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程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课程类型.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VS活动课程(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不同)1.学科课程(1)学科课程的含义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肓者的发展水平,从 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学科内容的课程,它 是学校课程的基本体系。(2)学科课程的优点按照学科门类组织教材,系统传授文化遗产,知识涵盖量大,科学性 强;(分科门类)教学内容逻辑性强,由浅入深,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教学 内容)以传统知识为基础,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教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更多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以系统传授知识为基础,易于学校进行评价。(学校)
2、(3)学科课程的缺点:偏重逻辑和系统,容易导致重智力,轻能力,技能的培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不利于因材施教。2.活动课程(1)活动课程的含义活动课程是以生活中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围绕儿童从事某种 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活动课程的优点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综合 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 立个性;以学生生活社区的课题为题材,通过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重构经验。(3)学科课程的缺点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获得人类文
3、明遗产;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编排课程,难以保证为生活作充分的准备;活动课程内部缺乏确定的水平结构和连续性。(-)综合课程VS分科课程(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不同)1.综合课程(1)综合课程的含义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是指把相关或相邻领域的几 门学科的教育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之中的课程。(2)综合课程的优点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和拓宽了学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3)综合课程的缺点教材编写的问题。通晓各学科的人才稀少,教材的编写有一定难度;师资问题。受专业细分的影响,学科教师难以
4、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3)综合课程的分类(综合程度)相关课程:又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 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如语文与历史、历史与地理等。融合课程:又称“合科课程”由若干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如动物学、 植物学、微生物学等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广域课程: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教材依照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 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 相比综合范围更加广泛。核心课程:又称“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 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2.分科课程(1)分科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
5、调一门学科体系 的完整性和独立性。(2)分科课程的优点依据学科逻辑组织教材,有利于深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3)分科课程的缺点:学科划分过细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不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教材偏重知识和成人的逻辑思维,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 真正理解;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情感、品德和个性的发展;课程种类繁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 .必修课必修课是指所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它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教育 的基本质量而开设的课程。它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 基本态度等。2 .选修课选修课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方向的不同,允许他们自由选 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设的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为 主要目的,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四)其他课程分类1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强 制性和多样性。地方课程:地方政府负责编制、在本地区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现地 方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为了体现办学理念,由本校老师编制、在本校实施和评价 的课程,旨在体现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2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国家正式实施的课程。隐性课程:国家没有正式实施,但是在学校环境中伴随着显性课程的 实施与评价而产生的实际存在的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