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学案化学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常学案化学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常学案化学必修1篇一:中学化学必修一1.2教学案 其次节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洁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4.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5.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育思维实力以及探讨问题的实力 6.通过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爱好,体验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2、思索回顾如下问题: 点燃 (1)如何描述化学方程式2H2 + O22H2O的意义? (2)初中学习过哪些物理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请总结一下。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1)意义:表示的集合体。 (2)单位: ,简称,符号 。 (3)留意事项: 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物质的量不能度量宏观物质(缘由是数值太大)。 运用物质的量一般用化学式指明微粒,而不能用名称。 “物质的量”的专出名词,不行随意增.减字,如不能说成“物质的数量”.“物质量”等。 推断:下列说法
3、不恰当的是:。 A1mol氧B 1mol H2OC5mol H+. D2molO2E0.5molNaOH F3mol H H 2mol CO32 I1mol麦粒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含有的粒子数与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个。 (2)把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用符号_表示,单位是。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沟通展示 小组沟通课前预习收获与怀疑,并主动展示。 合作探究 (1)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用了什么方法称得一头大象的重量?他运用了什么思想? (2)你能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称去称得一粒米的质量吗?你运用了什么思想?
4、 (3)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双”.“打”等表示数目集体的词语吗?它们分别表示多少个数目集体? (4)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引入物质的量有什么意义? (5)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定义的?NA与 6.021023的关系是什么? 典例解析 例1. 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错误请说明理由。 1molH2O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1molH2O中含有NA个氢原子。 1molH2O中含有1molH2和1molO。 1molH2O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例2.完成下列填空: (1)2 mol NH3中含有 个分子,个N原子,_个H原子;2molNH3含有mol 原子。 (2)含有1.204 10
5、23个H原子的H2O的物质的量是。 (3)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2 mol H2O中含有电子,约含有 个电子。 (4)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相等,则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沟通小结 依据上述例题,你能归纳出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吗? 课堂练习 1. 2 mol CO2中含有_mol C 和_mol O ,含有_个CO2分子。 2. 1mol H2SO4中含有个H,共含有 mol原子。 3. 3mol CaCl2中含molCa2+,molCl,共 mol离子。 4. _mol 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5. 3.0
6、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 ,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 中所含氧原子个。 6. 2 mol SO2和1mol SO3 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 刚好总结 自主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并主动展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氧B1 mol H2SO4C1 mol米 D1 mol面粉 2.在0.5mol Na2CO3 中含有( ) A0.5mol CO32B1mol Na+ C6.021023 mol Na+D1.5个O 3.1 mol下列气体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 H2 BCO2 CCH4 DO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1
7、mol N2和1 molCO所含的分子数都是NA B1 mol H2和1 mol CO2所含的原子数都是NA C1 mol CO和1 mol CO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NA D1 mol H2SO4和1 mol H3PO4所含的原子数都是4NA 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 HCl B3.01 1023 个氧气分子 C12g 12CD0.5mol CH4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运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也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7.
8、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气具有不同的( ) A电子数目 B质子数目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8.1molH2SO4的质量约是一个硫酸分子质量的( ) A6.021023 倍 B6.02倍 C98倍 D3.011023倍 9.与0.3mol H2O 中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下列哪种物质() A0.3mol HNO3 B3.6121023个HNO3分子 C0.1molH3PO4 D0.2molCH4 *10.(1)0.3mol NH3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个H2O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有 5.4181023个质子的 OH 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其次节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摩尔质
9、量)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洁计算 逻辑思维实力 3.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4.体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5.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育严谨的科学看法,激发严谨务实.按部就班.探究真理的科学看法,培育科学归纳的思维实力.空间想像实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洁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规定以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原子
10、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量): CFe H2O H2SO4Na+OH 二、摩尔质量 1.定义:量。 2.摩尔质量的符号为 3.规定: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为单位时,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或。 4.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练习: H2的摩尔质量 CO2 的摩尔质量 H+ 的摩尔质量OH 的摩尔质量 NaCl的摩尔质量 Fe 的摩尔质量 篇二:高一化学必修1其次章_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案-同步学案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学问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
11、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晰,胶体这部分学问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中学化学最终(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中学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详细应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相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
12、中占有特别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连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学问的连接意义更大。本章学问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学问(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学问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学问的延长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化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化相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学问。 3值得留意的问题 学
13、习本章学问时要留意新旧学问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识的物质,渐渐相识到有限的因素与浩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留意学问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识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学问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相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学问,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
14、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须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索、记忆、联想和老师科学设计和支配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殊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学问点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须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分类是记忆的基础,高题往往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对于胶体学问的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一般是将胶体学问与科技生活生产
15、相结合的问题;离子反应的考查一般 涉及的题型是选择和填空以及有关离子共存的综合推断;离子共存的命题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遇到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以及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2)定性中有定量,一般和水的电离溶液的PH 有关。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考查上内容及历届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而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或漏掉部分反应等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20左右;(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往往多次重复出
16、现,例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考查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运用化学用语的精确驾驭程度和娴熟程度以及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具有肯定的综合性,预料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还会保留。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的简洁计算、析出沉淀物或微溶物的计算也会出现。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综合考试中担当重要角色。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点涉及基本概念、配平简洁计算以及关系式计算,还有强弱规律的应用。在高考中常常涉及的学问及题型有:(1
17、)从氧化还原反映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2)推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推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4)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近几年除注意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通过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等新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学问,考查面广,能出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该部分学问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今后的高考命题出接着从上面进行综合考查以为,还可能推出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方式,特
18、殊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试验等实际紧密结合。 考纲解读 一、本章的课标要求是: 1.相识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探讨的作用,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试验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依据试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本章的三维目标是: 1学问与技能 (1)能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
19、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4)通过试验事实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推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探讨,相识分类法在化学探讨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试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学问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探讨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探讨或学习过程。 (4)通过运用化学学问
20、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血液透析、卤水点豆腐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相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探讨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探讨科学问题。(5)在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问带来的欢乐。重点和难点分析 如本文其次项之分析,本章内容具有与初中化学连接以及中学后续学习基础工具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念和今后接着深化地学习化学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需使学
21、生扎实驾驭。 1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离子的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 2教学难点: (1)胶体概念的形成 (2)氧化还原概念的形成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法及学习指导建议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现代教学论探讨的重要成果。“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而与传统相比,学本身的目标要求也是发生了改变的。传统教学中,学主要是指学到学问,而现代教学要求学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切身的学(阅读、思索、整理教材,调动已有阅历,相互沟通探讨,进行试验、调查、视察,借助音像资料和网络技术等),才可能达成这三维目标。 同时,考虑到学生已进入中学阶段,其自学实力、
22、思维实力、质疑实力均比初中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要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冲突,就必需信任学生的自学实力和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详细可以运用的方法许多。 如关于胶体的学问及其应用,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探讨性课题学习搜集素材做墙报的形式沟通,当然也可以运用课堂时间展示沟通(关键是没有课时)。 再如关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可以编制预习提纲课前发给学生,让其通过预习解决基本概念问题,课堂上则以学问应用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为主。 还可已通过“大单元四环节”教学形式,通过“自学自研-问难探讨-精讲点拨-应用评价”,加强教学的整体性。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胶体学问的教学,有一个解决学生
23、“前认知”的问题。必需联系试验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其对胶体与“胶状物”、胶体与溶液的关系辨析清晰。 3加强训练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抽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理解可言,只有记住。但记住要有记住的方法。这就是多加练习。老师要舍得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典型练习,肯定要在课内解决这个问题,以免留下后患。 常见离子的性质,也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加以相识。 4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方面 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化学带给他的欢乐。但同时要引导学生相识到,与数学、物理相比,化学终归是年轻的科学,尤其对于他们来说,化学还处于启蒙教化阶段,许多感性的东西是须要记忆的,让学生明白“没有记
24、忆就没有理解,也就没有思索”的道理,不要排斥基础学问的记忆。 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中学阶段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凭爱好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学好一门学科,必需付出应有的努力。尤其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抽象概念、离子反应这样微观层次的内容。 课时支配 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试验实力的培育:培育学生依据试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推断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详细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老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试验,并能总牢固验结果。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25、爱好和情感; 2、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 3、对学问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洁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试验实力、思维实力、自学实力的培育。预习探究(学生用) 1.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把大量事物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识也是最便利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交叉分类法: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肯定局限,所能供应的信息较少,人们在相识事物时往往须要采纳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例如,对于碳酸钠,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而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4.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例如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老师用) 图书馆里有许很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须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很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快速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