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2《大学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2《大学之道》.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学设计课题大学之道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 高一学习 目标1 .积累文学常识。2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3 .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核 心 素 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学常识。思维开展与提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重点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难点积累文学常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 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 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
2、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 受古代圣贤的智慧。在有趣的语 言中进入情 境。创设情境,铺 设情感场,在 诗意气氛中 走进本课。讲授新课一、文化常识大学: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 作。它与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唐代 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 的“经书”。“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即“明 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 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 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
3、秦 的礼制,表达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夯实基础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 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 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 升,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 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题解:“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
4、.、进退、 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 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 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 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那么。二、听读课文三、文白对译原文初步理解本 课。在文白对照 中整体疏通 文意,理解木 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 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 生活,使人到达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到达的境界才 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 才能够心安理得
5、;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 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 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开展的规律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借助课下注 释、工具书等 疏通文意,有 利于提高自 主学习能力。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 以小组为单 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位翻译本课。
6、 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 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译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 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 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 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 修养品性为根本。假设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 国
7、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 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四、整体感知朗读“三纲”语句,解读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先说内 容,教师再指 导。有助于学生 更深层次的 理解文本。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 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所谓“亲民”, 是指求知和修身到达的方法。怎样才能到达“明明德”, 那么就要亲民。前面两条都做到了,就会到达止于至 善的境界。朗读“八目”语句,解读内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8、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代的那些有大德的人,都以彰显人内心原有的光辉 品德为主。彰显品德就必须先把国家治理好,想要把 国家治理好,那就要处理好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而家 庭由个体组成,能否使家庭和谐有序,个体成员的修 养非常重要。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心要正,即不偏 不倚,这就要求我们排除私心杂念,去除妄想,做到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要想使意念老实 不欺,就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源于 推究事物的原理。哪些句子表达了 “八目”的顺序,反复朗读,思考为 什么这样排列顺序?语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9、国治而 后天下平。”顺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由: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修身的方法一一“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的目的一一“齐家”“治国” “平天下”。“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 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知”解读文本,鉴 赏文本。“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 “平天 下”是八个目。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五、合作探究:怎样实现“三纲八目的目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10、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定”、“静”、“安”、虑”、“得”,是实现“三纲”、“八目”的七个步骤。课堂练习以下选项中画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动词,彰明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本:根本C.在止于至善止:到达D.致知在格物格:风格以下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以下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A.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B.“八目”之中,“修身”的目的是管好自己的家。C. “八目”之中,“格物”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课上进行相关知识检测。D. “安而后能虑”是说思虑精详以后才能性情安和。检测本节课 所学重要内 容。解释以下词语齐其家修其身答案:使
11、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修养自己的德行。推究事物的原理。六、拓展提高古代学制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拓展有关学开阔学生的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 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 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那么教学生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 家政治。七、作业布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写一 段文字,不少于500字。制的相关知 识,链接本课 相关知识,作 为储藏资料。完成作业阅读视野,积 累文学素养一篇随笔既 是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又 是自主情感 的升华。课堂小结课其他的收获与感悟吗?学生说出自 己的收获和 体验。这是对本节 课知识的回 顾与总结。板书大学之道礼记三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 中逐步生成 板书,这是本 节课教学内 容的高度浓 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