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x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最新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简答题 1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依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接受与人口,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同一时代只存在一种主文化。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上与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区分,继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只为某些特定人群、群体接受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亚文化是
2、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亚文化。 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反文化是作为主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 答: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详细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以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农村社区中,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并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因此,城市化不仅是人类在居住场所方面发生的一种改变,而且是社会
3、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记。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丰富困难、节奏快、交往处于事本主义、文化异质性强、个人自主性强。 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3集合行为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学上的集合行为是指很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行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无组织性,这使得集合行为与制度行为和组织行为区分开开。但是,集合行为尽管缺乏组织,但并不是说它与社
4、会结构好不相干。相反,集合行为往往可以暴露社会结构的问题。但并不是全部的集合行为都是无组织的,有些集合行为会实行非制度化的组织方式。 集合行为的其次个特征是不稳定性。集合行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转瞬即逝的,不能持续一个较长时间。 集合行为的第三个特征是特别规性。集合行为展示的是日常生活出轨的一面。集合行为的第四个特征是易受示意性。集合行为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接受了人气的心情所传达的示意而参加到集合行为中的。 4社会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政府、学校等。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
5、明确的组织目标。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发展的须要,社会组织的目标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实力。 其次,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密切。 第三,社会组织中有规范的互动形式。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比较正式,有明确的规范,限制和约束较大。 第四,社会组织有依据组织目标细心设计的结构,结构比较困难。 5. 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城市化,简洁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
6、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殊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 其次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快速下降。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并不能满意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动员城镇人口返乡。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1968 -1975年间学问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学问青年和干部又基本上全部返回城
7、市。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 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工业化发展快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动。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6教化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一)人格塑造:对人格的塑造是教化最基本的功能。教化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规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加对社会的创建。 (二)文化传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
8、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化制度。教化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较保守的性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阅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究往往保持着肯定的距离。但是,教化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学问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合着人类真正的才智,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将来创新的。 (三)筛选: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不同的社会位置须要不同的技能。教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安排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教化的这种筛选功能体现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同
9、的教化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化,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成果,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安排。 (四)革新:教化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建性。它通过发展新学问、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动社会变迁。教化的革新性集中体现在高等教化制度上。高校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氛围,培育的是独立思索的学问分子,激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探讨成果,这样,就使高校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恰是这种距离,使高校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 7. 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有哪些区分? 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与“以利益相关者为
10、主体的群体性事务”是群体性事务的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务”,是指由人民内部冲突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与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务,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峻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指的是参加群体性事务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干脆损害或威逼,却由于种种缘由成为参加这种事务的主力。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指的是参加群体性事务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干脆损害或威逼而成为参加这种事务的主力。 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之间存在着
11、重要的差别。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是为了实现群体干脆的利益诉求。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中,很多参加者与事务无干脆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扰群众利益的状况长期存在。 人们借群体性事务发泄不满心情。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中,参加者一般彼此熟识,形成了肯定的组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务”中,很多参加者只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8. 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详细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概论 最新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本科 社会学 概论 答题 题库 答案 试卷 128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