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同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 摘要:新课改条件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具有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本文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试图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爱好,紧扣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思想品德教材中很多方面心理健康教化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思想品德教材与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主动向上的人生看法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念,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镇静、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健康教化的必要
2、性 初中生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开设从根本目的上是要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养培育和心理素养培育双重任务的综合性的必修课。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化如何渗透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新课改的实施,义务教化的课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即依据时代的要求,注意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为心理健康教化在学校的开展供应了一些可行的途径。比如可以开设定期
3、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化讲座,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化,个别辅导和小团体辅导,设爱好活动课,办心理小报等等。学生在学校最为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那么学习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化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化对于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化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学科的目标之一,它也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教化功能的全面性、深化性、发展性。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化,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虽取得肯定成就,但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将来的人才
4、更应当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养。青少年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不仅要参加将来学问、智力的较量,更要参加心理的较量。所以,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发展思想品德教化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培育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 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想品德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深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坚毅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加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实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样的心理和行为,消退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3、思想品德教
5、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化是迎合素养教化的要求。 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化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化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的轨道,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养。”但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惊慌”、“烦躁抑郁”的生活。,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
6、此可见,心理健康教化是素养教化的一部分,又因为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需以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为中介,所以,心理健康教化应居于素养教化的核心地位,并影响其他素养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4、思想品德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化是体现新课标的须要。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溢着冲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
7、理健康教化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主动向上的人生看法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念,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镇静、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化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养培育因素,努力把握住思想品德教化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细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安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养培育,提高心理健康教化成效。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非常快
8、速,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尚处于从无趣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冲突。首先,生理改变对心理活动产生剧烈的冲击,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但在追求成人感时,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同时,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新奇和爱好,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心情,所以,体会到一种压力和苦恼。其次,心理上成人感与无趣性的冲突。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剧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这个时候,他们特殊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赐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敬重,自我意识增加。无趣性主要表现在认知实力、思想方式
9、、人格特点及社会阅历上,并表现出抗拒与依靠、闭锁与开放、英勇和怯懦、傲岸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等心理冲突和冲突。心理健康教化必需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切实驾驭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把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结合,依据初中生的心理实际,实行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化方法和措施。三、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老师学习,提高老师心理素养。现代化生活日益惊慌和繁忙,给人们带来很多心理改变,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老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老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定导致不适当的教化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10、渗透心理健康教化,首先要求任课老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有健全特性的老师;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心情稳定,不浮躁,不任性,擅长自我限制和自我调整,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须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对思想品德课的爱好 初中生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新奇心和爱好。心理学探讨表明:爱好是引起和保持留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爱好的事物,总是开心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大教化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的“愿学”、“乐学”上下功夫。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要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琢磨。本人发觉,情境式教学、智力竞争式活动、图画观赏等比较简单引起学生的留意,在这些活动环节上学生爱好比较高。再把学问详细化到活动中,在详细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化。 3、紧扣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心理素养。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认知起先的,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正确的认知,他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表现才能表现出肯定的健康水平。正如泰勒所言:人们只有怎样想,才会怎样行动。而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有肯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人非
12、常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七年级涉及了如何设计成长安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英勇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整心情,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逆境和挫折,八九年级则扩展或延长到青春期的心理调适、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化内容。思想品德教化者则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势,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心理健康教化内容详细化,使学生的内心有所领悟,相识有所完善,干枯的心田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 4、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特性化教化。依据学生的认知实力和心理特点以及详细的学习内容
13、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部的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胜利,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加他们的自信念,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形成健全人格。 敬重学生特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施特性化教化。对淘气捣蛋、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学生,不能以损害他们的自尊和人格来惩处其过失,也不能以管理须要而剥夺他们受教化的权利,而是要留意培育他们学习爱好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要提倡他们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等和谐的学
14、习氛围,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爱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将来社会打好基础,使其不伤自尊,增加自信,弥补不足,走向胜利,培育主动健康的心态。 5、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念教化。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信念+恒心=胜利。自信念就是信任自己有实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还有:自信念是走向胜利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念在人生通往胜利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念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主动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育与树立自信念。我采纳一个自信训
15、练方法,就是要求全班的同学上课时,老师的提问按座位逐个回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练习作出自信的反应。训练时对成果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渐渐进展。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创建条件让学生获得胜利,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如:可以出一些较简单的题,做好铺垫,以增加胜利的机会。当学生答对时,老师对学生努力的结果赐予确定,使学生看到努力带来的进步。这样,一次又一次,常此下去,学生的自信念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6、加强适应性教化,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养。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被宠爱的氛围中长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剧烈,对父母
16、的百般照看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在外遇到困难时总希望别人帮助自己。只图索取与享受是许多独生子女的通病,一旦家庭、社会不能满意自己,就可能形成狭隘、自私、冷漠的心理,甚至仇视社会和家庭。因此,我们应当教化学生树立主动、健康的生活信念,让他们醒悟地相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庭、集体、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有所奉献,要把自己融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从各方面努力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限制自己,完善性格,学会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为社会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21世纪,社会不仅须要身体健康
17、、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还须要心理素养好,社会适应实力强的人,因此培育学生的心理素养,进行心理健康教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不能简洁地把构成心理素养的诸因素截然分开,而应依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育目标,按部就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心理健康,进一 步深化素养教化。信任,随着心理健康教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向传统教化的冰河,将使心理健康教化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心理健康 七、八、九年级 俞国良 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 2013. 5 2.思想品德 七、八、九年级 人民教化出版社 3. 一般心理学 叶弈乾,何存道,梁宁建 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 .1997.8 4.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吴增加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5 5、学校心理辅导 刘华山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 附: 作者:陈雁芸 工作单位:武定县东坡中学 通讯地址:武定县东坡乡东坡街12号 邮编:651601 联系电话:13577823763 电子邮箱:37481625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