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小康路上张也.docx
《走在小康路上张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在小康路上张也.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在小康路上张也小康路上迈大步-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党委先进材料距和静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溢勃勃朝气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敞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矗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热闹的集市时时常洋溢着一种蒸蒸而上的景象。 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镇,全镇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7.4万亩,总人口20763人,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7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在以前由于地处偏僻、耕地少,人口压力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牧展增收缓慢,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镇党委依旧带领广阔老百姓艰苦奋斗,从产业结构调整起先,硬是打破了
2、农业大镇神话,提出了“二五四二“经济发展战略,2004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17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较上年增加383.96元。 从根本治穷治富 80年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状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特别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状况,镇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化农夫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和,通过调查、探讨、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
3、有解放,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党委确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胜利的农夫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沟通,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最终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相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 走共同富有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尔莫敦镇部分村领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群众也先后富了起来,但由于种种缘由,部分村、组仍有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看
4、在眼里,急在心上。镇党委认为“一户两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此,镇党委探讨确定发动党员、干部,实行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走共同致富之路。一是由镇党委书记带头,发动每个领导成员与这些贫困户结对子,建立联包户,帮助他们定脱贫安排和措施,赐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实行重点扶贫帮困。二是因地制宜,广辟致富门路,进行开发性扶贫致富,哈尔莫敦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自然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形成拳头支柱产业的产品。为此,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深化各村民小组逐家逐户同农牧民座谈,帮助他们依据家庭状况及市场需求选择致富门路及致富项目。一是依据市场上对瓜果需求量大的实际,为贫困农牧民购买种子及树
5、苗,帮助他们发展林果业。二是帮助没有购买实力的牧民购买牲畜,引导他们发展畜牧业。三是对靠近镇中心的的农牧民,为他们供应场所,激励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修理、缝纫、经商等。通过镇党委下大力气,实行一系例行之不效的方法,使我村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真是比密甜。 加强自身建设 哈尔莫敦镇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是因为有一群带头致富的好党员;这些党员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合力、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艰苦创业、团结务实的好班子。自哈尔莫敦(乡)镇成立以来,镇党委书记已经换了好几任,但那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没有变。现任镇党委书记马龙可以说为哈尔莫敦镇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康 路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