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易错的概念辨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易错的概念辨误.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种易错的概念辨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参考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相配套的教辅用书,它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然而使用中发现教学参考书中有几处说 法值得商榷,而这几种概念亦确实容易混淆,教学实践中,我们无法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现辑录于兹,以就教于方家。一、类比论证、比喻论证辨析教学参考书第14 3页陋室铭一文的课文简析中对“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 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这样的分析:“以上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J 我们觉得此说欠妥。贵在于灵魂,从主题讲都是道德修养篇,从体裁讲,纪文为纪念性文章,敬文 是演讲词,陋文属铭文,这里都泛化成议论
2、文,相关的课文分析也是扣住议论文的知识 点来分析的,这样论证方法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知识点。而初中语文课本介绍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二:一是摆事实,二是讲道理。比拟搞笑的是如果说议论文的基本 论证方法有三,那么,这个“三”就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试想,只要是议论文怎么可能不 摆事实讲道理呢?事实上,初中语文测试卷中议论文阅读语段只要考到论证方法这个知识 点,往往要求学生指出更为具体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法(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引证法)、正反比照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归谬法等。其中,类比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这两个概念,一字之差,极易混淆。那么,二者之间到底如何区分呢
3、?类比论证是用同类事物实行比拟作出论断的方法,即用与甲事物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乙事 物来类比推理甲事物。而比喻论证是用人们比拟熟悉的容易懂得的具体事物来证明人们比拟 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基础是比喻格,乙事物不一定真有其事, 甚至能够想象虚构,甲、乙事物肯定分属不同类事物。这样在初步断定某处采用了类比论证 法或比喻论证法的基础上,能够作这样的判断:如果甲、乙属同一类事物,此处即为类比论 证;如果甲、乙分属不同类事物,此处即为比喻论证。简单明了。以此我们来分析“山不在 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水之于陋室、仙龙之于德 馨,显然分属不同类事物,
4、故此处当是比喻论证而非类比论证。倒是文末“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才是类比论证法,此句如果翻译的话可译为“(陋室就是)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陋室就是)西汉扬子云的亭子”,陋室、庐、亭都是房子,且俱为高人隐居之所,属同类 事物,从中亦可类比推断出陋室主人与庐、亭的主人一样志趣高洁,从而传达出作者不慕荣 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换个角度说,即便是撇开议论文的知识点改从修辞来说,此处也只能说是比兴而非类比。二、比喻、打比方概念有别教学参考书第2 1 7页叫三声夸克一文的课文简析中有这样的句子:“多层次的复 杂分类,也是本文说明的一个特点。本文综合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比方比喻、举例等。但 最主要的是分类
5、说明乍看似乎没什么,再读觉得有些疙疙瘩瘩,原来问题出在“比喻” 一词上,初中语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作比拟、分类别、 列图表、打比方等。没有比喻,比喻属于常见的修辞方法之一。这样读者朋友不免心生疑惑:教学参考书怎么会出如此显见的错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 入选第三单元的文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叫三声夸克、花 儿为什么这样红(另有短文两篇为文言文)。文题恰似文章的眉眼,只看这样生动的题目我 们就不难看出本单元为事理说明文单元,且多为科普小品文,科普小品文常常平实说明与生 动说明相结合,而生动说明从语言表达方式角度讲有二:一是多处使用描写,二是大量使用
6、比喻、拟人等多样的修辞。叫三声夸克是一篇介绍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说明文,文章的 开头是这样的:“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仅仅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是空的,还是装了什么 东西。翻开来看看,里面又是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再翻开这个盒子,里面仍然是一个盒 子总来说之,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最里面的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J这里的盒子显然 是比喻,用具象的盒子比喻抽象的夸克,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白。 无怪乎编者会出现上文所说的令人遗憾的失误。所以,一个句子到底是比喻还是打比方,关键是看判断的角度,如果是从说明方法角度 就是打比方,如果是从修辞方法角度才是比喻,二者不能含混。三、甄别作比拟、分类别
7、教学参考书第2 2 7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的课文简析中,分析到文章综合使用 了多种说明方法时有这样一段话:“本文多处使用了比拟说明。如将花青素在酸性的细胞液 中表现红色,与花青素在碱性或中性的细胞液中表现蓝色或紫色相对照,说明花朵表现红色 源于自身的物质基础一一花青素与这个段分析相对应的文字是花文第二自然段,内 容如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管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 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便是。而当细 胞液是中性时,那么呈紫色。万紫千红,
8、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性反响中所显示 出来的。”这里到底是作比拟还是分类别呢?作比拟是将甲、乙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拟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 法。例如:(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一一松鼠(2)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 0 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 奇,体重只有0.1 0.1 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 成活。一一国宝一一大熊猫(3)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 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一一松树金龟子(4)只要土地保持一定的湿
9、度,花生和野豌豆的后代都能繁殖、生长。这两类植物对 后代的照料与金龟子对后代的照料丝毫没有两样。一一松树金龟子以上(1 ) ( 2)是同类比拟,(3 ) (4 )是异类比拟。甲、乙两种作比拟的事物很明 晰,而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在比拟中突显出来。教学参考书上说“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源于 自身的物质基础一一花青素”,如果这里要通过作比拟来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源于自身的物 质基础一一花青素,那么,当花朵呈现为蓝色、紫色乃至其它颜色不也是因为花青素么?再 者说,假设说是“酸性”、“碱性”两相对照还算差强人意,却又在句中加上“中性”,从形式 逻辑角度讲三者之间如何能形成对照呢?我们认为恰恰是因为句中加了 “中性”,完整地列 举了细胞液的三类情况,构成了分类别。什么是分类别?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 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叫分类别。这里根据细胞液酸碱性程度不 同,将细胞液分成酸性细胞液、碱性细胞液、中性细胞液三种类别,然后依照类别一一说明 其化学变化,当花青素遇到酸性细胞液变红色,当花青素遇到碱性细胞液变蓝色,当花青素 遇到中性细胞液变紫色。李朝东先生主编的江苏国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亦将之判 定为分类别。写作本文笔者故意选择了一条狭窄的路径。相信:对于课本及教学参考书,假设放宽视角, 作为身处一线的老师将更有话要说。但请相信:啄木鸟啄木只是为了树木更加健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