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义7011.docx
《自学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义7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义701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第七编明代文学中国的白话小说经过宋、元两代的孕育,至明代开展到成熟的时期。很多人不再以小说为“小道”而 予以鄙视,而是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意识地抬高白话文体的地位,改编或创作了许多 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便是元末明初出现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们分别 代表着古代长篇小说中“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流派的最高成就,也代表着明代长篇小说开展的 第一个高潮。第一节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历史小说。它的创作素 材来源于三个系统:正史、讲史和戏剧。三国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已
2、在民间广泛流传,晚唐时期,三国故事 已被儿童所熟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民间说话艺人有“说三分”的专家及科目。金元时期,出 现了不少“三国戏”,如三战吕布、赤壁廛兵、单刀会等,现知元代及元末明初三国题材的 杂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元至治年间(13211323)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虽然粗糙多瑕,却已具备 了后来三国演义的基本轮廓。罗贯中以当时流传的平话和戏剧为基础,削落其荒诞无稽的成分,补充 许多正史资料,增加篇幅,润色文字,完成了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创作。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明初贾仲名(或日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说他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3、献身于通俗小说创作的作家,田汝成西湖游 览志余说他编纂过数十种小说,如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都署他的名字,水浒传、 三遂平妖传等书也与他有关。但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书都是后人假托其名。他还有杂剧作品,现存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明代前期,三国志通俗演义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最早刊本刻于嘉靖年间。该本24卷,240那么, 每那么标题为七言单句。后来的各种版本,都是由嘉靖本演变而来的。其中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 那么合并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仿效金圣叹批点水浒传的做法,对回目和正文都作 了较大修改,加上自己的评论,名之日“第一才子书”,使之在艺术上有较大提高。“毛本”成为后来
4、最 流行的版本。二、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三国志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载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百余年 的历史,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斗争,表现了 “明君贤相”的社会理想、儒家的伦理道 德观念,强调了人才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沧桑之感。三国演义继承宋代以来以蜀汉为正统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历史上的曹操, 本就是蔑视传统伦理的“奸雄”式人物,虽然在政治上卓有建树,却难于为传统道德标准所肯定;刘备的 政治成就虽无甚可观,却因与汉家皇室的血统关系而易于得到同情和认可。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 刘备的宽厚仁爱的描写,抑扬之间,不但表现出
5、皇权神圣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仁政”和“明君 贤相”的社会图景的向往。刘备是“明君”:他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保护百姓,推行仁政; 他谦恭仁慈,礼贤下士,对待部下能够推心置腹,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亲如手 足。诸葛亮是“贤相”:他能够审时度势,料事如神,且对君主忠贞不贰,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还强调了 “义”的道德价值,始终以“义”作为描写和衡量人物的重要标准。小说从刘、 关、张桃园三结义写起,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如第27回写他“身在曹营 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挂印封金”,毅然离开曹
6、营。这里便通过关羽的行为,表现 了 “义”不可违的道德原那么。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把守华容道,又因不忘旧恩而放了曹操,也是 他所奉行的“义”的另一表现。这种“义”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以德报德、互相帮助,与民间 流行的道德观念息息相通。三国演义相当全面地展示出汉晋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广阔性和复杂性,保持了历史现象的具体 生动的特性,一度被视为“绝好的历史教科书”。同时,书中还展示出政治、军事斗争中复杂人性的种种 表现,传播着人们在斗争中积累起来的智谋和权术。古代兵家常从书中借鉴攻城略地、伏险设防的方法, 今天那么有许多人从中寻求“商战”的技巧。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尽量以三
7、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据史演义的写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的发 挥。同时,它又以民间传说为依据,在许多地方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和想象虚构。章学诚说它是:七分 实事,三分虚构”,批评它“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淆乱”,是把它看成了历史而非文学的著作。大凡书中精 彩动人的故事、生动鲜活的人物,往往是虚多于实的。三国演义以120回、75万字的篇幅讲述百余年的历史,以蜀汉为国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 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既曲折变化,又前后贯串,宾主照应,脉络清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三国演义尤长于战争描写。全书共写到四十屡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景,写得各有声色,绝少雷 同。许多大的战争,都能把战
8、事的起因、力量比照、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把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 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等环节表达得具体生动。比方赤壁之战,三国志的记载 仅寥寥数语,而经过小说的铺张和虚构,用了前后八回的篇幅。三国演义善于在情节的展开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塑造的许多人物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超人、周瑜的器 量狭窄等等,都极富有艺术的生命力。这些人物鲜明地表达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性格特征突出,在一定程 度上也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小说善于运用层层皴染的手法。在反复出现的不同事件中强化人物性格的主 要特征。还要指出,
9、三国演义写人物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人物性格突出但缺少开展变化,为突出人物的主 要特点而夸张至失真的地步,鲁迅先生即批评它“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以粗笔勾勒而不以细部描画见长,雅俗 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小说写人物对话,能够切中人物的独特个性,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张飞的话往往是快人快语,疾恶如仇;关羽的话往往心高气盛,目中无人; 而孔明的对话,那么往往沉着不迫,应对自如。三国演义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影响深远。第二节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水浒传也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章回
10、小说,它的写定,与三国演义大体同时。关于北宋末 年宋江起义,正史有零星的记载。宋末元初,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完整地记录了 36人的姓名和绰号。元人改定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有涉及水浒故事的内容,如杨志卖刀、智劫生辰纲、私放晁天王、 怒杀阎婆惜等,虽然行文简略,却已与后来小说的框架基本吻合。元代还出现了一批水浒戏,双献功、 燕青博鱼、还牢末、争报恩、黄花峪与小说还有所不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那么与小说第73回内容一致。在这些戏里,水浒故事和人物形象日益开展丰富起来,水浒英雄由36人开展到72人, 又开展到一百单八人,对梁山泊这块起义根据地的描写也接近水浒传了。可以推测,在元代的民间艺 术中,已经
11、有了比拟完整的水浒故事。水浒传早期书面形式的写定者究系何人,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明代嘉靖间高儒的百川书志 最早著录此书,说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代人郎瑛七修类 稿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日编。宋江又日钱塘 施耐庵的本。”稍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明万历时期胡应麟少 室山房笔丛那么说是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水浒传的版本比拟复杂,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描绘生动,文学性强,现知最早的 版本,是高儒百川书志所著录的忠义水浒传100卷。现存较完整的早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义7011 自学考试 资料 中国古代 文学史 讲义 70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