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二下第一单元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程导航二下第一单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程导航二下第一单元1.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程 导 航” 课 时 教 学 计 划施教日期: 年 月 日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P12例题及“想想做做”共几课时5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2、,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初步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平均分物体时会有剩余的体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0个圆片或10根小棒。教师准备挂图、小黑板。预习设计把10根小棒,怎样分比较合理?试一试。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支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9分钟)1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2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1学生认定目标与学习内容。2揭示课题。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15分钟)自主学习菜单:1.看书,完成书上的填空及“试一试”2小组
3、交流:(1)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2) 这里剩下的数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3) 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学习例21.明确条件,并理解问题要求的是什么。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你会列除法算式计算吗?2.那如果小棒的根数变成13、14、15、16根呢?你能正确计算吗?(要求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例2的算式填空,有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3.讨论:观察算式,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将算式中的结果整理到表格中。观察表格和算式,想想在这组除法算式中,余数
4、可能是几?四、即时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必做题完成“想想做做”P 3第 14题。动手摆一摆,再口答。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没有全部分完,余数就是剩余下来的数。)【板块一】1.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注意倾听。2全班交流。【板块二】1引入:把10根小棒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除了正好分之外,我们还可以再分,不过在分的过程中发现有剩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1)。【板块三】1全班交流汇报。(1)追问: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2)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
5、这里剩下的数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板书:103=3(人)1(枝),这里的1就是余数。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3)追问: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例21出示情境图。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适时渗透和利用。交流:一个数除以4,
6、余数可能是1、2或3,会不会出现4?为什么?追问: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板块四】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讲评、交流“想想做做”P 2第 13作业设计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补充习题P1中第1、2题。补充习题P1中第3题。画一画,填一填,列式解答。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当堂评讲作业,集体订正。“学 程 导 航” 课 时 教 学 计 划施教日期: 年 月 日课 题用竖式计算除法教学内容二下P4例题及“想想做做”共几课时5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 经历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
7、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 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3. 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难点: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口算,又刚认识了有余数除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分东西时,能再分的要继续分下去”的经验。背景资料:竖式计算儿歌“余数除法用竖式,试商要把口诀想,余数要比除数小,商和余数要写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若干圆片、小棒若
8、干。预习设计1.在随练本尝试用竖式计算:632.挑战自己:73也用除法竖式计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1对照书本,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注意点,竖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尝试做一做“124” 2.揭示课题。二、目标驱动,提炼建模。(预设12分钟)1.出示桃子图,学生说图意。2.同桌交流: 73竖式怎么列?怎么计算?交流:73商几最合适?怎么想的?再集体交流。3.组织讨论:(1)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4.出示“试一试”图,学生说说图意。学生口述算式。独立思考:商是几?怎样想?
9、再同桌交流。5.观察、比较:上述算式的余数和除数,发现了什么? 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得出: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分层作业,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和3,集体订正。2.综合练习: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比较:每组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解决问题:“想想做做”4。 学生说题意,找到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集体校对。变式:30个纽扣,每件衣服需要钉几个纽扣,剩下的还是2个。【板块一】交流预习作业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交流:要按照“一除、二乘、三减”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老师一步一步带领同学们来学会除法的竖式计算。强调:最后的0也要对
10、齐个位写。补充除法竖式的儿歌:被除数,厂框底;除数要在左边立。 上面写商下写积, 商几想想口诀里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自己写的除法竖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提问:在这个除法竖式里,出现了两个6这两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指名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板块二】教学例3有余数的笔算除法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除法竖式。追问:竖式中的“6”和“1”分别表示什么?是怎么得到的?(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是余数。)(板书“余数”)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问:商是几?怎样想?追问:怎么想到3?师分别板书算式。追问: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航 下第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