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docx
《【党课讲稿】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党课i幅】论志愿I瞄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S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1。党的十九大报 告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 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 动。”志愿服务者作为推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 力量,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其独特作 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 治理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 会第二届代表会的贺信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 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 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
2、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 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 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共青团 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 指出,要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向基层延伸,大力完善好 各层级志愿者协会组织体系。因此,充分发挥志愿服 务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志愿 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之中,乃是推进基层治理 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域的捐赠额为272.23亿元,占捐赠总量的18.04%13,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医疗志愿服务组织投 入。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社会力量筹资、慈善组织 的“救急难”公益基金,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进行精 准帮扶,为医疗
3、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培训建设一批专业的医疗志愿者 队伍,并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开 展就诊引导、双语翻译、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 教育、义务献血、应急救援、防病救灾、敬老助残等 志愿服务,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和补充紧缺的 医疗资源。三 志愿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与其独特的基层社会治理功 能,决定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志 愿服务向基层延伸过程中通过其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推动了基屑社会治理体系和制度的创新发展,增进了 社会效益与民生福祉。要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 治理,就必须要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
4、机制为 总抓手,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路径。这就要求: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价值引领;二是优化服务方 式,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服务活力。101 .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价值引领志愿者始终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志愿服务体系建 设中的“先锋力量”“活跃力量”14。新时期,志愿服务 者作为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领 头军”,要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契合,就必 须创新志愿服务理念,强化思想引领。一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有 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志愿组织的存在填补了政府和市 场的职能空白,其以独特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 志愿服务资源,缓解了社会矛盾,增
5、进了社会信任, 对社会问题的化解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给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强调了志愿服 务者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 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 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可见,志愿服务 者须以扶贫济困、帮扶弱势群体为己责,在城乡发展、 社区建设、慈善救济以及大型社会活动中深入社区和 农村,了解群众需求、体察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提 供便利,切实有效地关爱和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应当 发挥自身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 良性互动。志愿服务组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11 向基层延伸,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
6、增强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二是树立志愿服务文化理念。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为先导,发挥志愿服务新颖活泼、生动多样的特点, 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利用市场化、社会化 的手段发挥志愿服务活动选树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遵 循弘扬主旋律、形式多样化和传播正能量的原则,以 此提升“中国志愿者”的品牌形象,使志愿服务思想引 领具体化。志愿服务者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应当发挥志愿服务特有的“活力化”和“先锋化”优势,以 互联网作为媒介,增强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 力和凝聚力。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赋权也增 强了志愿者社会政治参与能力,提升了志愿者参与社 会治理的效能感15。志愿
7、服务者在“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宗旨引领下,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传递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理 念,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引导社会群体由关注个性化 表达向关注社会公共治理转变。三是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协同创新”理念是指围绕 协同创新目标,各个实践主体之间通力协作、配合协 作、相互补充的创新行为。志愿服务以协同创新理念 为基础,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同政府、组织、个人之间12 建立沟通合作。志愿服务通过与党委、政府、群体组 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公民的合作, 使多个社会治理主体逐步整合成了一个完善的社会治 理体系。例如,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志愿服务组织通 过与社区党组
8、织、区直部门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 织和居民等基层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资源联 用共享、组织联手共建、服务联动共为、平安联防共 创、爱心联谊共助的基层社会治理协调网络。志愿服 务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灵活度和效能。2 .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总 体而言起步较晚,志愿服务发展思维一方面还停留在 志愿服务方式单一、活动开展过于经验化阶段。另一 方面,志愿服务思维一直停留在徒有形式、缺乏内容 这个阶段,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科学安排和专业化项目 的设计。因此,要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契 合,就必须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坚持将党建引领
9、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一方 面,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党建+”理念模式相融合。充分 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倡导共驻共建党员积极参与 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譬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13 木杉塘社2021年成立了四支共建党员志愿服务队, 共260余共建党员志愿者与150余名社区党群志愿者 一同参与了社区组织的灾后重建、文明创建、抗击新 冠肺炎和文明劝导、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各类志愿 活动。另一方面,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各类社区组织服 务相融合,拓展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城乡社区可以引 进卫生院、专业维修团队、书画家协会等更多专业性 强的志愿队伍共同开展义诊、义修、各类艺术培训以 及义务理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0、建立亲子义工队、 康复医护服务队、家政服务队、义修服务队等专业义 工队,将辖区内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发挥党团组 织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基层社会治理主体 社区党团组织和街道组织应当利用自身特定的资源, 依托“党组织统筹,党员骨干引领,社会组织协同,项 目化运作”的志愿服务体系,联同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共 同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其中,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立足于人民的需求,结合“综合包户”的历史经验,形 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新志愿服务模式 16o同时,“项目化运作”以社会募集资金扶持志愿服 务项目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两种主要形式为核 心,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形式。14二是发挥“智
11、治”功能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加强发挥 共青团在志愿服务组织中的组织枢纽作用,在信息、 项目、场地、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志愿服务活 动资源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 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志愿服务内核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 务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把握志 愿服务精神的本质,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在内 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充分利用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高科技手段,讲 好志愿服务故事,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 务理念传播到乡村、社区人民群众心中,激发基层人 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
12、实现基层自治和志愿服 务的深度融合。三是设置志愿服务队伍准入门槛。根据萨拉蒙的志 愿失灵理论,志愿服务组织在其志愿活动运作过程中 会因为自身种种缺陷使得志愿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而 缺陷的其中之一便是慈善的业余主义,指志愿服务组 织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导致提供慈善服务的能 力不足,影响服务质量17。因此,要大力加强志愿 服务专业化程度,针对一些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一定专 业化门槛。首先,要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志愿服矜组15 织,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向专业领域覆盖,例如,环境 保护、医疗救助和抢险救灾等领域。其次,要重点培 育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者下沉基层社区,满足基层群众 的差异化需求。再次,大力构建“团干
13、部+社工+志愿者” 队伍体系,遴选出一批基层志愿者骨干,通过这批骨 干力量建立起基层志愿者服务常驻机构,以此解决一 部分“随手志愿”志愿者带来的专业志愿服务缺位问 题。3 .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在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 出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志 愿服务工作在队伍、组织、项目、平台、文化、机制 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 提升。”由此可见,科学化的服务机制是志愿服务参与 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保障,要激发志愿服务的活力, 必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加强对服务机制的支持 保障,激励约束和监督评估。一是完善支持保障机制。志愿服务工作是新
14、生事 物,志愿服务支持保障机制的完善需要从人力、物力 和财力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人力 支持保障机制。以政府购买或社会募资的方式增设志16 愿服务专项岗位。完善志愿服务者分类与培训体系, 成立志愿服务人员培训库,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志 愿服务专业培训项目,实现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全面覆 盖基层各区县。其次,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资源合理 利用与保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每个环节信息交流快 捷和资源融合渠道畅通,促进志愿服务各个要素之间 精准对接和有效整合。再次,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资 金支持保障机制。基层政府要将志愿服务工作的经费 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确保志愿服 务工作得到稳定
15、、持续的资金支持。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 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以达到强化志愿服务 行为的目的。具体而言,要优化志愿者服务回报机制, 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集体或个人,可以邀 请当地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社会公众人物为 其颁发志愿服务认证书、星级认证书、荣誉奖状等, 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宣传报道。此外,志愿服务活动开 展应当坚持以法治精神为基础,必须要在法律法规方 面完善志愿者合法权利,同时对于不正当服务行为以 严格的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和处理18。从心理学、组 织学和社会学范畴分析志愿服务约束激励机制的构建 办法,以志愿服务者个体不同需求为导向,激发其潜17 在
16、的服务意愿与能力,使得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获 得感与成就感大大提升。在激励约束方法上,可以融 入目标激励法、制度激励法与心理契约激励法等方法, 多方面构建志愿服务激励约束体系。三是健全监督评估体系。首先,要推进志愿服务同 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就必须加强党委、政府、社 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协同监督,明确志愿服务各个主 体的相关职能,各主体之间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协同 高效的志愿服务监督体系,将志愿服务工作各个环节 “曝光”于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中,严格明确志愿服务 工作职能划分与职责履行情况,发挥志愿服务工作整 体性效能。其次,要推动构建有效的志愿者服务评估 体系,依据志愿服务的意图、目的、内容与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志愿 服务 时代 基层 社会 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