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doc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析n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n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简介 n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n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n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张、对
2、偶、排比、反复等。 n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比照、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n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n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n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n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三、方法点拨 n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n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
3、、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n 1、记叙。n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n 2、描写。n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n 3、抒情。n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4、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n 4、议论。n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说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n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n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n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n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n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
5、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n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n 4、比照手法。n 5、赋比兴手法。n 6、用典。n 7、虚写与实写。n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n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区分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四、知识清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n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
6、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表达。“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
7、些事物、某个问题的表达、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到达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n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衬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n
8、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n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
9、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假设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就不展开分析了。n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10、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6、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7、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
11、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n 8、比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比照,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比照,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
12、人的比照,揭露出锋利的阶级矛盾。n 9、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答复;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非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n 10、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
13、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比照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n 11、比较: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泼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
14、,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假设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参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n 13、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
15、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n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考点 知识 清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