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 鱼我所欲也.docx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 鱼我所欲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 鱼我所欲也.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选择坚守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表达不畏强暴 的故事,有的描述年少求学的艰辛,有的抒发豪情壮志。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注意把握古诗文意 蕴,领悟作者思想感情。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文章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一篇自读文章唐雎不辱使命。单元目标01 .了解本单元所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古代散文的特点,把握其论证或表达的层次,理解作 品的精神内涵。2 .了解本单元所选词的风格,在与诗的比拟中,体会词独特的形式特点和抒情方式;理解词作 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人抒发的情感。3 .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比照、对偶、衬托、反问等,体
2、会这些方式在表现 作品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4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用法,持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课文中用 到的典故、涉及的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作品深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策略1 .坚持诵读,注重积累。2 .分辨体裁,把握要旨。3 .加强断句、翻译练习,提高文言阅读能力。4 .比拟研读,提高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能力。课时安排鱼我所欲也:2课时唐雎不辱使命:2课时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词四首:2课时9鱼我所欲也 孟子教材分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 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
3、,说明了义重于生、 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 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批判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区分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 宏。教学目标。1 .学习正反比照、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2 .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3 .体会本文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2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
4、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让 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句读。1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1)不为(w存i)苟得也 (2)一箪(ddn)食 (3)为(w旬宫室之美为(w0i)之 (4)如使人之所恶(wi)莫甚于死者2 .划分句读。(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 .了解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
5、子并称“孔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 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 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 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的理念。三 学习新课步骤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2 .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步骤二:诵读课文,疏通文义1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小组合作探究,互相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适 当给予点拨。2.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6、词句。(1)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得兼:同时得到。所欲:所想要的,所追求的。患:祸患,灾难。有甚于:比更重要。苟得:苟且取得。在文中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讨厌,憎恨。患:祸患,灾难。如使:假如,假使。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勿丧:不丧失。蹴尔:踩踏。尔,用作后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何加:有什么益处。已:停止。(2)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区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一词多义于(
7、所欲有甚于生者(比)I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行二者不可得兼(得到)待t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4)古今异义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表许可 一豆羹 豆:古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豆类的总称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古古代的一种量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步骤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1 .学生齐读课文,欣赏排比句和对偶句的句式美和音韵美。2 .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 .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文中与“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 鱼我所欲也 2022 年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同步 教案 第三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