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统考高二语文总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少作家开始批判工业文明的冷漠,反思人性的异化及人类生存的痛苦。 他们深知,要治愈这种精神顽疾,人心需要亲近大地、回归自然。而生态文学恰恰能够给人 一种亲切的生存体验。中外生态文学源于对生态问题的关切。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 的主题,揭示生态危机的人性与文化根源那么是其终极目标。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
2、危机实乃 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 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 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到达人与自然和谐 交融的境界。在西方文学中,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生态文学先驱”梭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 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比 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等,均 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 可持续开展之路,有
3、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 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生态文 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 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开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 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阿尔贝特施韦泽在文明的哲学一书中正式 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
4、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 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霍尔姆斯罗尔斯顿那么把目光投向荒野。中国古 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已内化于中 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 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 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也很多,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 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坐在 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
5、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分析, 在寸草不生的荒山野岭,树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绿荫,更是生机与希望。结合“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 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可知,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 故乡的代表,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结合“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 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 着我们回家”可知,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 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点睛】二、古诗文阅读(34分)
6、(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 *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假设何有? ”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 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假设能从我乎? ”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 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 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 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
7、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 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 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 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 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欣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面食之,如在上前。 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 以为不及也。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 乃以长
8、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 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 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注】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欣欣如也:恭谨戒慎的样子。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 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 不许/B.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 不许/C.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
9、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 许/D.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 许/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徙,指改变居住地,也可指官职的调动。还有很多关于古代官职的词,如举、迁、拜、 除、改、调、左迁、致仕,它们指授予官职或官职的调动改任。B.美人,指容貌美好女子。古代也经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还可用来比喻君王。汉唐 时期也是中等级的妃嫔称号。C.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每个朝代有所不同。西汉时指太常、光禄勋、 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D,稽首,指
10、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可指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的毕恭毕 敬的大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石奋虽然不通晓儒学,但待人恭谨。汉高祖喜爱他的恭敬,把他的姐姐封为美人,他因 为姐姐的缘故还升任大中大夫。B.石奋对子孙教导有方。他以孝谨之道教育后人,他四个儿子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 办事谨严而得到重用。C.石奋极恭敬守礼。他的子孙哪怕是做小吏的,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 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D.石家看重子孙的品行。石奋的少子石庆,有一次喝醉了,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后来虽 然肉袒谢罪,石奋仍然责备13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2)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答案】10. B 11. A 12. A13. (1)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在各郡国闻名,即使齐鲁的那些儒生行为踏实质朴,都 自认为比不上(他)。(2)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 体力行。【解析】【分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陵里”是地名,是“徙居”的地点,动补结构“徙居陵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o “闻之”“不食”的主语都是“万石君”,属于两个句子,“不食”前面需要断开
12、;“恐”“肉 袒请罪”的主语都是“庆。属于两个独立的句子,“恐”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句意: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外门后没有下车。万石君听 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很恐惧,袒露上身向他请罪,万石君不容许。应选B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致仕,它们指授予官职或官职的调动改任”错,致仕是交还官职,即辞官。应选A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他因为姐姐的缘故还升任大中大夫”错误,原文是“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他是靠累积功劳升到大中大夫,而不是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应选A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
13、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闻乎郡国”,“乎郡国”为状语,在各郡国闻名,状语后置句;“质行”,行为 踏实质朴;“以为”,认为;“不及”,比不上。(2)得分点:“文”,文饰浮夸;“不言”,不夸夸其谈;“躬行”,身体力行。参考译文: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羽, 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 敬,问他说:“你家中有什么人? ”他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很穷。还 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 ”他说:“愿竭尽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 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
14、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徙到长安 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大中大夫。 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文帝)选拔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 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 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的相。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 石庆,都因为性情柔顺、孝敬长辈、办事谨慎,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 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景帝末年,万石君告
15、老回家,享受上大夫的俸禄,逢年过节也都参加朝贺之礼。经过皇 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 敬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 名字。子孙有了过失,他不责备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 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坚决向他 认错,真正改正了,他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即使是闲居在家,也一 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僮仆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 食物送到他家,他一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
16、如同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 非常悲哀伤痛。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在各郡 国闻名,即使齐鲁的那些儒生行为踏实质朴,都自认为比不上(他)。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 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 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万石君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外 门后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很恐惧,袒露上身向他请罪,万石君不 容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 里门时,里中
17、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如故(不知约束自己),本来应当 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 回家。万石君在汉武帝元朔五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李嘉祐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自趋丹陛,明年鸡树亲。【注】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要:应该。鸡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远,“五湖”言房明府为官恩泽之广大。B. “
18、归闲不厌贫”饱含了作者对朋友“贫贱不能移”品格的肯定及今后闲居生活的祝福与 赞美。C. “残柳雨还新”以雨后柳色表惜别之情,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D.本诗虽有罢官与送别的背景,但并没有过多写别情。情调较为轻快,别情并不凄恻消沉。 15.元人范德矶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舒缓沉着),转要变化,合要渊永J 本诗颈联为“转”,表达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从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两方面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内容表达: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由上文 记叙、议论结合转为描写景物,显得波澜起伏,防止平铺直叙;情感抒发:由上文对朋友政 绩及品德的赞
19、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也蕴含对朋友未来再展宏图的美好祝福, 情感变化自然,写得鲜活动人。【解析】【分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对“对朋友贫贱不能移品格的肯定及今后闲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不正确,联系全诗, 尤其是结合尾联可知,诗人期望朋友能尽快“趋丹陛”“鸡树亲。重回朝廷,以有用之身造 福百姓。整个颔联的“求”和“不厌”主要是对于房明府被罢的委婉表述。应选B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 折;合:结束。“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
20、颈联“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这句内容上是 写景,而前两联“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的内容却是写景记 叙和议论,所以这是一转。“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表达的是对朋友的赞美,而“远峰 晴更近,残柳雨还新”通过对送别之地周围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对房明府的不舍和祝福。这 是又一转。效果:“转”就是为了防止平铺直叙,制造一些波澜,为表达主题准备。可从这几个角度分 析。如由上文的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防止平铺直叙;由记叙转入融情于景的描写,以睛日远峰、雨后新柳寄托惜别与祝福之情,通过借景抒情,融情
21、于景 的手法,来含蓄的表达情感,使表达情感含蓄而鲜活生动。(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 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O(2)过秦论中,描写秦末起义的结果的句子是;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o(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o【答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荆卿、施、遂并、族、指、迩、见。三、
22、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域传播, 总会有 的不同,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发生学、传播学过程。但是就影响力而言,层级越高,就越带有超越性和高尚性。一村一落的民俗,只要满足普通人六畜兴旺、 老少平安的基本愿望就可以了;而一省一市一个国家的民俗,那么必然要承当起更为普适、包 容、美好的社会责任。民俗的层级越高,就越是摆脱了具体的实用价值,越具有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那是一种普通人,但是值得所有人仰望追寻的“星空二也就是说, (),包含着从平庸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
23、。根据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 为了旅游开发而编造的“传说”,为了贪污腐败不被发现而塑立的“禄神”,为了开车违章免 于被罚而生造的“车神”,都属于 的伪民俗、丑民俗、恶民俗,是走向了 “文化”反面的精神霉菌。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形形色色A.形形色色A.形形色色风调雨顺难以逾越不登大雅B.林林总总风调雨顺难以企及不登大雅C.形形色色五谷丰收难以企及不上台面D.林林总总五谷丰收 难以逾越 不上台面.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民俗最终指向雅,却出自于俗B.民俗出自于俗,却最终
24、指向雅C.俗是民俗的源起,雅却是它的旨归D.雅是民俗的旨归,俗却是它的源起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B.根据这个意义来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 C.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崇的产 物。D.根据这个意义来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的 产物。【答案】17. C 18. B 19. C【解析】【分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县 舒城 中学 上学 第四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