析句师: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预设:“高峰入云,清流见底J美在山水相映。高山峻峭,水流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 映成趣。“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6、备。”美在色彩配合。“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美在晨昏变化。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黄昏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 猿猴息树,游鱼跃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J美在动静相衬。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5 .理解情感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预设:
7、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 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 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 抒情、议论融为一体。6 .课堂小结答谢中书书全文68字,却是一幅清丽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美不胜收。这样美的景色,这样美的 语言,这样美的课文,让我们齐声背诵吧。(学生高声朗读背诵,争取当堂完成背诵)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请完本钱课同步练习。【板书设
8、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高峰入云Yk清流见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北乜公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女化H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一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 夕日欲顺, 沉*竞跃.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 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庭坚 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 第11课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236880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